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鞏俐”周顯欣:一個高知女子的從影路

“我覺得一個人的心態很重要,我不知道別人在不在乎,反正我不在乎紅不紅。有戲找我,我就認真對待,好好演這個角色。我就是一個演員,把這份工作幹好。就算是過了幾年甚至十幾年都沒有功成名就,我也無所謂,因為這個工作讓我樂在其中,延續了我的藝術生命,就夠了。”


“小鞏俐”周顯欣:一個高知女子的從影路


周顯欣,這個名牌大學的醫學學士,對藝術的追求就像虔誠的信徒在通往聖殿的道路上不斷地膜拜。


怎麼捨得放棄5年的醫學本科,改學表演呢?


周顯欣:對於源自靈魂深處的吶喊,我相信一個敢於面對真實的人,是不會逃避與躲藏的。表演,是我的精神需要。亦是我的靈魂追求。所以,棄醫學藝,於我而言。不但捨得,更是需要。


“小鞏俐”周顯欣:一個高知女子的從影路


脫下白衣的天使


從華西醫科大學醫學本科生到中央戲劇學院大專生再到研究生,這是一段讓常人很難理解的發展史,但周顯欣做到了,原因無它——天性。一個從小習慣了舞臺的人,你讓她如何大隱於市?


從小就是文藝骨幹的周顯欣,畢業後在廣州一家制藥廠工作,但實在是受不了製藥廠的枯燥沉悶,適逢日本歌樂株式會社在廣州舉辦形象大使選美比賽,抱著玩一玩的心態報名卻在2000餘名選手中奪得冠軍,並獲得到日本參加為期10天的中日文化交流活動的機會。在那裡,她遇到了一個在北京電影學院進修過表演專業的日本女孩,女孩建議她也去進修,當時她不以為然。回到廣州,周顯欣辭掉了藥廠的工作,專心向演藝方面發展,但是,沒有表演基礎的她漸漸有些力不從心,想起了日本女孩的建議,於是北上報考中央戲劇學院。


此次報考,周顯欣並沒有完全的把握,在心裡偷偷立了一個誓:如果考不上,那就永遠不改行,回到醫學領域考醫學碩士繼續深造。人盡力,天予命,她盡了力,上天也就給了相應的命運。


改行之前,周顯欣在表演方面並沒有基礎,只能靠勤奮。考入中戲之後才發現,如果沒有在學校對於聲臺形表的專業訓練,她是不可能當好演員的,於是考研,很感謝那5年的醫科學習,幫助她鍛鍊了邏輯能力、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記憶力……無論專業還是文化課都很過硬的她,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考上了中戲表演系的研究生。至少,“再也不用擔心老了就不能幹表演,也許還會當老師。”


你對演員的定義是什麼?


周顯欣:演員,是一個用身心乃至生命來演繹各種故事的人,對自己需要有一個大的方向和定位。


“小鞏俐”周顯欣:一個高知女子的從影路


演員是自己喜歡的職業


因為參與《高考1977》的拍攝,周顯欣蛻變為一個真正的演員,她說那是她演藝生涯中重要的轉折點。


在80多個工作日的反覆揣摩、演練中,在與導演和主創的反覆溝通裡,她學會沉靜,潛于思考,較之在中戲校園學習的各種表演體系、理論,較之在話劇舞臺上循序漸進的激情釋放,較之在電視劇拍攝現場的隨性創作,《高考1877》給她的,是一份別有洞天的電影情境及一個演員的修養。


從影那麼久,周顯欣一直都有個遺憾,作為醫科大學的學士,竟然從來沒有出演過醫生。多虧了近期的那部電影《河長》,讓她如願以償。這是一個關於“河水”的環保故事,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衝突集中在對水的保護意識上,整個故事寫實且耐看,讓人對於環保的體悟,從水的角度更加深入。


在周顯欣的字典裡,“成功”二字的意義等同於:盡心盡力地從事自己真愛的職業,一生不變。所以,有人認為她靠著當演員而提前獲得了成功,她很不認可,成功沒有快慢之分。而在於是否一直快樂、真誠且有所進步地發展自己喜愛的事業。


為鞏俐當“裸替”,會不會覺得有些委屈?如果不是鞏俐這樣的國際影星,你還會去出演嗎?


周顯欣:我從未給任何人當過裸替。拍《周漁的必車》,那是我從影以來的唯一一次“文替”工作。只是用和鞏俐同樣的造型,坐在她的對面或側旁,配合她一人分飾兩角。


“小鞏俐”周顯欣:一個高知女子的從影路


只做周顯欣


美女似乎都是共通的,演藝圈的好多美女出道都是頂著前輩的頭銜,比如張柏芝是“小林青霞”,而劉冬,(電影《80後》的女主演)又是“小張柏芝”。


早期,章子怡被稱作“小鞏俐”,但自從有了周顯欣,就鮮見人再拿章子怡說事,誰讓周顯欣和鞏俐外形的相像度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境地呢?在電影《周漁的火車》中更是“融為一體”。不可否認,“小鞏俐”的頭銜為周顯欣跨入演藝圈搭上了一座浮橋,但後期卻成為了她展現自我的一個障礙。


鞏俐“裸替”事件後,各種說法紛至沓來。剛開始,周顯欣還極力辯駁,到了後來,索性平靜對待。真實面對自己,堅持追尋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不計較,不比較。


縱然是成名的道路篳路藍縷,她也打定主意絕不給任何人當裸替,即使今後有幸成了國際巨星,也不允許別人給自己當裸替。


“小鞏俐”周顯欣:一個高知女子的從影路


執著的藝術創作信念,是她人生最好的規劃,而只做周顯欣,就是她在演藝圈的奮鬥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