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打假”不要輕信數字貨幣“冒牌貨”

時隔不到1月,央行再次就數字貨幣“冒牌貨”發聲

12月11日,央行官微發佈消息稱,近日,有個別機構將相關產品冠以“DC/EP”或“DCEP”之名進行交易,人民銀行已於11月13日發佈公告提醒廣大公眾不要上當受騙。人民銀行重申:人民銀行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也未授權任何資產交易平臺進行交易。網傳所謂法定數字貨幣發行,以及個別機構冒用人民銀行名義推出“DC/EP”或“DCEP”,可能涉及詐騙和傳銷,請廣大公眾提高風險意識,不偏信輕信,防範利益受損。

區塊鏈大火後,幣圈趁機炒作的人也多了起來。這並非央行第一次就數字貨幣相關謠言出面澄清。除了11月13日央行發佈公告提醒廣大公眾不要上當受騙外,11月初,網絡傳言稱央行數字貨幣工作組在上海會晤了相關區塊鏈公司負責人,這些公司有可能參與到央行數字貨幣的第一批入鏈數據,央行也就此傳言予以否認。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仍有許多技術尚未被有效解決,社會公眾更要謹防披著區塊鏈外衣的非法金融活動。特別是有了不少P2P網絡借貸機構跑路的前車之鑑,社會公眾更應對打著金融科技創新、普惠金融的幌子,行非法集資詐騙之實的不法機構提高警惕。

一月內兩度闢謠

央行曾在11月13日的闢謠公告中指出,央行從2014年開始研究法定數字貨幣,目前仍處於研究測試過程中。市場上交易“DC/EP”或“DCEP”均非法定數字貨幣,網傳法定數字貨幣推出時間均為不準確信息。目前網傳所謂法定數字貨幣發行,以及個別機構冒用人民銀行名義推出“DC/EP”或“DCEP”在資產交易平臺上進行交易的行為,可能涉及詐騙和傳銷。

12月11日的聲明是對上個月闢謠的重申。近期,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消息不絕於耳,11月初,有消息稱,“日前,央行數字貨幣工作組在上海會晤了相關區塊鏈公司負責人,這些公司有可能參與到央行數字貨幣的第一批入鏈數據”,隨後,央行明確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工作組在上海會晤相關公司區塊鏈板塊負責人消息屬造謠。

另據《財經》雜誌報道,由央行牽頭,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共同參與的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項目有望在深圳、蘇州等地落地,本次試點將走出央行系統,進入交通、教育、醫療等實實在在的服務場景,觸達C端用戶,產生頻繁應用,試點銀行可根據自身優勢進行場景選擇。

券商中國記者從銀行人士處瞭解到,法定數字貨幣屬於央行內部的保密項目,目前由央行牽頭,四大行內部在做系統對接準備,更具體的實施路徑還在等央行安排。深圳地區推行數字貨幣有望與建設先行示範區中的有關安排相對接。

今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12月11日獨家獲悉,經過數個月的研究,《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行動方案(2019-2025年)》已於12月初正式印發,並向深圳市有關部門下發。下一步,各單位將按照上述行動方案開展具體工作。

五大要點看懂何為央行數字貨幣

正如央行所說,央行從2014年開始研究法定數字貨幣,目前仍處於研究測試過程中。市場上交易“DC/EP”或“DCEP”均非法定數字貨幣,網傳法定數字貨幣推出時間均為不準確信息。因此,儘管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關於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討論,但關於數字貨幣最權威的聲音還是來自央行。

究竟何為數字貨幣?數字貨幣與現有的人民幣有什麼區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在“得到”APP上開設的《科技金融前沿:Libra與數字貨幣展望》課程中詳細介紹過央行數字貨幣。證券時報記者根據穆長春的介紹總結以下要點:

1、央行數字貨幣(DCEP)早在2014年就已提出,其功能和屬性與紙幣相似,只不過形態是數字化的。是具有價值特徵的數字支付工具,不需要賬戶就能實現價值轉移。

例如這樣一個場景,兩個人的手機裡都有DCEP的數字錢包,只要手機有電,哪怕沒有網絡,兩個手機一碰觸就可以使一個人電子錢包裡的數字貨幣轉給另外一個人。

也就是說,數字貨幣在支付的時候是不需要綁定任何銀行賬戶的,不像現在用微信和支付寶都需要綁定銀行卡,DCEP不需要綁定銀行賬戶,除非要往DCEP裡充錢或者要從DCEP裡取錢進行理財等用處外,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轉賬是不需要進行賬戶綁定。

2、央行數字貨幣是法幣,具有法償性,也就是說,不能拒絕接受數字貨幣。從法權性講,其效力和安全性是最高的。

3、央行數字貨幣採取的是雙層運營體系,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

4、央行數字貨幣可以滿足匿名支付的需求,但出於反洗錢的考慮,央行對數字錢包也設置了分級和限額安排。比如,用手機號碼註冊的錢包級別是最低的,只能滿足日常小額支付需求。如果上傳身份證和銀行卡,就可以獲得更高級別的數字錢包;如果去銀行面籤,可能支付就沒有限額。

5、由於Facebook計劃推出Libra,市場關於私人部門參與數字貨幣發行將會挑戰現有主權貨幣和央行權威的討論不絕於耳,穆長春表示,在電子支付手段如此發達的當今,央行選擇推出數字貨幣是為了未雨綢繆,保護自己的貨幣主權和法幣地位。此外,現在紙鈔、硬幣的發行、印製、回籠、貯藏各個環節的成本太高,還要做防偽技術,攜帶也不是很方便。

央行數字貨幣準備已有四年半的時間,按照穆長春的說法是“呼之欲出”,那麼,一旦央行數字貨幣正式推出,是否意味著廣大公眾馬上就可使用數字貨幣呢?

對此,央行原行長周小川近日在財新峰會上表示,央行數字貨幣更多是為本國考慮,可能更加註重於在央行、第三方支付者之間的批發、清算環節提供數字貨幣。雖然理論上央行數字貨幣也可以為零售服務,但由於會對現有金融體系帶來很大沖擊,因此會非常謹慎。

國家外匯管理局總會計師孫天琦近日表示,新技術到底是“良藥”還是“毒品”,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讓它向著“良藥”的方向發展。一是不要炒作區塊鏈概念;二是不能披著區塊鏈的外衣開展非法金融活動;三是真正要想獲得市場空間,區塊鏈技術必須從現在經濟金融的痛點上、從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市場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