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作家:職業寫作者需要養成的3個特質

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寫作,但是並非人人都有信心稱自己為作家。

作家這個詞,過於嚴肅和正式,給人以天賦異稟的感覺。正是因為人們認為作家是天生的,所以,能不能以寫作為生,就變成了一件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我個人更願意把作家看成職業寫作者,就是能夠持續寫字的人。既然作家是一種職業,那便有進入這個職業需要培養的一些特質。

《寫作的誕生:如何開啟你的寫作之路》是一本關注寫作者本身的書,是一本需要在讀寫作技巧類書籍之前閱讀的一本書,它的目的就是幫助那些寫作愛好者成為一個作家。這本書在1934年出版後,長盛不衰,風行美國文學界80多年。作者多蘿西婭•布蘭德做過編輯,也是一位作家,曾在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劉易斯學院和密歇根大學任教。

成為作家:職業寫作者需要養成的3個特質

《寫作的誕生:如何開啟你的寫作之路》是《成為作家》的未刪節全譯本。

我們之所以讀過很多寫作技巧的書,卻仍然無法成為一個作家,就在於“怎樣寫”和“怎樣成為一個作家”,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前者需要做的是提高職業水平,後者需要解決的是如何進入這個職業。

寫作者常常面對自身的困境,最常遇見的四類問題就是,是否要堅持寫下去、無法持續寫出成功的作品、靈感有時豐富有時枯竭、寫出來的作品風格不穩定。這些時常冒出來的自我懷疑,是寫作者持續創作的最大障礙。俗話說,文如其人。你能寫出什麼樣的文字,取決於你是什麼樣的人。

在《寫作的誕生》中,多蘿西婭認為,作家天才論是一個誤區,一個人能否成為作家,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認識、鍛鍊自己的原創能力、養成適於創作的生活習慣來實現。

一 兩個自我

古話說,凡事太盡緣分必定早盡。如果你要走很長一段路的時候,就不能在開始時,耗盡自己的精力和熱情,而是要細水長流,可持續的去發揮自己的才能。

一個成功的作家,決不能僅僅擁有激情、敏感、白日做夢的一面;一個成功的作家,通常都具有兩個自我,各司其職,互相獨立又互相扶持。

一個是藝術家的自我。在創作的時候,寫作者需要像孩童一樣,發揮源源不斷的好奇心和敏感力,用天真的眼神去觀察一切事物,對人、環境、世界、乃至宇宙都懷有敏銳的感知能力,並把你對世界的觀點和感受訴諸筆下。

成為作家:職業寫作者需要養成的3個特質

另一自我是普通人,他追求實際、客觀公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夠懷著工匠精神,耐心忍受,既能夠中立的評判作品,也能夠忍耐一遍又一遍的打磨、修改、提高。

因此,職業寫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當成兩個人。這個可以通過練習來進行鍛鍊:

穿過一扇門,從你站在門檻的瞬間開始,以自己為觀察對象。

你站在那裡看起來如何?你走路的姿勢是什麼樣?假若你毫不瞭解自己,那麼此時此刻,你對自己的背景、性格、意圖瞭解多少?

假若房間裡有人,你必須過去和他們打招呼,你會怎樣說?

……

這個初級練習,是為了鍛鍊我們客觀看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分裂成兩個不同的人,進行對話。

01 善用意識和潛意識

冰山顯露在水面上的部分,只佔全部冰山的八分之一。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也是類似。我們的思想只有一小部分是存在於意識中,而我們經歷的大部分事情、感覺都存在於潛意識當中,包括我們以為已經忘記的那些感受。

潛意識的影響巨大,以至於作家寫的每個故事都存在相似性,也就是說故事來自於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寫作過程中的靈感也是來自於潛意識。因此,我們需要練習約束潛意識,讓潛意識能夠在寫作時自由得流動起來。

成為作家:職業寫作者需要養成的3個特質

一個有效的辦法是,每天早上進行自由寫作。在寫作之前,不要閱讀任何文字,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快速而不帶評價的進行書寫。

自由寫作的要點不在於寫得好不好,重要的是你要堅持你的筆一直在寫,寫下你感受到的任何文字。自由寫作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潛意識可視化的過程,我們能夠從這種習慣中獲得流暢書寫的能力。

伊薩克·迪內森說過:“我既沒有希望也沒有絕望,每天寫上一點點。”

在做到了每天早上的自由寫作之後,下一個訓練潛意識的練習就是按時寫作

每天,選定一天中的某個空閒時間,只要15分鐘,到了時間,就雷打不動的開始寫,直到時間結束。不管你喜不喜歡寫作,在開始動筆之前,內心都會出現對寫作的抗拒,很多寫作者的拖延症就是這麼來的,因此,按時寫作是為了弱化潛意識的抗拒,讓它習慣遵守規矩,減少啟動寫作所耗費的能量。

02 模仿

華杉在《華杉講透王陽明傳習錄》中說過:

練功夫講究“守破離”。首先是守, 就是照師父教的做。等到師父教的都百分百做到了,才能去研究自己的突破,最後才能離開師父。

寫作也需要守破離。守就是模仿優秀作家的作品,然後進行大量的練習,當你做到熟練掌握了之後,再去打造自己的風格,成為與別人不同的寫作者。

模仿不是簡單吸收別人的觀點,模仿是要研究優秀作者的敘事技巧、多樣化的行文節奏和用得恰到好處的詞語。

除了研究模仿作品的整體結構,詳細分析關鍵處的每一個句子是如何寫的,會更有效果。

比如,我們如何表達時間的推進?直接寫,“春天來了”,未免過於直白。曹雪芹寫紅樓夢,從不直接寫四季變換,而是從園中植物的變化、人物服飾的轉換和人物之間的對話,讓讀者感受到時間的流動。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他如何自然得把時間的流動表現出來。

成為作家:職業寫作者需要養成的3個特質

如果你認為自己寫出來的句子僵化單調,就可以選你喜歡的一句話,一字一詞的模仿,這個就有點像我們古代的詩詞:

秦嶺雲橫,迢遞八千遠路;

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巫山對秦嶺,雨洗對雲橫,嵯峨對招遞,十二對八千,危峰對遠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同樣的位置,同樣的字數。通過這樣的仿寫,會喚醒我們腦中對文字結構的敏感能力。

起初,我們可以通過模仿優秀作者的寫作風格,來打磨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然而這只是一個踏腳石,要成為一個職業寫作者,持續不斷的原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對於寫作初學者來說,持續的原創力最重要的來源就是挖掘我們的思想,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我們能夠想明白對於人生重大問題的看法,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觀點,我們就能寫出獨一無二的文字。

成為作家:職業寫作者需要養成的3個特質

無法持續創作的關鍵就在於,我們的觀點來自於他人、社會環境和媒體,我們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我們不是寫不出來,而是沒有想明白。為了持續創作,我們就必須形成深入思考的習慣,凡事追根溯源,不要停留於問題的表面。華頓夫人在《一個小說家的自白》中寫道:

事實上,只有兩個基本法則:

一,小說家應該只處理他能力範圍以內的事,無論字面上或是修辭上(在大多數情況下,二者是同義詞);

二,一個主題的價值幾乎完全取決於作者能夠從中發現什麼,以及他能夠深入研究的程度。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為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的成長經歷、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每個人的觀看視角都不同。我們只是要相信,這些獨一無二的條件,也讓我們的感受都獨一無二,我們要做的就是誠實得表達自己。正如阿格尼絲·繆爾·麥肯齊在《文學作品的創作》中所寫:

你的愛和我的愛,你的憤怒和我的憤怒,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可以用同樣的名詞稱呼它們;然而在我們的體驗,以及這個世界上任何兩個人的體驗中,它們永遠不會完全相同。

成為作家:職業寫作者需要養成的3個特質

三 作家的生活方式

01 規律的生活

身體是大腦的容器,大腦是思想的容器。職業寫作者要保持持久的創造力,需要清醒的大腦,清醒的大腦需要健康的身體,健康的身體來自於規律的生活。

村上春樹,寫作30多年,每天堅持長跑,伏案四五個小時,寫長篇小說期間,規定自己每天必須寫完十頁紙,每頁四百字,經年累月,風雨無阻。

職業寫作者需要的就是這種有規律的寫作生活,並找到能夠激勵自己的寫作方式,比如有的人利用沉默的獨處來激發構思,有的人用擦地、做家務來釋放潛意識。每個人的方式各不相同,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多蘿西婭建議,當你正在寫某篇作品的時候,最好不要從事與文字相關的休閒活動,因為:

書籍或戲劇越好,就越有可能讓你分心,而實際上,它們不僅影響你的情緒,而且還會改變你創作時的態度。

確實是這樣,不信如果你讀上一段張愛玲的文字,馬上動手來寫,你的文字風格便會多少受到影響,長期來看,這對於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障礙。

成為作家:職業寫作者需要養成的3個特質

02 像個作家那樣閱讀

職業寫作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獲得源源不斷的靈感,離不開大量閱讀,很多作家本身就酷愛讀書。有人排斥功利性閱讀,而職業寫作者恰恰要做的就是剖析一本書,學習作者的結構佈局、寫作風格、情節推動等技巧。

像作家那樣讀書,要將所有的東西至少讀兩遍。

第一遍就像單純的欣賞一本書一樣,不做價值評判,快速讀完,然後開始進行總結性評價和詳細分析。

總結性評價包括,你是否喜歡這本書,是否相信作者所寫,喜歡那些部分,又不喜歡哪些。

詳細分析包括,你喜歡的原因是什麼?書中的哪些部分是你持不同意見的?如果你只喜歡這本書的一部分,其餘部分不喜歡,不喜歡的原因是什麼?有哪些地方讓你印象深刻?作者是怎麼處理的?

第二遍閱讀重點在於分析。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草灰蛇線,伏筆千里的?留意作者是如何控制敘事節奏的?作者使用的高頻詞和習慣用語是哪些?如何推進時間,轉換場景?

作家讀書不僅是為了欣賞,也是為了評判而形成自己的觀點。

現在,你已經準備好成為一個作家了嗎?

那麼接下來,學習各種寫作技巧、寫作風格和故事結構的書籍,將為你成為一個職業寫作者增添成功的兩翼。

以上,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