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結婚了你就不要來我家住了。媽媽:不,你需要我管著你

婚姻過的就是小兩口的生活,兒大不由娘,女大留不住這是常理。兩個人的婚姻有他們自己的一套方式,不需要別人指使,如有外人干涉定不幸福的。

父母總是怕自己的孩子,結婚以後經營好自己的家,有很多老人就主動幫助他們怎樣過日子。老人的一片好心,做兒女的定不會反駁,可以一味著遵循父母的一套理論並不符合年輕人的想法。


女兒:結婚了你就不要來我家住了。媽媽:不,你需要我管著你

尤其父母和兒女住在一起的情況更是嚴重,因為時間長了老人愛嘮叨,兩個人就會反感。愛情原本就是兩個人的事,婚姻也是兩個人的相互扶持的原則,本來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很愜意,偏偏要執行父母那一套理論就尷尬了。

王芳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父母就安排好她所有的一切。完全由父母做主,自己被迫沒有一點主見。結婚更是怕王芳受氣,讓婆家人欺負就索性地搬到女兒家去住,理由就是怕兩個年輕人不會料理家務,胡亂花錢。王芳心裡知道母親的真實想法,可是看到母親一片心,就不好說什麼。

雖然是親媽,但王芳結婚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生活,從小就被母親管制,總算能自己說的算了,可是又被母親掠奪了。老人見不得小兩口家裡亂,每天收拾家務,嘴裡振振有詞的教訓著兩個人。

女兒:結婚了你就不要來我家住了。媽媽:不,你需要我管著你

婚後的生活並沒有給兩個人多餘的空間,想過兩個人的世界都得在房間裡,讓王芳很不自由,一直想能有一個自己獨處的地方。

像王芳的處境,在很多的家庭裡也存在,父母對兒女的愛讓他們失去了自立的能力,也可以說過多的關心不是愛,而是一種摧毀。

隨著王芳懷孕的消息,讓母親更加有權利說話了,王芳說“媽媽總說這方面自己是過來人,知道怎樣帶孩子,所以算都得聽她的”讓王芳很頭疼。

王芳想給未出生的寶寶,買嬰兒床和各種嬰兒用品,現在都是科學育兒。但是老人接受不了這種說法,自認為孩子就得應該像小貓小狗一樣養活。

以後的日子裡,兩個人的意見越來越難以統一,避免不了出現了爭執。王芳想讓媽媽回家,自己一個人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孕婦這個階段必須有人照顧,王芳就想到了婆婆,婆婆通情達理與王芳的想法很吻合,就像讓婆婆來照顧自己,這個想法讓王芳的母親嚴厲地駁回了。

女兒:結婚了你就不要來我家住了。媽媽:不,你需要我管著你

老公為了工作一天到晚才回家,能讓婆婆來也能與自己聊聊天,所以就讓婆婆來了,但是王芳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舉動讓媽媽與婆婆大動肝火。

婆婆認為照顧孩子,沒有必要住在一起,所以婆婆白天來幫忙晚上回自己家。但是親媽卻認為要住在一起才能徹底的放心,王芳認為婆婆做的很對,就讓親媽向婆婆學習,沒想到親媽不僅不同意,還說婆婆不負責任。

最後,婆婆很生氣和她吵了一架,王芳是左右為難,最後各讓一步每個人,兩個媽一個人一星期照顧,但是週六日給小兩口獨處空間才把事情解決了!

女兒:結婚了你就不要來我家住了。媽媽:不,你需要我管著你

從這件事上說明了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老人雖說幫助孩子,但是過多的照顧不是幫助而是一種監護,都是成年人可以照顧自己。

第二個問題兒女成家了,就是兩個家庭,還用老一輩的想法看待年輕人是不可取的,龍生九子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如果強加的安排只能增添麻煩。

還有就是不要認為自己成功的經驗就是別人借鑑的資本,或許在老人身上可以適用,但是在他人身上就不是經驗,可能是心靈雞湯。

女兒:結婚了你就不要來我家住了。媽媽:不,你需要我管著你

親情是最偉大的愛,他們讓我們從小感受到了溫暖,沒有讓我們身處在飢寒交迫的日子裡。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不是因為是父母就可以管制兒女的意願,人都有情感和和自己的性格。

就有很多兒女有了能力養活自己後,寧可租房子住也要搬出去呢?就是因為和父母的生活已經有了代溝。

但是我們不能從這樣事情看待父母管閒事不好,哪個父母不是真愛自己的孩子,怕孩子餓了,吃不飽飯身體糟蹋壞了,不按時睡覺等等,這些都是愛的表現。

女兒:結婚了你就不要來我家住了。媽媽:不,你需要我管著你

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父母過多的“愛”說出自己的想法呢?

和父母談這個問題時,要記住首先堅持自己的主見,告訴他們自己能行,想有自己的獨特方式。然後在溫柔的和她們說“我已長大”告訴他們,成年人要獨立生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