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一疫,龍湖集團教會我們深耕

引言

商品房市場化改革的20餘年時間裡,經過歷史的滌盪,部分房企已經離開行業已久,或轉型,或被淘汰;與此同時,期間也有大批優秀企業應勢而生。諸如從三四線城市走出來的巨人中國恆大、碧桂園;有要做就做到行業前列的萬科地產;有背景讓同行豔羨的保利發展、華潤置地;有“狼性”的融創中國;有敢拼敢打,敢於直面挑戰的閩系房企大家族。

各家企業都有其成功或者為人稱道的強勢之處。在大眾的認知裡,龍湖集團絕對是一家優秀且成功的企業,產品打造能力讓行業交口稱讚,銷售規模也在2017年成功突破千億,並躋身行業前10,四大主航道業務穩步推進。其中,相對較易為行業借鑑學習的當屬其深耕型佈局戰略,特別是當不確定性因素衝擊,企業遭遇衝擊時,深耕型戰顯得更加必要和重要。

我們將側重於分析龍湖集團的投資佈局邏輯,以期為同行提供借鑑:

1、 唯一不變的成功法則在於深耕;

2、 投資佈局上的三大變化;

3、 信仰不可變。

一、 唯一不變

1.1苦心經營,終成龍頭

在行業同行的主觀意識裡,龍湖集團不僅是家成功的企業,也稱得上是家好企業。在其發展的前多少年裡,無論同行如何急躁,如何向行業外拓展,它都為不所動,矢志不渝的堅持自身已有的規則,一步一腳印,穩紮穩打。

苦心經營之下,2017年龍湖集團一反常態,業績快速增長,銷售規模成功過渡到千億階段,銷售金額1561億元,同比增長77%。2018銷售業績突破2000億元,2019年增長勢頭不改,全年銷售金額達2425億元。

經此一疫,龍湖集團教會我們深耕

銷售業績區域分佈上,2019年長三角、西部、環渤海、華南及華中區域簽約金額佔比分別為34.0%、24.4%、21.6%、10.8%及9.2%。其中,長三角區域簽約金額超800億,同比增長47%,西部及環渤海區域簽約金額均超500億,同比漲幅分別為25%、-24%,華中區域銷售增長明顯,全年銷售金額223.6億,同比增長219%,2015年至2019年5年銷售金額年化複合增長率為151%。

經此一疫,龍湖集團教會我們深耕

1.2成功的法則無外乎深耕

在企業成功的道路上,各家有各家的術。在正確的 “道”上,堅持正確的“術”,成功必然緊緊相隨。城市深耕似乎為規模房企的共性選擇,一二線城市的深耕更是企業的執著追求。

龍湖集團的成功也與其多年來堅持的城市深耕戰略密不可分,如今來看,其深耕策略取得顯著成效,且其城市深耕戰略可謂相當成功:

第一、業績貢獻城市不斷增加,單城市產能穩中上行,百億城市數量不斷突破。城市深耕彰顯了企業在佈局上的穩健步伐,2009年至2017年業績貢獻城市數量增長緩慢,2018年業績貢獻城市數量明顯增加。

2009年業績貢獻城市有五座,分別為重慶、北京、成都、上海、西安,單城市產能超15億元,其中北京單城銷售金額超60億元;2010年至2016年單城市產能均超22億元,2017年單城市產能高達65億元,2019年單城市產能為48.5億元。

2010年共有10座城市實現業績貢獻,其中北京單城市銷售金額近100億元,為99億元,重慶超80億元;2011年重慶單城市銷售金額達99.45億元,距離100億元僅毫釐之差,2012年至2014年重慶的銷售金額均超100億元,2016年(準)百億城市數量達3個,分別為北京136億元,重慶92億元,杭州90億元。2017年,已有6座城市銷售金額超過或接近100億元,其中杭州銷售業績超231億元,重慶、北京的銷售金額近200億元,成都銷售金額131億元,濟南銷售金額118億元,青島接近100億,為96億元。2018年重慶、北京銷售業績均超過200億元,濟南、杭州接近200億元,成都、青島超100億,寧波接近100億元。2019年,6座城市業績超百億,杭州、南京銷售業績均超150億元,重慶、成都、瀋陽、武漢四城業績超百億,寧波、長沙銷售業績近百億。

2009年之後佈局的城市實現百億銷售金額均需要5年以上時間,其中青島實現百億銷售金額耗時10年,杭州8年,濟南用時5年。2018年業績貢獻城市增加至37座,較2017年增加13座。2019年業績貢獻城市數量再增,總量達49座。

第二、城市銷售業績貢獻穩定,未出現城市業績貢獻斷裂情況。除昆明在實現業績貢獻後的第五年,也即在2017年的業績貢獻為零外,龍湖集團佈局的其他城市中,只要城市實現了業績貢獻,則其業績貢獻都具有一定的持續性,未出現某一年份單一城市未貢獻業績的情況。

圖表:2009-2019龍湖集團百億城市盤點(億元)

經此一疫,龍湖集團教會我們深耕

圖表:2009-2019H1各城市銷售分佈(億元)

經此一疫,龍湖集團教會我們深耕

備註:2009-2014年數據為主要城市銷售金額合計,個別貢獻極少的項目未計入其中,所以合計銷售金額與全年銷售金額總量存在一定差距,標紅表示城市進入年度。


龍湖集團的深耕戰略成果斐然毋庸置疑,但其中玉溪屬於一特殊的存在,在對於玉溪的佈局上,似乎未見其在深耕城市的明智抉擇。龍湖集團2010年進入玉溪,獲取江川撫仙湖項目,總建築面積82.2萬平米,截止2019年上半年僅在玉溪擁有此單一項目,且項目進展緩慢,僅在2019年實現業績貢獻3.24億元,截止2019年上半年,在玉溪仍擁有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74.6萬平米,僅有單一項目仙湖錦繡,項目發展中建築面積9.7萬平米,規劃中建築面積61.3萬平米,預計竣工時間為2023年12月31日。如此低效的運營,不僅會佔用企業資金及其他資源,造成資源浪費,而且也並不利於形成品牌影響力,還或將對企業發展形成造成拖累。

二、佈局三變

整體上看,龍湖集團多年來矢志不渝的進行重點城市的深耕,圍繞一二線及城市群內核心三四線城市畫圈佈局,不斷優化城市結構。

但在深耕同時,龍湖集團在投資佈局上也在經歷著多重變化:

2.1速度之變|激進—穩健—進取

在大眾認知裡,龍湖集團可以用一個“穩”字形容,在佈局上更是穩健為先,但事實上,龍湖在以“穩”為行業稱道之前,也經歷過一段極度激進的階段,2009年-2010年以面積計算的投銷比高至令人咂舌的水平,2009年為555%,新增土地儲備建築面積為1043萬平米,2010年投銷比為489%,新增土地儲備建築面積為1197萬平米,以金額計算的投銷比分別為106%、64%。

2011年開始,龍湖集團佈局節奏急轉,開啟慢節奏打法,以金額計算的投銷比均低於60%,2011年低至25%,新增土地儲備儲備建築面積在2011年、2013年、2014年均維持負增長,2011年同比增速為-60%。

在經歷了幾年的慢走之後,龍湖又一次變了, 2015年開始再度加快擴張步伐,在土地投資上變得進取,變得積極,變得讓行業眼鏡大跌。從以面積計算的投銷比來看,2015年投銷比為137%,2016年為208%,2017年為199%,2018年為177%,從新增土地建築面積絕對量上看,2017年、2018年新增土地建築面積均超2000萬平米,2015年-2018年新增土地建築面積同比增速分別為87%、115%、61%、8%。

經此一疫,龍湖集團教會我們深耕


經此一疫,龍湖集團教會我們深耕

除了新增土地儲備總量上的變動外,龍湖集團在城市進入節奏上也基本經歷著相似變動。2009年新進青島、杭州、瀋陽、無錫、常州五座城市,2010年新拓展煙臺、玉溪、大連三座城市;2011年至2016年每年平均新進2座城市,2015年及2016年主要對原佈局城市進行鞏固和優勢強化。

2017年開始,新城市拓展速度驟升。2017年新進合肥、保定、嘉興等7座城市,2018年新進貴陽、昆明、南通、常德、石家莊等11座城市,2019年新進入咸陽、茂名、漳州、中山等11座城市。截止2019年12月31日,龍湖集團已實現55座城市的佈局,大灣區進入城市9座,分別為廣州、深圳、香港、中山、惠州、佛山、東莞、珠海、江門。

圖表:2009-2019年龍湖集團佈局及新進城市情況

經此一疫,龍湖集團教會我們深耕

龍湖集團近幾年在城市擴張上近乎激進,以大灣區的佈局來說,雖然已進入9座城市,但是此區域在業績貢獻上稍顯滯後,截止2019年上半年僅有廣州、佛山、深圳、珠海四座城市有業績貢獻,且業績總量微薄,2019年上半年四城共實現銷售金額47億元,佔銷售總金額的比例僅為4%。而且,截止2019年上半年,廣州、深圳、香港、中山、佛山、珠海、東莞7座城市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僅214萬平米,佔集團土地儲備總量的3%,也即龍湖集團入粵港澳大灣區近6年時間,如今卻未見明顯成效,雖然進入城市數量多,但在市場佔有率上表現仍不盡人意,在龍頭房企雲集的粵港澳大灣區,龍湖集團想要在其中站穩腳跟,可能仍需花費一番精力。

2.2權益之變|權益佔比降至70%以下

在土地成本不斷抬頭,拿地難度上升,行業融資渠道不斷收緊的情況下,企業間合作共贏似乎成為共識,當然龍湖也不例外。企業間通過降低權益比的方式進行佈局,除了降低風險和投資難度外,還有一大重要訴求推動——對規模的渴望。

在行業普遍將規模作為發展第一要義的背景下,龍湖集團似乎也已流於世俗,通過拉低權益的方式增加槓桿以撬動更高規模。2016年之前,龍湖集團土地儲備權益佔比均在87%以上,2014年達到94%,但至2018年權益佔比已經降至69%。

經此一疫,龍湖集團教會我們深耕


經此一疫,龍湖集團教會我們深耕

在規模成為房企在行業生存的第一道門檻的當下,企業抱團,合作,實現風險共擔毋庸置疑,也情理之中。雖說企業合作於雙方都具有一定利好,但是企業間合作的基礎必定在於雙方能夠各取所需,自身條件或優勢若無法滿足合作方需求,兩者之間的合作都無法達成,龍湖集團與其他房企合作頻繁,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其自身優勢。企業間合作也需要把握一定尺度,脫離必要限制或不能達到良好效果。


2.3 方向之變|大本營弱化,向南走,向中部動

整體來看,龍湖集團的佈局方向為由西向東,由北向南,佈局順序為西部地區—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華南地區—華中地區。

從土地儲備佔比分佈來看,西部地區佔比不斷下滑,截止2019年上半年佔比下滑至28.8%,長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佔比基本維持穩定,截止2019年上半年,佔比分別為22%、32%,環渤海地區作為龍湖集團的強勢根據地的地位不斷鞏固。

華南地區和華中地區為龍湖集團新晉戰略區域,在佈局時間上,進軍華南地區早於華中地區。2012年進入廈門、泉州,自此撬開了華南地區大門,截止2019年6月30日,已在華南地區佈局13座城市,2012年佈局廈門,泉州,2014年進入廣州、佛山,2017年進入福州、深圳、香港、珠海,2018年進入東莞、南寧,2019年進入漳州、中山、茂名,擁有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549.2萬平米。

2013年,龍湖集團通過獲取長沙谷山項目成功實現華中地區佈局,此後2016進入武漢,2018年進入常德、贛州、鄭州、南昌。截止2019年上半年,在華中6座城市共擁有719.5萬平米土地儲備。

圖表:龍湖集團土地儲備城市分佈(萬平米)

經此一疫,龍湖集團教會我們深耕

當規模發展到一定水平,向外拓展,實現全國化佈局似乎是所有房企的必然選擇。且不說龍湖集團向外大舉擴張的行為和時機選擇是否明智,外拓既已成定局,那麼就不得不思考大本營與外拓區域的地位權衡問題,如何堅守住大本營的優勢地位,又能順利於外打出知名度。

目前在大本營西南區域的土地儲備總量佔比有所下滑,而西南地區近年來也吸引了多數規模房企的佈局及再佈局,市場的競爭強度也在加大,雖說龍湖集團在西南地區已苦心經營多年,並且具有其他房企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稍不留神都可能會被市場或其他同行超越,時時適當留心於自身總歸有益無害,本土優勢需時時鞏固,否則在群雄環伺的環境下,本土優勢帶來的優勢利好效應也在邊際遞減。

長三角地區,規模房企集體扎堆,競爭的激烈程度難以言喻,而龍湖集團目前在長三角已佈局10餘座城市,除了佈局較早的杭州、南京的銷售業績貢獻相對可觀外,其他城市業績貢獻相對微弱,而且佈局最早的上海,年均的銷售業績貢獻量並不算高,且各年之間銷售業績波動較大,可見龍湖集團在上海的深耕仍有待進一步深入。除了佈局較早的幾座城市外,其他城市佈局時間相對滯後,業績的貢獻有待進一步釋放。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房企業績和回款均受重挫,企業在投資上受到制約,我們預計短期內長三角或迎來投資窗口期,建議龍湖集團在保證正常經營的情況下,積極把握長三角投資機遇,強化長三角區域深耕力度。

華南區域的競爭激烈程度更是無需多言語,如此眾多的規模房企起家於此,龍湖集團目前雖說已進入華南多個城市,但總體來看,尚未在任一城市內形成明顯深耕,單城市項目寥若晨星,雖然知名度的打造與項目數量間不存在明顯的線性關係,但寥寥可數的項目可能不利於企業掌握區域話語權。在華南這個特殊的市場裡,如果說拿到地需要靠實力,順利將項目變現靠能力,那麼將項目完美的表現就得靠實力+能力。與眾多實力俱佳的房企同臺競技,不拿出百分之兩百的努力再加上堅持不懈的奮進之力,成事難度極大。


三、信仰不可變

企業的信仰是什麼?對於作為服務人民的行業,行業內每家企業的信仰都該是更好的服務於消費者,服務於人民的美好生活,房地產行業也不例外,身處房地產行業,每家房企的信仰毫無例外都應是更好服務於城市,服務於社會,進而更好的服務於人民。

企業如何服務於人民?提供好的產品。龍湖集團的產品質量在行業內有口皆碑,並一度成為行業爭相參觀、學習的對象。然而龍湖集團卻也因產品質量問題佔據媒體頭條,成為行業熱議的焦點,龍湖業主維權事件層出不窮。長沙龍湖水晶酈城、北京龍湖長城源著、濟南的龍湖春江酈城、長沙的龍湖紫宸、長沙天宸原著、福建晉江的觀辰二期等項目均被爆出出現房屋樓梯塌陷、牆皮掉落、牆體滲水、屋內漏水漏電等各種問題。

姑且不論龍湖集團頻繁出現業主維權事件是否為偶然,事件既已出,再去追根意義也不大。重要的事情在於既有事件出現,企業自身必然有難以推卸的責任和的鬆懈的地方,企業自身更應反思自身,提高警惕。規模與產品品質之間非絕對的矛盾共存,堅守產品品質只會給企業規模的增長帶來指數級的持續性利好。

房地產行業受政策影響較大,房企根據外部形勢的變化因時制宜的調整發展戰略也無可厚非,為了規模而求快也無可爭議……但若企業自身的變動只為自身謀便利和利益,而忽略了消費者最本質最根本的利益訴求,那麼這種戰略或者行為或多或少帶有不理智因素。消費者是房企服務的買單者,消費者的主觀依賴和信任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信任具有雙向性,若罔顧消費者利益,失去消費者信任,則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中必然會荊棘叢生,品牌的建設需要成年累月的努力,而品牌的崩塌可能只需一瞬,品牌一旦崩塌,再欲重塑恐將困難重重。


四、龍湖教會我們深耕

行業的不確定性總是不經意間出現,當不確定因素襲之後再採取應對之策,多少都帶有一定被動性,盡人事聽天命。而在業務發展中,我們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自身應對突發風險的能力,在業務發展策略上、城市佈局策略上掌握先發優勢。將力量集中於一點會產生更大的爆發力和抵抗力,深耕型戰略能為企業帶來強大的風險防控力,特別是風險全方位爆發時,深耕型戰略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強防禦力:

其一、深耕有助於節省管控成本,擴張盈利空間。通常情況下,即使在城市僅僅只有單一項目也需組建一個完整團隊,這樣的資源使用效率是並不高的,人均效能較低,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若企業在城市進行深耕,一個團隊或管理多項目,這樣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消耗,提高人均效能,從而擴張利潤空間,特別在疫情衝擊期,成本管控更顯必要時,深耕式佈局的成本節省能夠為企業換取更多騰挪時間和空間。

其二、深耕有利於集聚資源,與當地金融機構和其他部門建立信任鏈,便於後期的可持續發展

。在區域或城市經過一定時期的深耕後能夠與當地的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建立更加深入持久的關係,這將給企業後續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指數級利好,更快實現規模擴張。

其三、深耕有助於培育超級區域,為企業貢獻穩定高比例的銷售業績,增強抗風險的能力,如濱江集團在杭州的銷售業績佔其銷售業績總額的80%以上,融創中國在青島單城的銷售業績超300億元,碧桂園在廣東省銷售業績超1000億元等等。

其四、深耕有利於加深客戶理解,培養客戶忠誠度,並快速形成品牌效應,掌握話語權。有時最便宜和最有效的營銷方式就是不停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持續的深耕可以使企業的品牌快速進入人們視野,並不斷衝擊和影響人們的認知,倘若品牌深入人心,不僅企業的知名度會顯著提升,更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了競爭壁壘,後續發展將更加順暢。

出現偶發性事件時,比如此次新型非冠肺炎疫情,為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擴散,房企響應政府號召,一致性關閉售樓處,暫停線下客戶接待。同時,為對沖疫情對銷售業績的衝擊,房企也在積極搭建線上銷售渠道,如公眾號、小程序、網絡直播平臺等等,輔之以打折,免費退房等優惠禮包,但從億翰調研來看,總體上,線上平臺的銷售成效並不盡人意。而此時,深耕型房企的優勢或將凸顯,出於對企業的認知和忠誠度,在價格優惠力度大致相當時,消費者出於避險考慮,在購房決策時或傾向於選擇在區域或城市深耕型企業,所以,在同一區域範圍內,有一定客戶認知和品牌忠誠度的企業或能實現更好的銷售業績。待疫情事件逐步消化,房企銷售恢復的速度也大概率比非深耕型企業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