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莘縣八景

莘縣,位於山東省西部、黃河北岸,冀魯豫三省交界處,隸屬聊城市,莘縣八景:馬頰環流、斗城捧月、甘泉淑玉、古塔摩天、伊廟松風、冰井呈霞、弇山藏秀、祐堂槐影。

聊城莘縣八景

馬頰環流

馬頰環流亦稱馬頰分流,馬頰河古為禹疏九河之一,因河道上寬下窄形如馬頰而得名。

“馬頰分流”作為原莘縣和觀城縣的八景之一享譽數百年之久,歷代職官文人觀景抒懷,留下了許多傳世詩篇。明代知縣王琛有詩《馬頰河》:“銀黃別派寄人間,晝夜瀠回一帶灣。雨灑波文添皺綠,泉穿石眼弄潺源。碧蓮魚躍開仍合,青荇風牽去復還。好景滿懷吟不盡,臨流釣叟自清閒。”展示了馬頰河昔日的風采。

聊城莘縣八景

斗城捧月

莘縣境內古有城,正方形,似鬥,俗稱斗城。城池高峻,雉堞連雲。登上城樓,仰望明月,皎皎在天,別有情趣。為古莘縣八景之一。

聊城莘縣八景

甘泉淑玉

甘泉又名龍眼井、甘泉龍眼井。位於縣城東街,水甜如飴。相傳,昔有領命欲取東海水以療疾者,限期甚急,夜宿莘縣東魯店,夢裡有神相告,說此地有泉,其源通東海,可以覆命。天亮後至井嘗其水,味甘美,取水煎藥,病果愈。“甘泉漱玉”為原莘縣“八景”之一。

聊城莘縣八景

古塔摩天

古塔摩天,指莘縣雁塔而言。位於莘縣城內,建於金天眷二年(1139年),一說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莘縣雁塔為樓閣式十三層平面八角型磚塔,塔底層東西長23米,南北長22米,高40多米。據舊志載,塔頂上有銅籠能容二十餘人,可望七十里,至頂可望數十里,並有“手可摘星辰”之感。塔有四門,入北門可攀至頂部。南門內有一尊石雕女神像,傳為南海大士,俗稱“石奶奶”。莘縣百姓舊有正月十六登塔,十月十八日趕廟會之俗,1958年古塔拆除。

聊城莘縣八景

伊廟松風

伊尹,名摯,出仕前,曾躬耕於莘野,教民種穀植桑。伊尹生活在夏殷之間,世稱賢相,孟子稱其為“聖之任者”,故後人稱伊尹為任聖。伊尹去世後,商朝君王沃丁以天子禮葬之。

在莘亭東古有伊尹廟,又稱任聖祠。為漢時創建,後多次移址重修。清代移於城內。有正堂三間,門一間,周環垣牆,院內松柏參天,氣象幽森,古為莘縣八景之一,曰:“伊廟松風”。

聊城莘縣八景

冰井呈霞

冰井位於城西北莘城鎮武莊。其水極冷,類於冰,故名。相傳劉備為平原令時過此,六月天熱,渴甚思冰,飲此井水而渴解;天將雨,則有霞光瑞靄自井中出,其景甚美,故“冰井呈霞”被莘縣舊志列為“八景”之一。

聊城莘縣八景

弇山藏秀

弇(音讀yǎn)山在莘縣河店鎮馬橋村西。後魏孝昌二年(526年)地下忽有泉湧出,下為碎石,俗稱此處為弇山。後人甃泉為井,建亭於其上,列為莘縣八景之一。

聊城莘縣八景

祐堂槐影

“祐堂”指三槐堂,三槐堂是宋朝名相王旦家族的宗祠,坐落在莘城鎮東北的群賢堡村。蘇東坡在《三槐堂銘》中寫道:“魏公之業,與槐俱蔭。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蔭滿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