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變股民,河津市打造鄉村振興新標杆

村民變股民

我市打造鄉村振興新標杆

■ 融媒體記者 吳曉徵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這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中心內容,也是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加快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我市科學謀劃,精心安排,勇於創新,大膽探索。目前已全面完成清產核資、成員確認、股權量化、成立組織4個階段工作。全市143個行政村共清產核資41.70億元,確認成員303909人,成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223個。一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體系正在加快構建。

廣泛宣傳發動群眾

2018年,我市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市,如何先行先試,取得經驗,全面推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了由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制定出臺《河津市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和《河津市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行動計劃》。市鄉村三級書記親自掛帥,職能部門有機聯動,鄉鎮幹部具體推進,農經部門審核把關,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同時狠抓宣傳發動,通過網、報、臺、公示榜、宣傳冊等宣傳平臺,積極向幹部群眾宣傳解讀中央和省、市改革政策,多次邀請省內外領導、專家對鄉村兩級幹部和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組織6批800餘人外出考察學習,使大家統一了思想,明確了要點,掌握了程序,鼓足了幹勁。

明晰清產核資路徑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既是基礎更是重點。針對農村集體經濟長期形成的債權債務多、固定資產賬實不符等突出問題,我市探索總結並形成清產核資“八步走”工作法。一是清查入賬,二是分類登記,三是逐項核實,四是公開公示,五是民主決策,六是審核把關,七是發佈公告,八是建檔錄入。

通過實施“八步走”工作法,做實了工作步驟,摸清了集體家底。全市共梳理和化解債權債務、追回少繳欠繳集體資金700餘萬元,盤活賬外資產3000餘萬元,規範完善各類經濟合同130餘份,既盤活了集體資產,又激活了生產要素。清產核資國家系統錄入一次性全部通過,達到100%。

分類探索集體經濟管理新方式

成員確認和股權量化關係到群眾切身利益,十分敏感,極具挑戰。我市在堅持依法依規、嚴格程序、民主決策的原則下,根據不同地域、資源、條件等特點,分類確定“攻堅點”和“突破口”。

針對城中村和廠郊村土地價值高,經營性資產總量較大的實際,將改革重點放在成員身份確認和折股量化上。在不突破政策底線、不損害村集體利益的基礎上,充分尊重群眾的意願和首創精神。城區街道東關村人口結構複雜,集體經營性資產大,寸土寸金,是典型的城中村,該村在成員身份界定中細化實施辦法,做足“繡花”功夫,清除了145名不夠成員資格認定的人員。僅此一項,在2018年年終分紅中,每個成員比上年分紅數額增加了10%。

針對純農業村土地等資源性資產佔比大,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特點,在成員確認和股權量化中,堅持“依規依民,能確盡確”。小梁鄉南梁村是一個只有630口人、1130畝耕地的純農業村。在成員確認中,該村將戶籍在村、有承包地、沒戶籍沒承包地的村民全部確定為成員,在股權量化中滿股為10股,依次按10股、8股、2股配置股權,為下一步發展搭建了回鄉創業平臺,增強了村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針對搬遷村非經營性資產和資源型資產佔比大,建設資金總量大的實際,採取資源性資產以資金和土地兩種形式全部量化到成員的方式進行股權確認。下化鄉南桑峪村集體資源性資產較大,荒溝荒坡及礦山等價值6000萬元,在資產量化中,根據群眾意願,將資源性資產以資金和土地兩種形式全部量化到成員,每年集體收益將達到650萬元,成員股金每人達2000元以上,得到了群眾認可。

拓展壯大集體經濟途徑

如何優化配置,開闢壯大集體經濟途徑?

趙家莊鄉邵莊村立足城郊村區位優勢,依託集體經濟組織,承接城市服務功能,實現了深度融合,加快了村民住宅區開發建設、建立物業管理公司、開展農民技術培訓步伐,達到壯大集體經濟、群眾致富的目標。

僧樓鎮北方平村通過改革,追回拖欠集體款115萬元,增加集體資產19萬元,收回集體土地29畝。將收回和盤活的資金資產,準備用於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平田整地和用於群眾向集體經濟組織流轉土地,形成規模化、集體化農業發展之路。

同時,我市借力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及早謀劃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理思路、建制度、搭平臺,通過集體領航、村企共榮、田園旅遊、依城興商、轉型搬遷五大模式和重點開展的“一企幫一村”活動,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施。

· end ·

(河津市委網信辦編髮)

村民变股民,河津市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

備案號:運城網信備案F00059號

主辦單位:河津市委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聯繫我們

電話:0359-5022295

地址:山西運城河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