增進父子關係,聰明的媽媽都是充當潤滑劑角色

萬老師,您好。我家孩子6年級了,爸爸在外地工作,一兩個月才回來一趟,最近我發現孩子跟他爸爸說話老是愛答不理,還對他爸爸亂髮脾氣。我跟孩子說不能這樣,這樣沒禮貌,孩子不聽,我該怎麼辦呢?

很多家庭中有了孩子以後,媽媽的重心和注意力完全轉移到孩子身上,忽略了與爸爸之間的情感連接與溝通,這種忽略也會傳導到孩子身上,使孩子對爸爸產生忽略,甚至覺得爸爸對家庭付出不夠而產生的對爸爸的不滿的情緒。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自身後天的努力,80%取決於他的父親。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孩子缺乏爸爸的引導,更容易產生各種青春期問題。

原因分析:1、媽媽長期自己帶孩子,孩子從出生就對媽媽有很深的依戀情結,所以如果媽媽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或嘮叨爸爸的不是,或者與爸爸爭吵的話,孩子當著媽媽的面就會主動站在媽媽的一邊排斥爸爸。如果這種關係長期得不到改善的話,孩子內在一方面既想靠近媽媽,一方面又想靠近爸爸,這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耗費精神的,孩子的注意力也會因此分散不能集中,做不好在自己的事情。2、孩子7-12歲左右的是最需要與爸爸做好鏈接的,這時爸爸會帶給孩子更多的力量感、理性思維和指導性。這個階段爸爸經常缺位的話,尤其是男孩子會更加缺乏自信、力量和勇氣等特質。孩子遇到問題經常會顯得膽小怕事,情緒壓抑,也會對爸爸產生一定的憤怒情緒。

您可以這樣做: 1、爸爸不在家,在孩子面前,媽媽處理問題時一定要多徵求孩子爸爸的意見建議,多誇獎爸爸為家庭的貢獻,尊重爸爸在家庭中的地位,為孩子樹立爸爸的男性力量。比如:孩子,你這件事做得真棒,真想你爸爸一樣勇敢;這件事媽媽也不知道該怎樣做了,我們一起問問爸爸吧等等。2、現在現代化設備都可以利用,媽媽要起好潤滑劑的作用,為孩子和爸爸之間搭建好溝通的橋樑,每天晚上一家人一起視頻一下,說說今天都發生了什麼事情,聊一聊各自的想法感受,或者簡單幾句問候,都可以縮短並拉近心的距離。3、作為家庭中的關係,夫妻關係應該是第一位。夫妻關係的融洽與否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問題。即使夫妻雙方都為了孩子做了很多隱忍,但孩子依然像“天線寶寶”一樣接收到不和諧的信號,從而引導自己在父母之間做平衡。所以我們作為爸爸媽媽要先處理好夫妻關係,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穩定、親密的家庭環境。

你還需注意的是:孩子曾經在媽媽的體內與媽媽共生,彼此的鏈接毋庸置疑,爸爸缺少了這種天然的優勢,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還需要後天和孩子的互動中多加培養,所以爸爸要勇敢地表達出對孩子的愛,與媽媽一起為孩子搭建一個溫暖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