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之間的人情世故,看看徐悲鴻端午送給齊白石的大禮

大師之間的人情世故,看看徐悲鴻端午送給齊白石的大禮

徐悲鴻與齊白石


下面這封信,是上世紀50年代初端午節的前一天,徐悲鴻附帶著拜節的禮品差人送給齊白石的。這封傳遞著徐悲鴻、廖靜文與齊白石濃情的拜節之信,在今天讀來,它依舊散發著縷縷的粽香與情思。


大師之間的人情世故,看看徐悲鴻端午送給齊白石的大禮

徐悲鴻端午致齊白石信


從信封上可以看出悲鴻先生對白石老人的尊敬,寫著“面陳,齊老先生”。為何“面陳”?當然是禮物珍貴而且有徐悲鴻的細心叮囑。


大師之間的人情世故,看看徐悲鴻端午送給齊白石的大禮

徐悲鴻端午致齊白石信



白石先生:


茲著人送上清江鰣魚一條,粽子一包,並向先生拜節。鰣魚請囑工人不必去鱗,因鱗內有油,宜清蒸,味道鮮美。敬祝節禧。


廖靜文、徐悲鴻,五月初四


大師之間的人情世故,看看徐悲鴻端午送給齊白石的大禮

徐悲鴻與齊白石


信中內容寫得很清楚明瞭,因第二天要過節了,送上一條魚和一包粽子給老先生拜節,表示一份心意。


而這“鰣魚”卻不一般,不要說在上世紀50年代初,物資匱乏、交通不便時倍顯珍貴,就是今天在北京吃到,也算是難得了。


這鰣魚因其肉質細嫩、味鮮異常,故與河豚、刀魚並稱“長江三鮮”。鰣魚屬於溯河產卵洄游性魚類,每年初夏由海入江,產卵後降河入海。其他時候則不出現,因此得名“鰣魚”。而且因其鱗片含優質脂肪和膠質蛋白,營養豐富,做法也就更不一般了。


正如悲鴻先生所叮囑“不必去鱗,因鱗內有油,宜清蒸,味道鮮美”,不僅送來美味,還考慮到如何烹飪,徐先生可算周到之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