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樓市年度回顧

·青島樓市教科書·

·思維進階課·


請回答2019 | 青島樓市年度回顧

2019年,再見,10年代

2020年,你好,20年代


01

過去10年青島房價暴擊137%!


2010年迎最嚴“新國十條”,2019年再迎“史上最嚴調控”

一個輪迴的房地產調控


2010年1月青島房價6413元/㎡,10年之後,再2019年12月房價迎來暴擊的15199元/㎡,漲幅137%!


請回答2019 | 青島樓市年度回顧


第1輪:從2008金融危機到2010年4萬億餘熱

基於2008年金融危機的衝擊,4萬億救市,持續到2009年。2010年應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政策“新國十條”出臺,採用限貸、限購等嚴格措施以遏制房地產投機行為,改善供需,平抑了房價瘋狂上漲的態勢,使得2010年房價被抑制。

第2輪:從2011“新國八條”到2013“新國五條”,迎政策抑制潮

2011年“新國八條”的實施,開始引導正確導向的住房消費需求,我國房地產市場開始向理性迴歸。整個週期內,房地產市場供求相對平穩,房價波動幅度不大,基本維持在零值附近上下波動。2013年“新國五條”的出臺進一步穩定了房價,控制了房價過快的上漲趨勢。

第3輪:2014年政策鬆動到2015年供給側改革,樓市“去庫存”開始

在嚴厲房地產調控背景下,房地產市場冷至冰點,庫存大量積壓,同時2014年宏觀經濟環境呈現低迷狀態。2014年多地房地產限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鬆綁或是取消。2015年,調供應與促需求政策雙管齊下,積極倡導全力去庫存。降息、降準、降低首付比例及公積金貸款首付、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等舉措,降低購房門檻,樓市開始穩步增長。

第4輪:2016“去庫存”轟轟烈烈到2017“房住不炒”,再到2019年樓市“太難了”

2016年上半年“樓市四小龍”翻江倒海,合肥、蘇州、南京、廈門帶動下,全國樓市持續翻紅、房子每日一價、房價翻倍。隨後因城施策、因地制宜、分類調控等全國內掀起了新一輪的限購浪潮,我國各大城市共出臺了300多條限購限貸政策。十九大報告指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到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房價終於在2018年9月份急劇變冷,持續到今。


2

被“扼住咽喉”的甲方“太難了”

我命由“誰”不由我的開發商


曾經作為“天之驕子”的開發商甲方,是“爸爸”!這種工作的不平等,是甲方高高凌駕於乙方之上的。而關於甲方爸爸的描寫,網上已經多的不能再多了。那些要五彩斑斕的黑,“要你不要用ps,要用photoshop來改圖”的趣味語句,用心說出了地位懸殊。


請回答2019 | 青島樓市年度回顧


而又曾幾何時,甲方“爸爸”變得懦弱了。


市場由熱變冷的過程中,甲方老闆,都沒感受購市場熱銷的場景,而市場突然變冷,導致銷售任務難以達成、銷售目標一調再調,營銷手段以“業績”論英雄,

誰can誰上,因此“渠道can,因此上渠道”


隨著渠道需求的極速膨脹,作為行業內的寡頭壟斷者,貝殼變得格外重要,一家之言形成。突然發現,太難的甲方爸爸,對待自己的乙方也變得溫順了很多~~

貝殼的確有了定價的話語權,基本壟斷了市場,全國大多數城市已經變成了,貝殼要收多少錢,市場也只能接受多少錢。從市場角度看,貝殼並不是因為不規範讓人難受,而是規模後的定價權。


能打敗貝殼的估計也只有火熱的市場或宏觀調控了,現在其他企業的確已經無力撼動。


請回答2019 | 青島樓市年度回顧


3

紅島“改制”,“高新區”擴容4倍

紅島街道與高新區,誰是北青島之心


2019年10月,紅島“降維”,“重回”城陽。


2019年12月,將紅島街道、河套街道及上馬街道部分劃入高新區。“擴容後的高新區”面積由原來55.1平方公里增至196.5平方公里,擴容4倍。


每次發展部署,都把東海岸的青島、西海岸的黃島、北海岸的紅島放置同一等級之上。但時至21世紀20年代,紅島與高新區的的差距越拉越大:高新區高樓林立、產業園遍佈、眾多品牌開發商深耕於此,初成城市面貌;而對比紅島街道,幾十年裡,紅島一直在尋找屬於北青島的崛起之路,但原來的漁村還是現在的漁村,原來的道路,現在還未完全修通。


2009年12月的紅島街道與高新區

(高新區正在填魚塘造陸,此時紅島漁村無恙)

請回答2019 | 青島樓市年度回顧


2019年12月的紅島街道與高新區

(10年高新區崛起,紅島漁村無恙)

請回答2019 | 青島樓市年度回顧


1995年青島城市總體規劃中,以膠州灣東岸為主城,西岸為輔城,環膠州灣沿線為發展組團,形成“兩點一環”的發展態勢”。從此,紅島就被給予厚望。


2002年,市委市政府就青島城市大框架指出:要完成以青島、黃島、紅島三點沿膠州灣形成“三島一灣”的“品”字形框架構築。


隨後2007年推出“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2012年“全域統籌、三城聯動”,到2017年“三灣三城”。


4

膠州,慘烈的修羅戰場

2017-2018年的土地雄心,成了2019年之痛


2017年中,膠州土地成交市場火熱:從各區土地成交面積情況來看,膠州市土地成交達到406萬方,同時比例佔據全市1/4!處於絕對主力。


請回答2019 | 青島樓市年度回顧


2018年,膠州土地成交量為600萬方,連續第二年再奪全市第一!


請回答2019 | 青島樓市年度回顧


連續兩年的土地激增,麵粉足夠多了,而隨著宏觀調控的深入,吃麵包的人(購房者)卻越來越少,同時其他區域的商品房供應也持續增加。投資膠州的可替代區域包括的城陽東、高新區、西海岸等眾多區域土地供給不斷。


儘管有膠東國際機場、上合示範區等紅利夾持,但膠州的2019白熱化火拼慘烈。


龍湖昱城的降價風波、各個區域的去精裝化、少海板塊的降價潮、膠州開發區的價格之戰、全境範圍內的極度高佣金導客等等,都成為膠州傳向青島全市的導火線。

請回答2019 | 青島樓市年度回顧


5

西海岸的“萬畝殺”

這年頭,沒有萬畝不好意思稱大盤


2018年年底,青島西站通車,隨著對外聯繫越來越緊密,青島西海岸交通商務區也變得越來越受市場關注。


同時金茂的科技創新城投資600億元、佔地6000畝;綠地城市空間站投資180億元、佔地2700畝;中海、中農商貿綜合體投資120億元、佔地1300畝;金地3000畝的康養智慧谷,也在此處落地。


請回答2019 | 青島樓市年度回顧


千畝大盤雲集的青島西站,開發商寥寥數計,5大開發企業便要深耕於此,單個項目開發週期預估10-20年時間,即未來西站範圍起碼要10年才建成。


相對比濟南西站的開發主體方式的不同,濟南西站硬是引入了十餘家開發企業,而其中最大的僅為恆大項目,但也僅2000餘畝。濟南西站於2009年7月12日奠基開工,至今整好10年時間,利用多房企、小體量的開發模式,將濟南西站打造成了頗具人氣的片區之一。


請回答2019 | 青島樓市年度回顧


【本文小結】


2019,風平浪靜,波濤洶湧

2020,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