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備考」治理塑料汙染,中國有了“時間表”


「面試備考」治理塑料汙染,中國有了“時間表”

熱點概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今年初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時間表”:

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領域禁限生產、銷售和使用部分塑料製品。

2022年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2025年塑料製品全環節管理制度建立,塑料汙染得到有效控制。

主流觀點

@《人民日報》:這份《意見》被視為12年前“限塑令”的升級版,擺脫了以往“價格槓桿”依賴,禁令覆蓋範圍更大、可操作性更強。專家表示,治理塑料汙染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課題。從“限塑”到強化“禁限”,中國對塑料汙染的治理有力、有序、有效。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2020年最新“限塑令”的進步在於著眼於在整體性塑料循環產業鏈的構建。它提出了構建塑料回收管理體系和步驟,從不同的層面上發力,比如規範企業的生產,健全垃圾回收體系等。配套的監管、政策和科技研發方面也有了比較全面的框架和體系規劃。

@《中國經濟網》:中國將在未來5年減少塑料製品的生產和使用,這有助於縮減世界主要塑料汙染源。

@《拉美社》:塑料製品對環境的危害已經日漸得到證明,這條限塑令與全球限塑活動相呼應。此外,它也是中國在全國境內推廣的垃圾分類措施的配套規定。

深度分析

(一)本質: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時間表”,對綠色中國政策的響應,也是以民眾為中心的體現。

(二)關注點一:環保

1.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近日發佈的《有關塑料的十大事實與再生塑料產業綠色發展建議》顯示,中國每年塑料製品產量逾7500萬噸,回收率為23%—29%,高於日本、歐洲及美國等發達經濟體。

2.由於具有易受汙染、種類複雜等特性,人類生產的絕大部分塑料並沒有被持續循環利用,而是被廢棄、焚燒或者填埋。這不僅導致可再生塑料資源的巨大浪費,還將對城市固體廢物管理系統和自然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甚至可能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三)關注點二:消費行為

1.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使用網上外賣的用戶規模達4.21億。而一單外賣一般會包含2到3個塑料餐盒、1到2個塑料包裝袋、1到2雙一次性筷子,此外還包括塑料湯匙、吸管等。

2.一個包裹一般會用到編織袋、塑料包裝袋,再用膠帶、膠條等捆牢。據統計,2018年中國快遞業共消耗編織袋約53億條、塑料袋約245億個,國內使用的包裝膠帶一年可纏繞地球1077圈。

3.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生活的關鍵要素,消費者需要提升環保意識,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最終倒逼塑料產業鏈轉型升級。

(三)關注點三:政策落實

1.“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推廣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規範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處置,降低塑料垃圾填埋量。

2.《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中,禁止生產和銷售的塑料製品大幅增加。其它陸續分步驟、分領域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塑料製品,包括不可降解塑料袋、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等。

3.是對去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精神的具體落實,說明國家在政策上已經確定了塑料治理的總體目標和方向,會成為今後法律法規的修訂以及地方政策措施的參考。

面試模擬

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今年初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時間表”:今年開始,率先在部分地區、領域禁限生產、銷售和使用部分塑料製品;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到2025年,塑料製品全環節管理制度建立,塑料汙染得到有效控制。就此,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析】

我認為《意見》的出臺,是具有十分深遠的積極意義的。這不僅符合我國的情況,還能從消費者、企業等多角度入手,有序解決我國的“塑料”問題。既是對綠色中國政策的響應,也是以民眾為中心的體現。

首先,符合我國基本情況,塑料治理下重拳,出新規是形勢所需。我國作為全球塑料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生產與消費品的製造都是驚人數量,根據相關統計,我國每年生產塑料原材料一億多噸,塑料消費製品則有6000多萬噸。以往,我國塑料製品的回收效率非常低,絕大部分的塑料垃圾隨著其他城市垃圾一起進行填埋或者焚燒,對大氣和水源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其次,新規的出現能夠有序進行一定的控制,並解決現有問題。新規的出現,是著眼於在塑料循環的產業鏈形成方面的,其中具體提出管理體系建立的步驟,規範企業生產、健全回收體系、配套監管、科技研發助力等能夠較好解決再生塑料的成本高的問題,也能解決回收企業難以盈利與塑料回收困難重重等問題。

再次,可為未來法律法規修訂以及地方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2020年最新出臺的“限塑令”其實是對去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精神的具體落實。這樣的新規出臺,能夠說明國家在政策上已經確定了塑料治理的總體目標和方向,這不僅僅對治塑有積極意義,也會成為今後法律法規的修訂以及地方政策措施的參考。例如海南省的《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實施方案》,以及5月份北京將要實行的垃圾分類等。

最後,不斷提升民眾環保意識,改變消費行為與生活方式。我國消費已經佔GDP的50%,這是我國經濟生活的關鍵。現在人們環保意識已經大幅提升,對於塑料製品而言也會有意識進行控制,比如不浪費、減少使用、循環利用塑料袋等。但是,由於塑料製品便宜、方便,依舊習慣性使用。新規的出現不僅能夠形成新的“塑料鏈條”,滿足群眾的需求,也能更加綠色、環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