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用戶更好地“打賞”- 個人項目打賞功能的思考與實踐

終於寫點產品設計相關的東西了 XD

打賞,一個為愛發電的開源圈裡很難避開的話題。

如何讓用戶更好地“打賞”- 個人項目打賞功能的思考與實踐

小到個人項目,大到大型開源基金會,對開源與項目本身的熱愛和支持者所基於的贊助,往往就是項目能夠長久延續下去的根源所在。

而作為一名未入職的(劃去)商業產品經理,讓用戶多打錢,打大錢,似乎是商業產品經理 “刻在 DNA 裡的” 執著(大誤)

如何讓用戶更好地“打賞”- 個人項目打賞功能的思考與實踐

這篇文章會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在進行打賞功能設計的時候所進行的一些思考,以及在痛點之上的一點改良。

- 1 第一次引入 -

在自己的個人項目 “南哪課表” 裡,自己算是第一次引入了打賞功能 —— 因為開發確實很耗費經歷,需要大家的打賞回回血以及獲得心理安慰。

先簡單介紹一下在打賞的過程中一般的用戶路徑。

對於一些並沒有在這方面思考太多的開發者來說,放上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寶的二維碼是最簡單的選擇 —— 但用戶卻往往需要通過保存圖片 - 打開 APP - 掃碼 - 付款的一系列流程。且不說這樣的操作對於用戶來說是不是過於繁瑣,從最終結果的角度來講,也必然會造成一部分用戶的流失與知難而退。

如何讓用戶更好地“打賞”- 個人項目打賞功能的思考與實踐

而在實踐中,我發現的另一種解決方案則是使用支付寶所提供的鏈接接口形式,使得在 APP / 瀏覽器中跳轉鏈接,可以直接打開支付寶 APP 完成後續支付。但所不便的地方就在於微信不提供這樣的接口,選擇直接跳轉的方式使得用戶可以以點擊 - 付款的方式完成打賞,但對應的也損失掉了微信支付這一支付方式。

如何讓用戶更好地“打賞”- 個人項目打賞功能的思考與實踐

於是在最初版本的考量中我做了部分取捨:考慮到所做的 APP 主要是針對於本校的大學生群體,這部分群體大部分被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所同時覆蓋,對平臺的選擇並不敏感,但可能對用戶路徑更為敏感 —— 因此我選擇了直接跳轉支付寶對方式完成打賞功能的設計。

但是因為並沒有財力做調查,也沒辦法有充足的數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只能這麼硬上了。

不過最終結果還不錯 —— 在對比了一款規模相當的 APP 的打賞名單後,我發現這款 APP 的打賞金額在其 400% 左右。雖然沒有控制變量不足以佐證這樣做是否正確,但從數字上來講還是比較可觀的。

- 2 迭代與思考 -

而在後一版本的迭代中,自己所關注的則是打賞功能所出現的時機與位置:如何一方面避免用戶體驗的喪失,另一方面增加自己項目的收入。

由於我的 APP 項目主要提供的是從教務處登錄導入課表的功能,於是這次我在用戶結束導入後的 15s 彈出歡迎及打賞窗口 —— 這個數字是自己在邀請幾位周圍人體驗後,偷偷記錄了他們從 “導入成功” 到 “通過點擊課程確認導入成功” 所用的大致時間。

這樣做的理由是從用戶的心態出發,在確認這件東西是完整且無問題的之後,才是可以值得為其掏錢的 —— 雖然也許需要進一步的實證,但做 test 的開發成本太高了,於是就這麼寫死了

那麼,最終的數據效果怎麼樣呢?

打賞金額提升了約 emmm... 300%... 對... 我甚至... 好像還說少了...

同時由於打賞率的提升,用戶的留存率也獲得了提升 —— 挺驚訝的,因為用戶在 APP 中有了打賞的 “沉沒成本”,也使得後期的更新與迭代更為順利,反而提高了用戶粘性。

- 3 延申與擴展 -

進一步的,我希望將這個打賞功能拓展到自己的個人網站上。

但是從 APP 到網頁,涉及到這樣兩個問題:

  1. 終端的變化:APP 只涉及手機端,故可很方便地調用支付寶進行支付,但網頁則涉及從電腦,平板等終端的打開,這些終端往往無法調取支付寶,而需要通過展示二維碼的形式展示。
  2. 內核的變化:APP 由於可以直接調用瀏覽器,使得瀏覽器內核相對固定(蘋果 safari,安卓 chrome),而在網頁中則涉及微信,QQ 兩大內核流氓,難以直接調用支付寶。

於是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在考慮到微信與支付寶框架限制後,首先對各個終端打開後的用戶路徑進行了規劃:

  • 電腦 / 平板:展示支付寶,微信支付二維碼,方便手機進行掃描
  • 微信瀏覽器內核:展示微信支付二維碼,方便長按直接識別二維碼進行打賞
  • QQ 瀏覽器內核:展示引導圖片,引導至瀏覽器中進行打開
  • 支付寶瀏覽器內核:直接跳轉打開支付寶收款
  • 其他手機瀏覽器內核:直接跳轉打開支付寶收款

之後通過 user-agent 進行判斷,並在技術上進行了實現,而這也就是最近自己所作的項目 github.com/idealclover/Click-to-Donate 的來歷。

簡單來說,這個項目所希望達到的效果是:一個鏈接實現各平臺的用戶友好型收款鏈接跳轉。通過這個項目,希望能夠幫助其他開發者或有需要的人快速且方便地生成自己的收款鏈接。

what needs to improve

雖然在努力地避免主觀臆斷,但事實上在這整個邏輯分析過程中,還是有不少並沒有通過數據驅動的臆測的:例如用戶在每一環節上所流失的比例等等,但畢竟小項目,這麼檢驗的成本有點高。如果是大項目的改變也許需要更多更深入的試驗。

另外一個自己所沒有做的事情是將這個項目平臺化——對於其他希望生成自己的收款鏈接的用戶來說,學習成本與部署成本還是太高了。

但反過來講,自己做項目的初衷只是為了自己的需求,這個需求會是一個多大眾的需求也不好說,沒有調研還沒到盲目投入經歷的時候。

說不定打賞一下,就可以催他去把這個事情做了?

X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