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哪些菜價漲幅大,波動原因有哪些?大數據來告訴你

菜價是“蔬菜人”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對於2019年的菜價,很多人觀點不一,有人覺得這一年菜價低迷,有人覺得菜價不錯。

那麼,如果通過大量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又會得到什麼結果呢?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大數據下2019年蔬菜價格波動有哪些特徵?與往年有哪些不同? 以及造成這些波動的原因有哪些?

2019蔬菜價格波動特徵

1、整體價格較2018年略高

據商務部數據,2019年全國29種主要蔬菜批發均價為4.56元/kg,比2018年的4.35元/kg略上漲4.8%。

蓮藕、大蒜、洋蔥和生薑價格漲幅較大:

  • 蓮藕:2018年5.49元/kg,2019年7.39元/kg,漲幅34.6%(漲幅最大)
  • 大蒜:2018年6.30元/kg,2019年8.30元/kg,漲幅31.7%
  • 洋蔥:2018年2.19元/kg,2019年2.54元/kg,漲幅16.0%
  • 生薑:2018年7.20元/kg,2019年8.12元/kg,漲幅12.8%

萵筍和山藥的價格與2018年基本持平,萵筍價格漲幅最小,山藥價格降幅最小。

花椰菜、南瓜和胡蘿蔔跌幅較大

  • 花椰菜:2018年4.35元/kg,2019年4.01元/kg,跌幅7.8%(跌幅最大)
  • 南瓜:2018年3.04元/kg, 2019年2.81元/kg,跌幅7.6%
  • 胡蘿蔔:2018年3.09元/kg,2019年2.90元/kg,跌幅6.1%
2019年哪些菜價漲幅大,波動原因有哪些?大數據來告訴你

▲圖1、2018-2019年29種蔬菜批發均價

2、“前高後低”,呈斜“N”分佈態勢

分月份看,2019年全國29種主要蔬菜批發均價1月起逐漸走高,於2月中旬達到全年最高點5.17元/kg,之後一直保持高位運行至4月中旬,價格在4.97~5.12元/kg之間波動,此後在波動中下降,於10月中上旬跌至谷底的4.05元/kg,之後再逐漸上升,在12月底升至5.08元/kg左右。

與2018年相比,2019年全國29種主要蔬菜批發均價3~5月春菜價格較高,9~10月秋菜價格較低。總體來看全年菜價“前高後低”,上半年的平均菜價明顯高於下半年,呈現出斜“N”分佈態勢(圖2)

2019年哪些菜價漲幅大,波動原因有哪些?大數據來告訴你

▲圖 2、2019 年我國 29 種主要蔬菜批發均價變化趨勢

3、價格整體波動幅度縮小

價格的波動幅度指某個產品一年中的高低價差與一年中最低價的比值。2019年我國蔬菜平均批發價最高值為4.85元/kg,最低值為3.80元/kg,高低價差為1.05元/kg,波動幅度為27.6%,為近6年來最小波幅,也是近年來波幅低於30%的唯一年份。

波幅縮小的原因在於2019年蔬菜平均批發價最低價的提高,2019年我國蔬菜平均批發價最低值為3.80元/kg,比近5年蔬菜最低價的均值3.27元/kg提高了16.1%。波幅縮小表明蔬菜供應淡旺季區別不明顯,蔬菜均衡供應能力進一步增強。

4、第2個波動週期不明顯

一般情況下,蔬菜價格在一年的波動中有兩個相對高點和相對低點,第1個相對高點一般出現在2月春節前後,即春淡,此後價格逐漸下降,6~7月到達第1個相對低點,後逐步回升,8~9月達到第2個相對高點,即秋淡,9月之後逐步走低,11月前後達到年度中的第2個相對低點後再逐步回升。

可見,蔬菜價格在一年中的波動大致可以分為2個週期。Wind數據庫資料顯示:2014~2018年我國蔬菜價格的2個波動週期均較為明顯(圖3);2019年我國蔬菜價格整體呈斜“N”分佈態勢,第2個相對高點和相對低點雖仍然存在,但差距不大,即2019年蔬菜價格的第2個波動週期不明顯,表明在2019年蔬菜供應中的秋淡得到了緩解。

2019年哪些菜價漲幅大,波動原因有哪些?大數據來告訴你

▲圖 3、2014~2019 年我國蔬菜月均價格走勢

5、部分夏秋冷涼蔬菜局部性滯銷現象較為嚴重

近年來,我國部分蔬菜品種局部性滯銷現象逐漸增多,且2019年有所加劇。與往年不同的是,2019年出現局部性滯銷現象的蔬菜品種多為夏秋冷涼蔬菜。如河北張家口的大白菜、甘藍、花椰菜,河南的南瓜,山東滕州的大白菜,內蒙古烏蘭察布的胡蘿蔔等。這一現象與2019年9~10月蔬菜價格較低、第2個波動週期不明顯高度一致。

2019年哪些菜價漲幅大,波動原因有哪些?大數據來告訴你

波動原因分析

1、供給變化

(1)自然災害的影響

2019年2月南方持續陰雨寡照,2月中下旬全國大範圍雨雪天氣和倒春寒疊加,導致春節後蔬菜生產進度整體放緩,產量偏低,品種產地轉換不暢,地產蔬菜和外調蔬菜供應同時趨緊,導致3~5月價格整體偏高。

7月下旬至10月底,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南部等地氣溫偏高1~2℃,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不利於蔬菜生長。8月中旬,受強颱風影響,山東壽光及其周邊縣市普降特大暴雨,導致部分地區蔬菜大棚再遭重創。

(2)種植規模的變化 

2019年夏淡不淡,夏秋蔬菜價格相對低迷,與夏秋蔬菜種植規模的增加關係顯著。統計數據顯示:2007~2017年,西北、西南等地區的夏秋冷涼蔬菜主產區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大幅增加,貴州、雲南、重慶等省市蔬菜播種面積增幅分別為137.40%、93.04%、67.97%;傳統蔬菜主產區如山東、浙江、安徽等省份的蔬菜生產規模均有一定的下降。

2019年這種趨勢可能有所加劇,一是2018年夏秋蔬菜價格較高推動了2019年夏秋蔬菜種植規模的增加。對比近5年來8~10月的菜價發現,2018年夏秋菜價顯著高於歷年同期,中國壽光蔬菜價格指數顯示,2018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蔬菜批發市場價格指數均值遠遠高於2015、2016、2017年。這意味著2018年大部分夏秋蔬菜生產者均有不錯的收益,增強了菜農2019年種植夏秋蔬菜的積極性。

二是產業扶貧增加了夏秋蔬菜的種植規模。貧困地區多位於山區,導致了因扶貧而新增的菜田多是供應夏秋蔬菜的產區,使得夏秋蔬菜生產規模事實上有所增加。

(3)蔬菜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

既提高了夏秋蔬菜的單產,又增強了夏秋蔬菜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使得夏秋蔬菜即便在2019年南方部分省份乾旱較為嚴重的情況下也能做到不減產。

2、需求變化

2019年受非洲豬瘟的影響,肉類價格大幅度上漲,城鄉居民人均肉類消費量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考慮到居民蔬菜消費與肉類消費存在著一定的替代關係,2019年蔬菜人均消費量可能會有所增加,使得蔬菜總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2019年蔬菜整體價格略有上漲。

(作者:項朝陽,李茜凌,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