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百合工房再次出擊,新動畫卻沒有了當年猛男必看的霸氣

你永遠可以相信芳文社,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再加上一個動畫工房,那其實也沒有什麼本質上的變化,畢竟你永遠可以相信芳文社。

從2005年開始,由於動畫工房陸續做出了《搖曳百合》以及《New Game!》等知名百合TV動畫,於是也就有了百合工房的別稱,自然而然地就在觀眾的印象中和芳文社扯上了不清不楚的關係——雖然事實上根本沒有這回事。

畢竟仔細看看動畫工房的作品列表就可以發現,這家動畫公司近年來越發變得"不務正業",並且最有趣的是,他們名下的作品BD銷量歷史之最居然是《刀劍亂舞-花丸-》,頓時就感覺百合工房之名受到了嚴重質疑。

但不管如何,動畫工房如今依然受到國內廣大百合動畫觀眾的認可,畢竟上年的1月新番裡那部爆款萌系動畫,被大家稱之為“猛男必看”的《天使降臨到我身邊》就正是出自動畫工房之手。

於是來到2020年的1月新番,一部名為《戀愛小行星》的TV動畫又出現在觀眾面前。

時隔一年,百合工房再次出擊,新動畫卻沒有了當年猛男必看的霸氣

故事以女主角的兒時回憶為起點,以此帶出全劇二號主角,也就是女主角朝思暮想的男(藍)孩子。

從原作的角度來看,作者本身並沒有打算用這個小得不能再小的伏筆當噱頭,而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出自芳文社的作品,主要演員中又怎麼可能有男孩子呢?再配合上標題裡的"戀愛"二字,看來百合工房總算又幹回了一次老本行。

除了這個不是伏筆的伏筆之外,《戀愛小行星》其實在故事開始階段就呈現出一種要素過多的狀態,諸如瀕臨廢部而合併的社團,青梅竹馬和天降青梅的歷史會晤,甚至是角色從聲優到頭髮顏色都和《天使降臨到了我身邊》高度重合等等等等,都為這部作品增添了不少正題之外的趣味性。

至於故事本身,其實和《搖曳露營Δ》這種"百合+日常+科普"幾乎完全一致,只不過這個天文社和地質部組成的天地會顯然在題材上要顯得更加小眾,至少對於大部分觀眾而言是沒有看萌妹露營來得有意思。

時隔一年,百合工房再次出擊,新動畫卻沒有了當年猛男必看的霸氣

但在某一項比較上,《戀愛小行星》恐怕是佔據了絕對優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最貴周邊"就成了ACG圈子裡的一種玩法,從《終末少女旅行》的半履帶型摩托車Kettenkrad,到《寶石之國》中出場的各類寶石,都曾經成為最貴周邊的討論目標。

但上述的這些最貴周邊,放到上圖雜誌中這款30米口徑天文望遠鏡(TMT)面前都顯得是如此微不足道,畢竟那可是由中國、加拿大、美國、巴西、印度聯合出資建設,造價達到1.4億美元,最終成本超過2億美元的次世代天文望遠鏡。

僅憑女主角輕飄飄一句"想要這個"就將TMT列為周邊確實有些缺乏說服力,但如果將劇中的天文望遠鏡、地質標本等等東西拉出來做個列表,要參與最貴周邊競爭倒還是綽綽有餘的。

時隔一年,百合工房再次出擊,新動畫卻沒有了當年猛男必看的霸氣

再換一個角度來看看,《戀愛小行星》和《搖曳露營Δ》相比,在題材上還有一個很大的劣勢,那就是天文與地質相關的內容科普雖然和露營一樣並不大眾,但距離人們日常生活的確更為遙遠。

在《搖曳露營Δ》播出以後,"聖地"山梨縣就迎來了大量的旅客,為本地開始衰退的旅遊業帶來了超過8000萬日元的額外收入。但如果你指望靠《戀愛小行星》來賣天文望遠鏡,那就有點想多了。

來到觀眾的角度,那就不只是帶動周邊產業收入的問題了,這種日常系動畫題材本身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也會十分直接地影響觀眾對於一部作品的興趣。在這個層面上,天文和露營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時隔一年,百合工房再次出擊,新動畫卻沒有了當年猛男必看的霸氣

但《戀愛小行星》中兩位女主角"發現小行星併為其命名"的目標,其實也沒有乍一眼看上去那麼不切實際,劇中提到的組織高中生尋找小行星活動也存在於現實之中,由中央大學組織學生參加的國際泛星計劃,就曾經成功發現了一顆位於海王星軌道以外的系內小行星,這也是高中生髮現小行星的"最遠記錄"——只不過當國際天文學聯盟正式承認這一發現的時候,參與該項目的高中生都快要大學畢業了。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由高中生創下的"最遠記錄"依舊只是太陽系內的小行星,而在《戀愛小行星》開始連載的2018年,被發現的系內小行星數量就已經突破了127萬顆,並且在理論上這還只是系內小行星的一小部分而已。

時隔一年,百合工房再次出擊,新動畫卻沒有了當年猛男必看的霸氣

至於太陽系以外的系外行星,如果真的把這種探索項目給強行拉進《戀愛小行星》裡,那或許就真的可以創造出最貴周邊的歷史之最了。

和大多數可以直接觀測到的系內小行星不同,系外行星的探索往往需要通過各種精密儀器進行間接觀測,自探索系外行星與地外生命正式成為科學項目以來已經將近過去60年,但最終被觀測到的系外行星數量卻不過只有區區四千餘顆,由此可見系外行星探索的難度之高。

時隔一年,百合工房再次出擊,新動畫卻沒有了當年猛男必看的霸氣

雖然系內小行星和系外行星的發現數量達到了驚人的1270000:4000,但這並不意味著探索系內小行星就是一件輕鬆活,至少不是隨便找個天文望遠鏡一掃就能發現的東西。所以十分遺憾,如果從現實角度出發,小行星命名權依然不是"普通人"能接觸到的範疇。

不過即使純商業或是以商業性質為主的小行星命名是不被允許的,但畢竟有錢能使鬼推磨,某種意義上說購買小行星命名權確實有可能在水面下進行,這或許就是"普通人"最接近小行星命名的渠道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小行星命名權或許也可以說是某種形式的"最貴周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