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背景下,未來3-5年,幫你成為上市公司合夥人的四點建議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獲取商業、投資、創業乾貨!

科創板背景下,未來3-5年,幫你成為上市公司合夥人的四點建議

一、引子

自從去年,科創板正式推出,上市週期短及對業績沒有硬性要求的雙重屬性,讓發現黑馬、成就黑馬也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未來3-5年重要的發力點。

正如周金濤先生所說,人生髮財靠康波,每個人一生只有三次機會,對於8090後來說,第二次機會就在2019年。

個人理解,第二次機會,實質就是在於能否抓住這波以科創板為代表的註冊制改革,重塑造中國新動能所帶來的投資機會。


二、把握住機會的四點“建議”

建議一:未來將是“2P”時代——即經營合夥人+技術合夥人的黃金搭檔時代。正如資本圈有這樣一句話——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摩根重組了新大陸。

前者歷盡千辛,幫助東行受阻的歐洲,找到新的希望;

後者則利用信貸槓桿的力量,將一盤散沙的近千家中小企業重組到卡內基鋼鐵廠,造就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家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並引領了整個北美大陸包括石油、汽車等在內的各產業重組潮,促進了北美產業有序升級換代。

哥倫布就好比技術合夥人,摩根就好比經營合夥人,一個負責指引方向,一個負責結構優化,兩者合力,造就了今天的北美大陸。

因此,想要有所作為,就要尋找自己的“另一半”——經營合夥人或者技術合夥人,分工協作,彼此優勢互補,各擅所長。


建議二:找一家上市公司一起創業,抓住產業重構的機會。事實上,近些年,上市公司們動作頻繁, 要麼在找自己發展的第二曲線——即在第一曲線向下之前,找到下一輪盈利的新增長點;

比如威創股份(002308)、開元股份(300338)分別找到各自第二曲線,實現了從傳統制造業,向教育產業的轉型;

要麼在構建自己的護城河,比如騰訊在社交領域之外的各種佈局,入股京東、拼多多、滴滴等數十家獨角獸企業,涉及電商、出行等各個領域,把未來可能的競爭者,均扼殺在的萌芽中。

毋容置疑,在以科創板為代表的註冊制改革推動下,中國產業重構將日益頻繁。如今幾乎所有的上市旗下都有自己的資本平臺。

尋找產業資源,想盡辦法和上市公司聯姻——成立合資公司,或者讓上市公司併購自己的企業,即便自己只佔少數股份,也可以通過坐電梯走向頂層樓。


建議三:讓自己職業生涯資本化。把握未來資本化機會,尋找下一個有可能資本化(上市、A/B/C輪、被收購等)的平臺,成功融入進去,爭取獲得部分股權,也就是中國通俗的說法,跟對人,走對路,做對事,那麼,你的未來不可限量。


建議四:成功向內求,要想成為別人Pater,獲得別人認可,首先在於強大自己,構建自己的“3+2”模型——完善知識結構,塑造心智模式。


第一,知識結構(“3”):

1、眼界與見識。人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行業好,才是真的好;

2、思維模式/方式。真正的成功人士,都有自己一套獨有的思考邏輯或者思維框架,用邏輯去思考事業的方向,無往不利,最重要是知道怎麼做,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結果;

3、工具技能。最好擁有自己拿手絕活,有獨當一面謀生技能,比如財務、投資,甚至數據處理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第二,心智模式(“2”)

1、心態定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成績,不驕傲;失敗了,不悲觀,有擔當;

2、執行力+領導力。用執行力,去幫助落地;用領導力,去整合資源。

你可以用這套模型,去看這個老闆是否值得追隨;也可以用這套模型,讓自己強大,種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相關文章:

疫情下兩個思考,資本的邏輯變了,一個從前臺走向財務自由的機會

胡兄,商業、互聯網觀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