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又重播,重溫一遍才明白,為什麼老劇這麼經典?

最近,因為當前的特殊情況,很多人還依然宅在家中,就看到了安徽衛視又開始重播《康熙王朝》,作為一部20年前的老劇,時至今日還活躍在屏幕上聽起來實在是讓人驚訝。

《康熙王朝》又重播,重溫一遍才明白,為什麼老劇這麼經典?

實際上,老劇重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新聞了,幾乎每個頻道過來過去都選擇在早間和下午播放老劇。2018年的暑假期間,湖南衛視重播演了n遍的《還珠格格》,居然直接拿下了早間電視劇集收視率的冠軍。最經典版本的《西遊記》被陸陸續續播放過2000多遍,更稀奇的是,每次播出,都依然有觀眾在堅守觀看。還有觀眾留意到,僅僅從這個寒假以來,山東衛視播放2014年的《父母愛情》已經多達四遍,依然穩居同時段收視前三。有時候,觀眾們發現,平時議論的更多還都是老劇,這些老劇確實越品越有味道。

《康熙王朝》又重播,重溫一遍才明白,為什麼老劇這麼經典?

老劇重播就是因為其質量過硬,即使觀眾看幾遍,都怎麼看不膩。就拿這部又被安徽衛視推上臺來的《康熙王朝》舉例,它用46集就講完並講好了,被歷史課本上描述為文治武功臻於極致的康熙皇帝的一生。我國曆史劇的最高標準是大家公認的《大明王朝1566》,可這部劇在初次播出的時候,收視率極低,導致湖南衛視再也沒有敢把這部劇放出來重播。因為這部劇的臺詞包含了大量的文言文,涉及到了很多複雜的歷史背景以及謎語包袱,對於普通觀眾來說,看這樣有一定門檻的電視劇,實在是有點難以接受。

《康熙王朝》又重播,重溫一遍才明白,為什麼老劇這麼經典?

《康熙王朝》就很好的融合了歷史劇和普通古裝劇,將二者巧妙地平衡起來。劇中,先是將蘇麻喇姑設定為民間女子,剛好用“土辦法”出來拯救年幼得天花的玄燁,而非照搬真實歷史裡面蘇麻喇姑來自蒙古族,從小跟在孝莊身後。又通過借用刻畫藍齊兒的命運,來折射康熙作為帝王和父親雙重身份下的不同表現。既照顧到了,喜歡看普通帶有戲劇性色彩的古裝劇觀眾,又不乏對康熙的整個人的人生歷史軌跡描述,所以這部劇,在初次播出的時候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能在這幾十年間被拿來不斷重播。

《康熙王朝》又重播,重溫一遍才明白,為什麼老劇這麼經典?

現在在看這部劇,裡面的佈景和服化道雖然不是多麼的氣勢磅礴,投資巨大,但處處透露著劇組的細心。大火的於正劇《延禧攻略》,被不少人拿出來反覆說是良心劇組,其按照真實歷史中清朝宮廷女子佩戴的一耳三鉗。沒想到,這早都是《康熙王朝》玩剩下的。劇中,孝莊太皇太后,就是一耳三鉗,普通妃子有時佩戴雙鉗,作為奴婢的蘇麻喇姑,多數時候戴著兩個耳釘一個鉗子和主子們區分開。

《康熙王朝》又重播,重溫一遍才明白,為什麼老劇這麼經典?

這部劇更牛的就是演員陣容,除了彙集到陳道明、斯琴高娃這樣的高知名度演員以外,還有7位國家一級演員。現在想再看這樣的規模,觀眾們是想都不敢想了,有幾個實力派都不知足了,哪還盼望著一部劇就能打包這麼多國家一級演員呢。

《康熙王朝》又重播,重溫一遍才明白,為什麼老劇這麼經典?

不是因為這些劇老,觀眾就無腦追捧,一味說它們好。是因為這些劇經過了時間的考驗,讓觀眾們看了一遍又一遍之後依然樂此不疲,願意繼續“追劇”。重播的老劇擁有著,即使過去了幾十年之後,還依然適用的普世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引起觀眾的共鳴,以及能夠讓觀眾在不同的年紀看到不同的感覺,才是這些老劇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文/月上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