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的“新窮人”:明明資產上千萬,卻過著節衣縮食的苦日子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開始吹來,中國的經濟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經過了40多年的發展,最基本的,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

當今社會的“新窮人”:明明資產上千萬,卻過著節衣縮食的苦日子

人們的基本需從追求溫飽逐漸轉向對物質的追求。物質追求的直接結果是,一個人所擁有的財富直接關係到他是否成功;而是否擁有房車則成為女性擇偶的標準。在某種程度上,它已經成為人們精神和物質需求的產物。

近幾十年來,一些人將資產的直接表現與房子掛鉤,把是否擁有房產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在這樣的條件下,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擁有著千萬資產的“窮人”,擁有千萬資產,這還是窮人?這不是矛盾的話嗎?其實不然,你接著往下看就明白了。

當今社會的“新窮人”:明明資產上千萬,卻過著節衣縮食的苦日子

例如,在北京工作的王先生,每月收入8-9000元,這樣的工資屬於正常水平了,而且也不算很低。為了結婚,在妻子的要求下,王先生花了1200萬元在北京五環買了一套140平米的樓房。為了買房子,他花光了父母所有的積蓄,賣掉了老家的舊房子。當時,他只支付了600萬元的首付,當然這還是把家裡所有能借到的錢都借到了的情況下。從那以後,他每月的房貸高達2萬元,為了還房貸他不得不削減開支,節衣縮食來支持自己的房子。

當今社會的“新窮人”:明明資產上千萬,卻過著節衣縮食的苦日子

當然,王先生不敢懈怠,但是他那微薄的月薪根本付不起月供,於是他再次向父母求助。幸運的是,他的父母也能從他們每月的養老金中擠出一些錢來幫助他。雖然他們能付得起月供,但日常生活還是個問題。然而,僅僅依靠父母並不是長久之計。父母去世後,王先生在巨大的房貸壓力下幾乎喘不過氣來。高額的房貸、新生兒的日常開銷以及夫妻的正常生活開銷這些重擔都壓在王先生的身上。雖然他的妻子已經回來工作了,但他們的月薪還是不夠生活開支。因此,王先生戒了煙,戒了酒,賣了車,過著貧困的生活。

當今社會的“新窮人”:明明資產上千萬,卻過著節衣縮食的苦日子

儘管按照當時的二手房房價來看,王先生的房子已經價值1500多萬,但實際上,王先生也知道,這房子其實“一文不值”。他目前的生活條件沒有改變。相反,自從有了房子之後,他還覺得自己過得倒還不如一個窮人,他被生活壓得喘不過來氣……事實上,當下社會仍然有很多人像王先生一樣,大多數買了房的年輕人都陷入了這種兩難的境地。他們正成為這種擁有千萬資產的“窮人”,在外人眼中,他們可是擁有著千萬資產的富人,但是背地裡,這樣的富人卻常常因為幾十塊而打怵,在生活中能省則省。

看到這裡,我相信很多人會可能會問:為什麼他們不賣房子?這話說的貌似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想想看,如果你唯一的房子升值了,你會賣掉它搬到別的地方住嗎?還有人可能會問:你為什麼在“黃金屋”裡節衣縮食呢?原因很簡單。要賣房子,你得應付二手房的限制!要知道,王先生的房子在北京,如果一個外地人想在北京買房必須得有相關的資質很一些證件證明,此外王先生的房子屬於學區房,沒有北京戶口的學生是不會被允許在北京入學和考試的。

當今社會的“新窮人”:明明資產上千萬,卻過著節衣縮食的苦日子

此外,二手房的各種各樣稅費和過戶費也嚇跑了不少購房者,房價越高,成本越高,所以王先生的房子很難賣出去。即使它被出售,成本可能也無法收回,更不用說盈利了。另一個問題是,不斷上漲的價格使王先生更不願意出售。如果他賣掉現在的房子,他可能再也買不起了。一旦被擠出北京,他在北京這麼多年的努力就會付之東流,所以他不得不咬緊牙關,努力償還貸款,艱難的生活著……

“有房的窮人”無疑是當今社會的“新窮人”,他們明明有著上千萬的資產卻沒錢過日子!主要是因為資產被“凍結”住了,無法流動。因此,在分配資產時,最好不要把所有的積蓄都用來買房子,這很容易讓你陷入尷尬的境地。你雖然有房子,但很難保證基本的生活。我們要妥善保護流動資產,以備不時之需。另外,可以挽救這種“窮人”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英雄斷腕的勇氣,另一種是繼續壓縮自己的生活開銷,儘快還清貸款。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你眼中的富人並不一定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富人,他很有可能連最起碼的生活開銷都難以負擔,此外更扎心的是,當今社會,這種“窮人”的數量越來越多,尤其是在一線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