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出昆岡,子者為貴,源起

玉出昆岡,子者為貴;又紀念明代琢玉名家陸子岡,遂名“子岡山房”以傳播交流和田玉文化與玉雕藝術。

筆者於2015年秋與友在蘇州拜老師傅研學玉雕基本功,一來喜歡,二來出於好奇。喜歡和田玉的溫潤高潔、細膩優美,如同謙謙君子的優雅氣質;好奇為何和田玉文化兩年多年以來久盛不衰?產生了探尋根源的濃厚興趣。

玉出昆岡,子者為貴,源起

2015年秋與楊曦老師合影留念

玉出昆岡,子者為貴,源起

2015年秋與俞挺老師合影留念

玉出昆岡,子者為貴,源起

拜訪馬洪偉老師

在古代,和田玉十分神聖,是道德和君子的象徵物。獲取極其不易,雕刻十分困難,優秀品多歸上層所擁有。如今和田玉人人都可以擁有,為大眾所喜愛擁有。閒暇時間欣賞、佩戴、把玩和交流,具有豐富的審美意義和精神內涵;還可以用來饋贈親朋好友,祈福吉祥。

玉出昆岡,子者為貴,源起

楊曦老師作品

玉出昆岡,子者為貴,源起

俞挺老師作品

圖片中右側黃色文字是筆者2015年觀賞作品時有感而發,為子岡杯金獎作品。同年冬獲北京天工獎金獎。俞挺老師是薄胎工藝的代表人物,藝術精湛,細節歎為觀止。

玉出昆岡,子者為貴,源起

馬洪偉老師作品

馬洪偉老師也是筆者喜歡的名家之一,玉韻春秋,以商周青銅器為參考創新設計,工藝精湛複雜,作品風格獨特,藝術感染力強。2018年馬老師數件作品被大英博物館徵集收藏。

玉出昆岡,子者為貴,源起

楊曦老師的作品

楊曦老師是蘇州玉雕的領軍人物,蘇派現代玉雕藝術的領軍人物。

玉出昆岡,子者為貴,源起

筆者2015年學習時正在製作一仿古器皿件

通過親自上手能對玉料和雕刻有更加深層次和理性的認識。古話有“家有五斗米,不做琢玉匠”,玉雕古稱琢玉,箇中辛苦只有琢玉匠人才能體會。如今提倡工匠精神,這種精神在玉雕中體現的真是淋漓盡致了。

子岡山房始於2015年,傳播交流和田玉文化和玉雕藝術,現今的和田玉領域中,特別在市場和雕刻方面問題非常多,這常常使得喜歡和田玉的大眾朋友備受打擊,子岡山房也致力於此希望能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