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上青雲》:女性意識的自我救贖,社會個體尊嚴的銀幕投射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紅樓夢》中講述了在大觀園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說柳絮多麼的輕浮,多麼的微不足道,只有薛寶釵說了這樣一句話:"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就是因為柳絮輕盈,所以才可以憑藉著風力而向上攀升,活出精彩的人生。仔細想想,難道這不正是現代許多人都想要的人生嗎?

話說回來,近年來中國電影銀幕中將關注目光集中於女性視角的其實並不在少數,而《送我上青雲》就是這樣一部強烈反映女性意識覺醒的電影。

在電影中,由姚晨飾演的女主角盛男在面對人生、死亡、尊嚴、孤獨、性愛等等之時,不斷地對自我定義與自我價值的探索。一方面體現出了新時期都市女性面對生死困境之時的勇敢與坦然,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了現實社會中的一些病態、醜陋現象。

《送我上青雲》:女性意識的自我救贖,社會個體尊嚴的銀幕投射

01、電影故事梳理與細節分析:女性主人公主體意識的表達,展現都市社會文化中現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作為一部小眾化的文藝電影,《送我上青雲》這部影片雖然沒有過多激烈的劇情演繹與情節爆發,但是仔細品味過後,肯定會發現這是一部真實反映現代人們價值觀念扭曲變化的口碑電影。

故事講述的是,作為獨立撰稿人和記者的女主盛男,偶然一次查體過程中,被醫生告知身患卵巢癌。手術費和化療費用高達30萬,而且在術後只有一半的概率存活五年,這對於盛男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她嘗試向朋友四毛借錢,卻被朋友一口拒絕。朋友四毛介紹給她一個寫自傳的活,利潤豐厚,她可以憑藉這一筆錢去賺取能夠繼續活下去的一絲希望。於是,女主盛男踏上了上山為李總父親寫自傳的旅程。

可能,支離破碎的原生家庭背景在某種程度上促使了女主盛男形成了堅忍的個性。影片主角"盛男"這個名字就是一種赤裸裸的女性層面的尋求獨立自強的表現與隱喻。在80後、90後的很多獨生女都被父母當作男孩子來教育,其中有不少的女孩都叫作"勝男"、"盛男"或是"亞男"。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女孩子,很少會被引導發現自己身上的變化,在無形之中加大了她們心理的壓力。

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之後,女主盛男想去尋求父親的幫助。可是,當她與父親見面時,父親看到她頭上的傷痕,直接不假思索的質問:"你是不是跟人打架了",絲毫沒有任何關心的意思。而面對心理幼稚的母親,盛男更是對此不抱有任何一絲的希望,只是聽著目前時不時的抱怨那麼一句:"你這麼能幹,難怪沒有男朋友!"盛男也沒有把自己的病情告知目前,不過後來她的母親也發現了。就是生活在這樣一種令人壓抑的家庭之中,女主盛男的自主自強意識逐漸萌發,變得強大。

《送我上青雲》:女性意識的自我救贖,社會個體尊嚴的銀幕投射

後來,盛男因為李總的一句"衣食父母"被徹底激怒,當場撕掉了自傳的大綱,情緒激動地表達了對於那些"控制慾、征服欲強的男人"的厭惡與不屑。其實,在電影中的這一情節中,導演還有意無意地強調了女主的一種理性情懷。因為這不僅僅是一種男女平權意識,還體現出了社會僱傭關係中僱傭一方與被僱傭一方的平等關係。

可以說,這部電影幾乎無時無刻都在含蓄地烘托出,主角對於其自身以及自身所代表的群體的一種尊嚴的呼喊。因為主角能夠清醒地認識到,命運似乎並不會因為你有多努力、多獨立就會多眷顧你一分,卑躬屈膝、怨天尤人這些都是沒有用的。一位獨立的現代女性,要想獲得足夠的尊重,只有強勢地進行自我爭取。而電影女主角盛男也的的確確,試圖運用自己的堅忍性格與獨立人格,在社會掙扎中去努力贏得足夠的尊嚴與體面!


《送我上青雲》:女性意識的自我救贖,社會個體尊嚴的銀幕投射

02、異化的社會:慾望層面的自我意識解放,不光是女性意識的覺醒,也同樣是卑微懦弱男性人群的自我救贖!

在影片中,由袁弘飾演的劉光明在一開始是女主盛男眼中的"精神導師",可是這一形象崩塌地過於迅速。當女主盛男迫於無奈,準備與李總和好"低頭"之時,迎接她的也有劉光明。只不過,這時的劉光明儼然是另外一種身份,因為他正是李總的女婿。

原來,兒時的劉光明曾經也是一位神童,後來在求學道路上頗受坎坷,與其去爭取那些遙不可及的功名利祿,不如直接進入豪門,坐享資財萬貫。於是,壯志難酬的劉光明索性就娶了沒有文化的富二代妻子。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稍顯病態社會中,身處底層的男性最終選擇了向現實妥協。不過有錢就可以獲得免費的"尊重"嗎?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簡單!、

不過,由於他算的上是一位上門女婿,學歷又只是大專文化,所以他在整個女方家族中也是常年備受奚落,抬不起頭來。電影中的一個情節將這一上門女婿的窘境表現地赤裸裸,那就是劉光明在全家人面前,對著鏡子表演起來背誦"圓周率"。

女主盛男看著當眾被迫背"圓周率"的劉光明百感交集,人們在一起喝酒的碰杯聲、談笑聲,跟劉光明的聲音混雜在一起,這也是一種夢想被現實打破的聲音。

這正是真實喧囂社會的一個小小"縮影",我們大多數人都在現實窘境中選擇了被迫妥協,我們年少時候的理想在這一頃刻間全部都化作了泡影。柳絮可以憑風借力,飛向高空,我們底層的人們又可以藉助怎樣的一股力量呢?在保存尚有的自我尊嚴之下,有一部分人選擇了麻木。

《送我上青雲》:女性意識的自我救贖,社會個體尊嚴的銀幕投射

而且,特別諷刺的是,當女主盛男在進屋的時候,鞋櫃旁邊貼著劉光明的照片,這是劉光明自己偷偷貼上去的,因為只有這樣女方家人在每次回家換鞋的時候,才會給他鞠上一躬,這也是劉光明在這個家中唯一一種得到"尊重"的時刻。

雖然這種"尊重"在我們看來是那麼的可笑與荒誕!前幾天還在女主面前高談闊論的"謙謙君子",在背地裡卻成為了一個供人玩弄的"小丑",這種諷刺嘲弄式的轉換,一時之間讓女主盛男無法接受!或許,這就是真實社會的殘酷吧!

在電影情節處理之中,由袁弘飾演的劉光明承擔了電影故事敘述的另外一個矛盾點,推動了故事情節的戲劇化走向發展。在稍顯病態、並不平等的社會中,電影所要傳達的並不是單一的女性意識覺醒這一理念,還包括了底層卑微懦弱男性人群的自我救贖理念。

電影中的另一位男性角色四毛,何嘗不是同樣的"急功近利"的性格?四毛質問女主盛男:"你知道我為什麼會那麼渴望成功嗎?因為有錢能活得舒服,能被認尊重!"

不禁讓人感慨,這是多麼露骨而又真實的一番言論,活在當下的我們大部分人,恐怕都在承受著金錢帶給我們的壓力與恐懼。


03、整部電影帶給我們的啟示與思考:女性自我價值的再度反思,男性渴求成功的病態寫照,以及新時代語境之下現代個體的精神救贖!

《送我上青雲》這部影片總體的敘述其實並不複雜,導演也沒有執意地要跟觀眾轉彎抹角,搞一些沒有太多內涵意義的瑣碎情節架構。整個敘事故事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女主盛男的情感思路而展開,所要集中表現的也正是新時代女性,正視自我訴求,挑戰複雜男性社會的正能量精神。

《送我上青雲》:女性意識的自我救贖,社會個體尊嚴的銀幕投射

啟發一:女性自我價值的再度反思

電影中的盛男作為現代都市女性的一個代表,詮釋的更多的是現代都市女性在面對死亡、面對未知恐懼與愛慾訴求的多重困惑。女主盛男在努力地試圖打破這一層社會意識枷鎖,在尚未清晰的社會迷霧之中尋求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原生家庭支離破碎、身患絕症的痛楚、男性面前得不到性慾接受、在錢人面前被迫低頭,盛男在經歷了一次次的刺激之下,內心深處逐漸變得暴躁不安。但是,最終的她也並沒有否定自己,而是選擇了做了手術,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地面對生活,樂觀地直面未來。


啟發二:男性渴求成功的病態寫照

在利慾薰心的金錢社會中,幾乎每一個男性都不想活在別人的影子之下,都在渴望別人的尊重,這源於人類內心價值觀的一種原始渴求。只不過,有些人顯得過於急功近利,沒有正確擺正自身的價值取向,一味地去尋求表面上的"尊重",這未免顯得有些病態、諷刺。、

什麼才是真正的被尊重?電影中女主角所表現出來的強烈反差性格,似乎也正是一種可以為之解答的答案。在如今的社會視域之下,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其實都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繼而謀求一番自我價值的重塑。那句話說的一點也沒有錯,肯定自己,認同自己,才有創造自我價值的可能,才能夠從容地面對社會,實現自我救贖。


《送我上青雲》:女性意識的自我救贖,社會個體尊嚴的銀幕投射

啟發三:新時代語境之下現代個體的精神救贖

"一個不曾用自己的腳在路上踩下腳印的人,不會找到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路。"誠然如此,如今周國平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仍然具有很好的啟迪功效,他借用帕斯卡爾說過的"人是一個被廢黜的國王",批判了人生的唯利縱慾和利益消費,"在一個功利至上、精神貶值的社會里,適應取代創造成了才能的標誌,消費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標。在許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靈魂生活都成為了過時的空洞字眼。"在古往今來的社會情態之下,這種批判無疑是值得我們認真反思的!

《送我上青雲》這部電影也同樣可以理解為一種銀幕上的無情批判,電影不僅揭露的不僅僅是個人在遭遇痛楚之後的殘酷人性,揭露的更是金錢利益社會的一種骨感病態!

在如今新時代語境之下,每一個個體都要通過自我探索進行精神救贖,不要一味地選擇盲從與趨同,或許這一探索過程是極為痛苦的,但是我們理應要選擇這樣做。

《送我上青雲》:女性意識的自我救贖,社會個體尊嚴的銀幕投射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而有些人的命運,像極了一絲柳絮的漂泊……

《送我上青雲》:女性意識的自我救贖,社會個體尊嚴的銀幕投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