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州人口來源及部分姓氏分佈情況,我家祖籍原來是山東!(一)


薊州人口來源及部分姓氏分佈情況,我家祖籍原來是山東!(一)


前幾日微頭條層發一文關於薊州劉氏人口由來短文,反響甚廣,更有桑梓鎮一位71歲老人通過評論、私信交流家譜排序,本人也盡力於各大網站尋找那位老者家譜根系,奈何劉氏人口龐大,經歷戰亂、饑荒等原因致使全國範圍內人口流動較大,數輩前祖已無姓名,找起來更甚於大海撈針。。。

不過,找尋過程中,通過翻閱各大資料及各版縣誌,對薊州人口來源及姓氏來源有了一些瞭解,現一些信息整理如下,如有誤端,請指正。


薊州人口來源及部分姓氏分佈情況,我家祖籍原來是山東!(一)

據考古資料證明,五六千年前,今逯莊子鄉圍坊、李莊子鄉下埝頭、別山鄉彌勒院一帶已有人類活動。商、周時期,人口逐漸聚集。秦朝以後時有增減。東漢時期,外地人口大量流入,縣內人口驟增。唐代開始,外地逃荒人口至此落戶較多。明代,隨燕王掃北、戚繼光鎮守長城關隘,官兵眷屬及外地居民大量移入。清代,隨清軍入關的官兵眷屬及行宮、陵墓建設管理人員不斷增加,人口移入愈來愈多。

薊州人口來源及部分姓氏分佈情況,我家祖籍原來是山東!(一)


薊州人口來源及部分姓氏分佈情況,我家祖籍原來是山東!(一)

1985年底,薊縣境內有429個姓氏,其中含3個複姓。縣內萬人以上的姓氏有:
王;19670戶,77884人。
張:16969戶,66055人。
劉:14628戶,55922人。
李:13901戶,53776人。
趙:6894戶,26757人。
楊:6125戶,24802人。


陳:4277戶,16585人。
吳:3352戶,13665人。
高:3103戶,12207人。
孫:3390戶,12201人。
馬:2672戶,11780人。
周:2626戶,10300人。
千人以上的姓氏,按人口多少排序:
於胡孟郭賈韓潘徐黃盧朱田崔曹蘇董馮梁宋魏侯杜鄭金仇郝白尹許紀段秦何謝閻孔石汪喬姚康夏焦齊佟程宗袁溫史武路任錢邢姜方柴蔣傅


薊州人口來源及部分姓氏分佈情況,我家祖籍原來是山東!(一)

張姓圖騰


張姓:

羅莊子鎮楊莊張姓有兩門,一門是元末明初因躲避戰亂,從河南省郟縣移來,輩數不詳;一門是從河南逃荒而來,時間不詳。

溵溜鎮馬圈子張姓是明代從通州張家灣搬來,來時有兄弟六人,即後來的張姓六大門,四門在馬圈頭,一門在高各莊,一門在別山鎮西定府莊。

後大嶺張姓,從平谷逃荒而來。

下倉鎮薛官莊張姓自元代遷來,當時定居在上倉鎮北史家官屯、散水頭,後遷到此。

下倉鎮下倉村張姓,是清代從寶坻縣芝麻窩搬來。

禮明莊鎮

抗敵村張姓,是明朝有兄弟二人來此落戶,後分為兩門,北街是長門,南街是二門。

侯家營鎮西橋頭張姓為滿族,於清軍入關時隨老頇王遷來。

尤古莊鎮鄧各莊張姓是從山東遷來,初是弟兄三人,後分為東、西、北三張。

馬伸橋鎮張莊的張姓是張天邦、張天業兄弟二人從山東逃荒到此。

下營鎮的張姓是祖籍山西洪洞縣為主,約六百年前來薊縣。

出頭嶺鎮朱官屯張姓,約在唐代從山東逃荒而來,當時有兄弟二人,逐漸形成現在的幾千人大戶。

西代甲莊、東店子、出頭嶺的張姓,大約在清光緒年間從遵化石門遷來。


薊州人口來源及部分姓氏分佈情況,我家祖籍原來是山東!(一)


李姓:

縣城內原有一李姓,明成祖時由金陵搬來,到五世李江時,一支遷到北趙各莊。

洇溜鎮龍灣村李姓有兩支,一支約在清時隨官至此,現已十二代,另一支從山東逃荒而來。

馬伸橋一帶的李姓有兩支,一支是清雍正年間由三河縣李旗莊搬來,名叫李佩德,他的兩個兒子一起到馬伸橋,後來哥倆分家,現在己有十多代,人口興旺,居住在馬伸橋大街、上古莊、幸福莊、峰山、伯王莊、北辛莊等村;一是隨老頇王而來,在馬伸橋稱為大院李,比李旗莊早70年,這一李姓主要居住在馬伸橋大街、上古莊、幸福莊、北辛莊、伯王莊、趙各莊,有的遷到了京、津、唐等地。

邦均鎮李莊村李姓,起源於袞州李旗莊,清初來薊,名叫李華祥,是瓦匠,因貧困逃荒到此,現已有十五代。

出頭嶺鎮官場村李姓,隨老頇王而來。


薊州人口來源及部分姓氏分佈情況,我家祖籍原來是山東!(一)

劉氏圖騰


劉姓

下倉鎮永安莊劉姓是明代燕王掃北時而來,祖籍山東梁山縣。

出頭嶺鎮官場劉姓,祖籍江蘇省,明朝隨燕王掃北而來到北京落戶,後遷到此地。

孫各莊鄉馬家莊劉姓,明代修北京城時來到此地,後來其中一支搬到西代甲莊。

下營鎮黃乜子、太平溝劉姓,主要是民國年間從玉田逃荒到此。


薊州人口來源及部分姓氏分佈情況,我家祖籍原來是山東!(一)


賈姓

西龍虎峪賈莊,因賈姓居多成村,八國聯軍進北京時,村內前時賈姓是由順天府楊各莊等部搬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