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高效獲取用戶?你必須知道的互聯網營銷小知識(上)


用戶旅程:用戶完成一個客戶體驗閉環的經歷,與企業或產品接觸的整個環節鏈條。 想要增長就要消除每個環節上的摩擦。

私域流量:無需付費,可自由使用,已經沉澱在自有app、公眾號、朋友圈、微信群等私有渠道的用戶。

品牌承諾:作為品牌方,向用戶做出承諾,且兌現承諾,進而提升客戶的信任感。

網絡效應:使用某商品或服務的其他用戶人數越多,用戶選用該商品或服務的可能性就越大。簡言之,網絡連接點越多,用戶越難離開。

PMF:產品——市場——匹配,指產品和市場達到最佳的契合點。完成PMF階段後,再驅動增長階段。 PMF:企業0-1階段。 增長:企業1-10,10-100階段。

使用行為:根據行為三角原理,是指用戶對“關鍵行為”的操作。關鍵行為指在用戶接觸產品早期,能明確體現其對產品價值的認識的行為。

用戶體驗:讓新用戶通過其他用戶的有效參考信息,或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來消除顧慮。

價值預留:為用戶開啟第二次消費預留鉤子。

MVP:指通過一個最小化的、可以滿足核心需求的產品來測試市場的反應。 這個概念來自精益創業,核心是減少時間成本。

動因:目標人群使用產品的動力。 增加動因三步驟:1.排除沒有動因的用戶;2.防止動因偏差;3.刺激有真實動因的用戶。

第三方背書:用戶因為信任一個“第三方”,進而信任第三方推薦的產品。包括熟人背書和權威背書。

習慣:用戶無需外部誘因,不假思索使用和購買產品。要學會打造客戶的習慣。

北極星指標:中長週期內能夠指導企業長期增長的唯一重要指標。

啊哈時刻:產品讓用戶感知到的價值感最強的點。

認知:用戶從不知道你的產品到知道的過程。“認知”的供給策略是品牌,品牌是長久的流量池。

對比效應:因同時或先後受到性質不同或相反的刺激物的作用,從而發生變化,另用戶產生嚮往,由此增強動因。

環境壓力:由周圍的人或事物施加的一種影響力,它可以鼓勵、影響一個人,使他認同、依同到內化,從而改變其態度、行為。

標杆效應:利用超級用戶、模範、KOL、明星、網紅等,樹立“標杆”,增強其他用戶參與和跟隨的動力。

心理賬戶:人們會把現實中的支出或者收益,在心理上劃分到不同的賬戶裡。你需要把你的產品放到用戶願意花錢的心理賬戶裡。

系統一、系統二:大腦有兩套認知系統。系統一是自主意識,即直覺的、感性的反應。系統二是自主控制,即人們經過理性思考作出的反應。習慣是讓用戶對產品使用形成統一。

沉默成本:時間、金錢、精力或情感等已經發生並不可回收的成本。沉默成本越高,用戶越難離開。

比例偏見:人們對於比例的感知,比對數字的感知更為敏銳。

主動分享:刺激用戶主動分享的三步驟。梳理轉發時刻;創造轉發內容;轉發工具賦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