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潰瘍病——獼猴桃界的“癌症”!果農應採取哪些方法預防?

獼猴桃感染潰瘍病就如同人得了癌症,基本上算是絕症。往往這種毀滅性的傷害是不常見的,但是獼猴桃的潰瘍病就不同了,不僅毀滅性強,而且近年來還非常常見,往往受害的就是整個園區甚至是整片產區,對獼猴桃的生產管理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影響。

獼猴桃潰瘍病1980年首次發生在日本北海道,相繼傳到美國、新西蘭,我國1986年先在湖南東山峰農場發病,1987年在四川蒼溪三溪口林場發病,1990年在安徽嶽西縣發病,後來在我國的湖北、陝西、貴州、重慶等部分地區發病。近年來,全國發病程度越來越嚴重,危害範圍越來越廣泛。

細菌性潰瘍病——獼猴桃界的“癌症”!果農應採取哪些方法預防?

潰瘍病發生兇猛,危害猖獗,局部地區上千畝園在短期內全部毀滅,給獼猴桃生產造成極大損失。正是由於其危害嚴重,獼猴桃潰瘍病已列入中國森林植物檢疫對象。儘管此病害具有毀滅性的傷害,但不可能因此就放棄生產,相信只要預防工作做到位,感染此病害的幾率相當小。下面就通過辨別獼猴桃潰瘍病症狀、掌握髮病規律與病原以及發生關係,來採取相應的防治方法。

一、如何辨別獼猴桃是否感染潰瘍病?從哪些症狀可以識別?

獼猴桃潰瘍病主要危害主幹、枝蔓、芽,其次為葉片、嫩梢、花蕾和花以及幼果等。經調查,主幹受害佔被害總株數的88%,被害主蔓佔總主蔓數47%,被害一年生枝佔一年生枝總枝數的43%。

獼猴桃潰瘍病的主要症狀:春季萌芽前後(傷流期)出現菌膿,(個別樹在休眠期出現菌膿);菌膿出現主要由樹體致傷和傷流所為,發病部位比例是,落葉痕54%,皮孔27%,剪口13%,分杈處5%。

樹液在陽光和氧化作用下與菌液混合轉變為紅褐色(鐵鏽色)分泌物,分泌物與樹液順著樹幹枝蔓流下,使其枝幹腐爛,被危害的木質部呈現淡紅色條紋,嚴重病株的木質部全部呈現灰黑色,髓部有乳白色黏液。

細菌性潰瘍病——獼猴桃界的“癌症”!果農應採取哪些方法預防?

獼猴桃樹幹感染潰瘍病流出病液

4月下旬至5月上旬被害葉片出現黑色不規則的1~3毫米圓形病斑,被害新梢基部3~5釐米處呈現黑色使其枯萎,被害花蕾萎縮,萼片變褐隨之乾枯或脫落,被害幼果易日灼皺縮,呈黃褐色。

二、獼猴桃潰瘍病的病原是什麼?有著怎樣的發病規律?

獼猴桃潰瘍病屬細菌性病害,病原為丁香假單孢桿菌獼猴桃致病變種,也有專家認定是桃李致病型。一種好氧、腐生性、弱寄生細菌,因好氧特性故不會危害根部,弱寄生細菌危害時主要從植體各種傷口侵入,如凍傷、雹傷及風傷、雪傷以及未癒合的剪口、嫁接口、創傷等,又主要從新傷口侵入,其次為舊病斑。

潰瘍病是一種耐低溫的細菌,該病菌體生長的溫度範圍為4~40℃,春季10~14℃低溫高溼天氣易於該病流行。侵染最適溫度25~28℃,41℃時病菌的生長受到抑制,55℃時經10分鐘就會死亡,生長最低溫度為-12℃。

細菌性潰瘍病——獼猴桃界的“癌症”!果農應採取哪些方法預防?

獼猴桃枝蔓感染潰瘍病症狀

獼猴桃潰瘍病的傳播方式:遠距離傳播主要靠苗木、穗芽;近距離傳播主要靠雨水飛濺和昆蟲、鳥類以及農事操作,雨水飛濺隨風傳播距離為100~300米。病菌主要在感病的主幹、枝蔓和芽體及地面土壤中、園內殘渣落葉上越冬,成為來年初侵染源。

春天侵染後在適宜的條件下,經過3~5天開始產生菌膿,經過重複侵染,擴展蔓延。發病規律是月平均氣溫5.5℃左右時,病害開始擴展,月平均氣溫10℃左右時為發病高峰期,月平均氣溫15.5℃左右時病害發展緩慢。

三、獼猴桃潰瘍病的發生程度與以下五個因素有關:

1.樹體傷口關係:獼猴桃潰瘍病發生的首要條件是樹體傷口和病源,有病原無傷口不能感病,有傷口無病原也不能感病。有試驗表明在一株健壯的樹上,一枝刺傷接種後死亡,另一枝塗抹病菌後接種未發病。

樹體傷口包括凍傷、雹傷、強風引起擦傷、蟲傷(天牛類、蟬類、蛾類),修剪過晚尚未癒合的剪口傷、農事操作中的機械傷,傷口愈多病害愈重。

傷口中凍傷危害比例最大,而凍傷是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傷口,凍害是誘發潰瘍病的首要條件,經過一年嚴重凍害,可誘發潰瘍病危害三年。

細菌性潰瘍病——獼猴桃界的“癌症”!果農應採取哪些方法預防?

從傷口處流出來的病液

樹體在越冬休眠期,突遇氣溫驟變或低溫時間長,使樹體遭受凍害,凍害後的樹體組織形成隱傷,便於病菌侵入,經觀察遇田間溫度-8.3~-10.8℃的短期凍害,或低溫-2℃以下較長時間的凍害,樹體就會因受凍誘發潰瘍病。

總之,冬季凍害越嚴重,來年感病越嚴重。遭受凍害的因素除嚴重低溫和不耐低溫品種外,一般是磷硼雙缺導致樹體組織鬆軟容易使樹體凍傷。往往缺磷就會缺硼,或高磷低硼、高硼低磷都會導致樹體輸導組織不能正常發育,常引起枝幹粗皮、裂皮,葉片主側脈破裂,病菌易於侵入樹體進行危害。

2.品種關係:美味系品種較中華系品種抗病力強,通過對陝西、重慶、四川等地調查,在相同生態條件的感病區域,美味系中的海沃德、秦美、川獼1號、新觀2號等品種發病率較低,中華系中的紅陽,川獼3號等品種發病率較高,野生獼猴桃和雄株發病率最輕。

其抗病原因是,美味系品種其本身耐低溫程度一般要高於中華系品種2℃左右,一般美味系品種在年平均氣溫14.5℃以上區域,中華系品種在年平均氣溫15.5℃以上區域,不易因凍害導致潰瘍病發生。

細菌性潰瘍病——獼猴桃界的“癌症”!果農應採取哪些方法預防?

受害葉片

在年平均氣溫17℃一個園內對美味系和中華系品種用病菌進行接種試驗,美味系品種發病特別輕,而中華系感病較重。雄株發病輕的主要原因,因樹體只開花不結果而消耗營養物質少,樹體健康。野生獼猴桃不發病是因長期處於複雜的氣候環境中,自然形成了抗逆性強的特性。

3.溫溼度關係:獼猴桃潰瘍病的發生與溫溼度也有關,低溫高溼,早春氣溫回升早,發病也早。早春降雨多、時間長,病菌靠雨水飛濺傳播,病害發生重。同時,排水差和低窪潮溼園也病重。

4.樹體強弱與樹齡關係:健壯的樹對潰瘍病的抵抗力較弱樹強,未結果樹和初結果樹較結果樹和盛產樹發病率低。有實驗表明,隨著逐年結果消耗樹體大量營養,導致樹體養分不足或不全而逐漸衰弱,使樹體抗病力漸差。同時,病原菌存留一年較一年致病力強。有的園偏施氮肥,缺乏有機肥,使樹體健而不壯,枝幹組織鬆軟易受凍感病。

細菌性潰瘍病——獼猴桃界的“癌症”!果農應採取哪些方法預防?

5.風害關係:獼猴桃園當風,易受潰瘍病感染,冬季風越大枝蔓創傷越多,風越大氣溫越低,因而感病也越嚴重。

四、獼猴桃毀滅性病害——細菌性潰瘍病的七個預防應對方法

對潰瘍病應採用綜合防治方法,針對不同品種選擇適宜該品種發展的生態環境,避免樹體損傷,加強植株檢疫,注重肥水管理,適時藥劑預防。

1.因地制宜選擇品種:在年平均氣溫15.5℃以上區域發展中華系品種為宜,在年平均氣溫13.5℃以上區域發展美味系品種為宜。

2.嚴格檢疫制度:一是嚴禁從病害發生區域引入苗木和穗芽到無病區利用,對來歷不明的苗木、穗芽用農用鏈黴素1300倍液與1%酒精消毒10~15分鐘。二是一旦發現病株及時銷燬,控制病源擴散。三是避免農事操作帶病傳染,凡接觸帶病株的工具和人手都要用農用鏈黴素消毒。.

細菌性潰瘍病——獼猴桃界的“癌症”!果農應採取哪些方法預防?

檢查苗木

3.避免樹體傷口的形成,提高樹體抗凍抗病能力:首先應採取防凍措施。在建園選址時要避免在常年當風處,在山地常見風力6級以上果園和平原果園建立防風林。

其次應施足磷硼肥。磷硼是提高樹體抗凍力的重要物質基礎,要保持土壤有效磷含量達40~100毫克/千克,葉片有效磷達0.20%~0.30%以上,土壤有效硼含量達0.3~0.5毫克/千克,葉片有效硼達38.9~45毫克/千克。應在建園改土施基肥時,根據土壤磷硼含量情況施足磷硼基肥,一般每畝施入300~400千克過磷酸鈣、硼砂0.5千克或硼肥1~2千克,與有機肥3000~4000千克混堆腐熟後施入。

在結果期,每年在採果後通過對土壤的磷硼檢測含量情況施入磷硼肥,一般每畝用過磷酸鈣250~300千克,硼肥1~2千克,與3000千克有機肥混堆腐熟後施入。在展葉後,每隔10天一次,用0.3%過磷酸鈣和0.3%硼砂對葉面噴施兩次,或在地面畝用硼肥1~2千克拌沙土全園撒施。

細菌性潰瘍病——獼猴桃界的“癌症”!果農應採取哪些方法預防?

第三應及時修剪,促使剪口早期癒合。在採果後及時粗略修剪一次,即對傷枝、無效葉枝、無葉枝、密枝進行修剪,有利剪口早期癒合,並能提高有效葉片光合利用率;在落葉後10~15天開始修剪,既有利樹體養分儲藏,又利於剪口癒合;在容易凍害地區修剪時,多留和長留的枝蔓要多於應留枝蔓的20%;修剪後在樹體上噴霧防凍液體膜;有倒春寒的果園在芽萌動時在枝蔓上噴益果靈。在極端低溫達-5℃以下時,應在園內上風口燻煙升溫。

4.保護樹幹及傷口:樹幹及傷口保護既阻止病菌從樹幹和剪口侵入又可防凍,可在10月份以後對樹幹和主蔓用1:1:1:0.1硫酸銅、石灰、水、食鹽的波爾多液鹽漿塗樹幹,避免冬季和早春發病擴散感病。在修剪後對較大剪口刷塗波爾多液鹽漿或45%施納寧50倍液。

5.加強栽培管理措施,增強樹體抗病能力

①多施有機肥,避免偏施氮肥。潰瘍病發生程度隨著獼猴桃產量增加而加重,缺乏有機肥導致樹體養分不全和不足,樹體衰弱而不健壯,組織鬆軟誘發潰瘍病侵染。

②清園消毒。冬季修剪後及時清除地面各類枝蔓以及殘枝落葉和雜草並集中燒燬,消滅其病菌越冬場所,對感病園清園後還應地面噴霧一次72%農用鏈黴素600倍液,或45%施納寧200倍液。

細菌性潰瘍病——獼猴桃界的“癌症”!果農應採取哪些方法預防?

果園冬季清園

③合理間作。在獼猴桃園地不要間種十字花科植物(如油菜、甘藍菜、蓮花白、白菜等),避免磷肥損失。若種了的要及時補充足夠的磷肥。

④根頸部覆蓋或壘土。即在修剪和清園後,對根頸部覆蓋厚30釐米,寬100釐米的稿稈,或在根頸部堆厚20釐米、寬70釐米的細土,進行保溫防凍,但春季要亮開根頸。

⑤果園封凍前澆水,保溫防凍。

6.選擇抗病砧木:用美味系獼猴桃品種做砧木繁殖紅肉獼猴桃,可提高其抗逆性。

7.藥劑防治

①噴藥防治:根據發病規律即從11月份至翌年5月份,在感病區域每隔10天交替噴霧72%農用鏈黴素1300倍,或90%新植黴素可溶性粉劑6000倍液,或在採果後至萌芽前噴一次45%施納寧300~500倍液,連續噴用8~9次。對樹體噴藥時要進行淋洗式噴霧。在感病園附近未感病園也要噴藥3~4次,進行預防。現在多采用中草藥提取物製劑靚果安噴霧,效果較好。

②刮塗防治:對感病輕微的樹進行刮塗農藥防治,刮治時間主要在非傷流期進行,方法是先颳去病部組織,深達木質部,面積超出病班組織外1釐米,用45%施納寧10倍液,或90%新植黴素10倍液塗抹,用棉球蘸藥包扎。現在用中草藥提取物製劑潰腐靈塗抹,效果更好。

細菌性潰瘍病——獼猴桃界的“癌症”!果農應採取哪些方法預防?

主幹、主蔓掛除發病點病抹殺菌藥劑

結語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危害性大,所有種植獼猴桃的果農朋友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一定要將預防放在首位,從最初的引進苗木到後期生產管理,都要嚴格管控,並採取多方面的綜合方法進行有效預防,才能夠將其隔離在園區之外,保住果樹生產區一片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