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過年話年味:豐城人是這樣過年的

以下文章來源於她豐城 ,作者月光煮茶

  • 時光裡的年味
  • 文/唐曉瑤

在豐城,過年走親訪友,一直流傳著接春酒的習俗。各家各戶輪流做東,邀請親朋好友來家裡做客。

這項活動從正月初二接女婿開始,然後,按照血緣的親疏,依次邀約,到元宵節甚至更晚結束,但一般不會超過正月。

這是一年一度親友之間聯絡感情的一場又一場饕餮盛宴,更是對家庭主婦廚藝的挑戰與考驗。

就拿滑川,這道豐城人餐桌上百吃不厭的風味土菜來說,主要食材是紅薯粉,做法卻有些不同。

婆婆做這個菜的時候,我喜歡站在一旁打下手。

臨近過年話年味:豐城人是這樣過年的

薯粉先用適量的冷開水化開,帶皮的五花肉切成片,厚薄均勻,再放入切碎的芥菜葉拌和,團裹成饅頭狀。放入籠屜蒸二十來分鐘,香味和著嫋嫋的水蒸汽,氤氳開來。

薯粉團被五花肉的油脂浸潤,充分吸收,口感滑爽彈牙,包裹在裡面的白肉油亮,油而不膩。再切上幾段本土白梗綠葉的大蒜,鮮紅的小米椒,兌入肉湯燒開,風味又是不同。

在“十里不同音”的豐城,婆婆娘家村子的方言叫“滑菜”,諧音:發財。在家庭式的春節裡,是一道非常壓節氣,不可缺少的美味佳餚。

臨近過年話年味:豐城人是這樣過年的

在豐城,擅長烹飪的人,被稱之為“廚官”。官,有管理、統領、統帥的意思。沉澱擱淺在記憶深處的年夜飯,接客待客的酒席上,我家的廚官,那個最忙碌又最氣定神閒的人是父親。

父親一生最大的愛好是烹飪,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他親手做的飯菜。閒暇,喜歡研究各大菜系的菜譜,且從來不怕失敗,付諸於實踐,喜歡創新,別出心裁。

比如:一條草魚(那種8斤以上的),一點材料都不會浪費,可以做成全魚宴。魚鱗和魚鰓洗淨過油,烹上米酒釀,放入姜蒜,熬成乳白色的魚湯,放入淺盤中,待冷卻凝凍後,再均勻劃成菱格狀,拌上香菜等佐料,就成了風味獨特的“涼拌魚凍”。

臨近過年話年味:豐城人是這樣過年的

魚腸、魚鰾和魚籽,加上米酒,用姜蔥、辣椒一炒,“爆炒魚雜”,又香又辣,是上好的下酒菜。

剔取魚脊背上的兩塊肉,剁成肉糜,再加入適量蛋清、澱粉、薑汁,揉成肉團,做成爽口鮮潤的魚丸。

魚頭與魚尾,既可紅燒,也可清蒸,還可以和豆腐一起燉。

剩下的材料,且切成約2公分左右厚薄的片狀,加入適量的食鹽、料酒、米酒、白糖醃漬兩個小時,待佐料全都入味後,入油鍋中煎炸,接著,投入以紅糖·、五香、桂皮、香葉等佐料兌成的滷汁中,細烹慢煮。起鍋之前,放入香蔥、陳醋,裝盤,既成風味獨特的“秘製燻魚”......

臨近過年話年味:豐城人是這樣過年的

那時,我和弟弟則循香而來,雀躍地跑進廚房打探,年長的哥哥姐姐則要矜持一些,但是,也經不起香味的撩撥,在餐桌邊流連。

父親一邊顛勺,一邊鄭重其事地叮囑:“乖崽啊,莫急,今天是大年三十夜團圓飯,一定要等到菜全部上齊,全家人都坐到一起,響了爆竹,才可以開吃哈!”

饞得口水止不住時,欲罷不能,迅速地手夾一塊,放進嘴裡,至今,想起來都是一件賞心樂事。待到父親不疾不徐地把宮保雞丁、松鼠鱖魚、菠蘿扣肉等一道道美味烹製完成,母親也要亮出自己的絕活了。

臨近過年話年味:豐城人是這樣過年的

母親是老南昌,最愛做一道叫“富羹”的菜餚。按照字音也可以叫“福羹”、“糊羹”。因為是春節,取其寓意,覺得還是前者比較恰當。

富,顧名思義,食材越多越好,應有盡有,過年圖個好彩頭,必須從喚醒味蕾開始。

一隻母雞、一根豬大骨頭(筒子骨)熬成高湯,然後把雞肉、豬肉,剔下、切碎,荸薺去皮,胡蘿蔔、白蘿蔔、香菇在開水裡汆過,雞雜雞血、豆腐豆泡等一一切成丁,放入高湯......最後,用稀釋好的紅薯粉勾芡,撒上一大把胡椒粉,鮮美濃稠的富羹就出鍋了。美食當前,五顏六色,煞是好看,從色彩上就開始一點一點撩撥你的味蕾,以至於肚皮撐到爆,還要再去添上一小碗。由此,富羹,成為了我家每年年夜大餐的壓軸戲。

臨近過年話年味:豐城人是這樣過年的

不管是滑川,還是富羹。之於婆婆,對於母親,與其說是一道年菜,不如說是,打上了原生家庭的水印,永遠不會改變的DNA;或者說是,婆婆的婆婆,母親的母親,一年又一年,複製、粘貼在她們心中對於春節的美好情懷。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有一句這樣的旁白:對於專業的廚師來說,廚房的秘密是他們一生的財富。對於普通人來說,廚房的秘密則更多的和他們的青春、情感、記憶聯繫在一起。

某年的大年初九,夫君說:要在家裡宴請他的幾個朋友。“君令如山倒”啊!學著父親的樣子,按照來客的多少,提前擬好菜譜,划算好必須採購的食材。

臨近過年話年味:豐城人是這樣過年的

第二天,特別地起了個大早,興致勃勃地奔菜場而去,大包小袋提回了果菜雞鴨魚肉......想著父親言傳身教的秘笈:冷盤臘貨先上桌,你就不會兮兮霍霍(豐城方言:手忙腳亂的意思).....

在廚房裡,逐一照著菜譜,洗切煎炒......舉重若輕,過一把廚官的癮。等到涼拌紅燒、清蒸小炒、滷菜燉湯,各色菜餚端上餐桌,除了褒揚,沒有挑剔。那天,菜餚的味道,是不是真的等同於食客的好評,我不得而知。

第二天,果真收到一個意外的驚喜,夫君送我一套精緻的陽江“十八子”,以示嘉獎,鼓勵我再接再厲。雖然,菜刀與浪漫根本就不靠譜,但畢竟是個實在又實用的禮物呢。

臨近過年話年味:豐城人是這樣過年的

在填滿儀式感的春節,作為一場成功的家宴,家人團聚,老友相會是重要的,美味傳達出的幸福感,也必不可少。

最獨特的佳餚,是為了識味的人而精心準備的。那個在廚房裡鍋鏟翻飛的身影,是為了知味的人存在的。

一位美食專欄作家這樣寫道:“我所愛的人間煙火,不過是於柴米油鹽裡,不忘擁抱彼此;於趕路奔忙中,不忘微笑以對;於狹小角落裡,一起為更好的生活努力......”

春節的廚房,時光裡的年味,犒賞的不僅僅是人們的胃口,留住的更是親情和友情,還有愛情。

臨近過年話年味:豐城人是這樣過年的


唐曉瑤,網名:月光煮茶,江西豐城人,宜春市作家協會會員,豐城市作協副主席,純女性原創文學微刊《她豐城》發起創辦人。文字散見《人民網》《中國公路網》《江西交通》《宜春日報》《宜春文藝》《詩信江》《玉華山》等紙媒及網絡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