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不見了》:讓孩子有做天使的經歷,不要只做沒翅膀的凡人

孩子不是為“長大”或“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童年”而活著。


我們要讓自己的孩子有過做天使的經歷,不要讓他生來只能做沒翅膀的凡人。


——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做天使的經歷”,會讓孩子長大後,在獨立面對世界的複雜、人生的紛繁時,有更多的熱情和勇氣。

繪本《西蒙不見了》用詩意般的精神關懷,對於孩子丟失心愛的玩具,給我們示範了一種溫暖的應對方法,幫孩子增添一段“做天使的經歷”。

《西蒙不見了》:讓孩子有做天使的經歷,不要只做沒翅膀的凡人

《西蒙不見了》是“艾特熊和賽娜鼠”系列的第一本作品,1981年一經出版,就在當年的博洛尼亞童書展上獲得極大轟動。

該系列繪本,讓兒童為其著迷的同時,也捕獲了成人的心。它和《小黑魚》、《活了100萬次的貓》這些雋永深刻的作品一樣,為讀者探索了失去、孤獨、愛這類有關世界與人生的永恆主題,在經典圖畫書的領域站穩了腳跟。

《西蒙不見了》:讓孩子有做天使的經歷,不要只做沒翅膀的凡人


作者嘉貝麗·文生,原名莫妮克·馬丁,是世界著名的插畫家,1928年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52歲開始創作圖畫書,54歲時出版的《流浪狗之歌》獲得極高讚譽並廣為流傳。“艾特熊和賽娜鼠”系列繪本是其重要的代表作。

一、移情物幾乎是孩子無法割裂的一部分


心理學上把孩子心愛的玩具稱為“移情物”。在嬰幼兒時期,它幾乎是孩子無法割裂的一部分,有時甚至比媽媽還重要。移情物不一定名貴,往往非常普通。

明末清初的大畫家朱耷,有一副名作《孤禽圖》,廣闊的畫紙上,唯有一隻翻白眼的小鳥。朱耷用天地間的這隻白眼,憤慨明朝滅亡的家國仇恨。

小鳥本是個很普通的物種,但《孤禽圖》中的小鳥,因被寄託了特殊的情感而不再普通。孩子的玩具也是這樣,即使平平無奇,也會因為情感的傾注變得非比尋常。

在不少兒童作品中,都有移情物的身影。

繪本《阿文的小毯子》中的小毯子,即使破破舊舊味道難聞,也阻擋不了阿文對它的依戀。

風靡全球的動畫片《小豬佩奇》中,有一個很多小朋友非常熟悉的移情物,那就是喬治的恐龍玩偶。無論是吃飯、洗澡、睡覺、上幼兒園還是外出遊玩,喬治都要把恐龍帶在身邊。

《西蒙不見了》中的企鵝玩偶西蒙,則是賽娜鼠至關重要的移情物。

作者嘉貝麗用簡約柔和的線條,勾勒出西蒙的日常用品,凸顯了賽娜鼠對西蒙傾注的情感。

《西蒙不見了》:讓孩子有做天使的經歷,不要只做沒翅膀的凡人


小小的奶瓶,搭配了象徵溫暖的橙色奶嘴。一人份的茶壺茶碗茶托,經藍色修飾,靜美別緻。遮陽四輪推車裡,鋪著厚實的墊子和鬆軟的枕頭,能讓西蒙好好地休息。

作者濃墨重彩的,還數西蒙的小帽子。

《西蒙不見了》:讓孩子有做天使的經歷,不要只做沒翅膀的凡人


帽子的顏色花紋,和賽娜鼠的公主裙撞衫了,都是白底紫色印花。帽簷是精心設計的波浪邊,卷啊卷啊地唯美動人。

這頂帽子從何而來,考驗讀者的想象力,但它被澆灌的無窮愛意,我們一展無遺。

二、丟失心愛之物時,孩子有多痛苦、煎熬、惶恐


孩子的世界觀簡單純粹,往往認為事物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失去”這類抽象的概念,更是超出了理解範疇。他們不能理解“失去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覺得丟失玩具是深重的人生疾苦。

故而,相較成年人,孩子的內心格外痛苦、煎熬、惶恐。

在歌曲《那一天》中,楊坤痛徹心扉地唱到:那一天,那一天,我丟掉了你,像個孩子失去了心愛的玩具。這句歌詞受到熱捧的原因,除了它突出了失去愛情之苦,應該還在於,

它喚醒了廣大歌迷關於心愛玩具的記憶。

《西蒙不見了》:讓孩子有做天使的經歷,不要只做沒翅膀的凡人


丟失西蒙後,賽娜鼠馬上拽著艾特熊沿途尋找,可天色很快就黑了,只得放棄。此時,作者嘉貝麗

採用空曠蕭瑟的冰雪場景,來烘托賽娜鼠的難過心情。在冰天雪地中,賽娜鼠彎著小小的身軀,用包裹西蒙的蓋毯抹眼淚。

同框繪製的艾特熊高大寬厚,將賽娜鼠的身形襯托得嬌小無比,也讓賽娜鼠內心大大的悲傷,躍然紙上。

下一幕轉到了臥室。

《西蒙不見了》:讓孩子有做天使的經歷,不要只做沒翅膀的凡人


場面一片狼藉,賽娜鼠的衣服鞋襪,被亂糟糟地丟在地板上。

讀者可以據此推測,方才賽娜鼠是怎樣傷心欲絕地發洩情緒。直到換好睡衣躺在床上,她心情依舊難以平復,用手指頭指著艾特熊,看似強勢實則無助地說:“艾特,都怪你!”

丟失西蒙的賽娜鼠,已然情緒負載,難以釋懷。那麼,生活中丟失了心愛玩具的孩子,內心又承受著怎樣的煎熬。

三、怎樣給孩子增添一段“做天使的經歷”


給孩子增添一段“做天使的經歷”,聽起來很難,但我們若是能接納孩子的情緒,力所能及地滿足孩子的要求,那他們就不必只做沒有翅膀的凡人。

一是接納孩子的情緒

把西蒙弄丟後,賽娜鼠又哭又鬧,從散步的地方哭鬧到家裡的臥室,從夜幕降臨哭鬧到睡覺時分。艾特熊全程沒有發一丁點兒脾氣,也沒有說教,他只是想法設法地寬慰。

《西蒙不見了》:讓孩子有做天使的經歷,不要只做沒翅膀的凡人


彎著腰關切地說“別難過哦,賽娜”,或者低著頭兩手插兜傾聽賽娜鼠胡亂指責。在賽娜鼠終於睡下後,他用溫暖寬厚的大手摸著賽娜鼠的小手,繼續安慰“別哭了,賽娜,明天我就給你找回來”。

二是力所能及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為了幫賽娜鼠找回西蒙,艾特熊使出了渾身解數。

尋找:有一種欣喜叫失而復得

《西蒙不見了》:讓孩子有做天使的經歷,不要只做沒翅膀的凡人


在寒風凌冽的冬夜,艾特熊提著小夜燈,走在皚皚雪地裡,為他疼愛的女兒尋找心愛的玩具。可惜西蒙已經不成形了,艾特熊小心翼翼地拿起白底紫色印花的帽子。

正所謂愛屋及烏,即使不能把你心愛的西蒙帶回來,也要把傾注了你愛意的帽子帶回來。

購買:有一種得到叫重新買一個

作者嘉貝麗用翻頁的形式,連接起兩個玩具店,讓它們之間隔了一個翻頁所需的時空。這個似乎漫不經心的設計妙不可言,它讓前後畫面連貫流暢,又給艾特熊為購買企鵝玩偶所經歷的跋涉,留足了空間。可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玩具店沒貨,艾特熊有錢也買不到。

不忍心讓賽娜鼠失望的艾特熊,繼續想辦法。

《西蒙不見了》:讓孩子有做天使的經歷,不要只做沒翅膀的凡人


他另闢蹊徑,笨笨憨憨地買了一大堆玩偶,是真正的一大堆。他雙臂環抱著六個,衣服兜裡塞著一個,地板上還有兩提禮盒裝的。但賽娜鼠內心的悲傷和遺憾,依舊沒有消散,她說:“可我只想要我的西蒙!”

親手做:有一種疼愛叫親手縫製

《西蒙不見了》:讓孩子有做天使的經歷,不要只做沒翅膀的凡人


艾特熊不是手工達人,從他握針線的姿勢,我們就可見端倪,針線哪裡能向上高舉呢?但他親手縫製的西蒙,卻讓賽娜鼠一躍而起、展演歡笑:“哦!我的西蒙”。箇中緣由,值得探究。

先是細緻入微的準備工作。

讓賽娜鼠畫出西蒙的模樣,尤其是小腳丫,以方便縫製得更像一些。所需的原材料,包括藍色、黃色等多種顏色的布料,基本做到了還原。從雪地裡撿回來的原裝帽子,也恰到好處地派上了用場。縫製的時候,藏著掖著,把西蒙當做給賽娜鼠的意外之喜來對待。

艾特熊將西蒙送給賽娜鼠的方式,更是花費了不少心思。

《西蒙不見了》:讓孩子有做天使的經歷,不要只做沒翅膀的凡人


他把西蒙掛在聖誕樹上,等著賽娜鼠自己發現。接著,作者用了整整6個頁面的篇幅,生動地展示了圍繞聖誕樹發生的溫馨故事。還給讀者留下了一個疑問:故事發生的這天,碰巧是12月25日的聖誕節?還是艾特熊為了讓賽娜鼠開心,將一個平常的日子過成了聖誕節?

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這個聖誕節,肯定是賽娜鼠最開心的聖誕節之一。正應了那句話,只要心情好,天天都是過節。

最後,我們回到書的內襯,觀察下畫面,畫中有推車、奶瓶、茶壺、鞋子還有最重要的西蒙,畫的上方卻寫著書名“西蒙不見了”。

《西蒙不見了》:讓孩子有做天使的經歷,不要只做沒翅膀的凡人


真的是西蒙不見了嗎,是,可又不是。對於賽娜鼠來說,是西蒙不見了。對於艾特熊來說,是賽娜鼠的快樂不見了。所以,艾特熊要把西蒙找回來,把他最疼愛的女兒的快樂找回來。

那艾特熊得到了什麼呢?

書的最後,賽娜鼠在玩兒她最心愛的西蒙時,艾特熊問她:“你願意幫我洗碗嗎?”賽娜鼠飛奔而來:“當然,艾特,我每天每天都願意!”這種願意,是馬上擱置心愛的玩具,來幫艾特熊洗碗的願意,是更加結實而綿長的愛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