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生產”助力春耕 湖南農技專家在線指導農戶

華聲在線3月10日訊(記者 賴泳源 通訊員 陳君) “蔬菜大棚高度過低,不利於黃瓜等長蔓型蔬菜作物的吊蔓栽培,座瓜數量減少,會影響後期產量……”省派科技特派員給株洲醴陵市浦緣合作社負責人發微信視頻指導。近日,湖南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充分發揮優勢和作用,助力基層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等工作。

春耕時節,醴陵市與省、市、縣科技特派員和科技專家服務團成員對接,在防疫期間,推廣“互聯網+生產”模式,專家們通過電話、微信、QQ視頻等方式,進行春耕生產技術指導,提供信息諮詢服務。

醴陵市浦緣合作社出產的黃瓜較為出名,首批產品將於清明期間上市。省派科技特派員梁成亮藉助微信,給他們發來農業生產指導。“春季時常有大風、倒春寒等災害性天氣,要及時調節棚內溫溼度,防止病蟲危害。”此外,他還指導合作社發展循環農業,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公司負責人感慨說:“專家帶來金點子,發展的路子更寬了!”

水稻長勢怎麼樣?春耕時節如何防止病蟲害?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副所長方寶華作為科技特派員,一直掛在心頭。春耕期間,他和農戶保持電話、視頻溝通,提供稻苗選擇、質量管控和病蟲害防治方面的技術指導,確保不誤農時。“在線的指導多一些,方便快捷。”

時令驚蟄,春耕生產持續升溫。醴陵市成立由200名科技特派員和本土農技人員組成的“農技專家團”,分成75個技術指導小組,走進田間地頭,指導種植戶做好春耕生產。目前,該市36家省、市農業產業化企業,1000餘家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復工復產。

在前不久的春耕生產工作調度會上,醴陵市委書記胡湘之表示要做好五個“到位”,其中之一就是技術指導到位,解決春耕生產的技術需求。他希望在春耕生產時節,堅持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切實做好春耕備耕和當前農業生產等相關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