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年費上線的《囧媽》到底有沒有收服觀眾的心?

大年初一,電影《囧媽》上線免費播出。


電影內容如何,是我們當下最最關心的部分。“囧”字開啟了許多觀眾的觀影慾望,那“媽”到底有沒有最終收服觀眾的心?


大年初一年費上線的《囧媽》到底有沒有收服觀眾的心?


元素一:親子關係


“有段時間不知道怎麼跟媽媽相處,一見面就是吵架。陶虹就問我,多久沒抱一抱自己的媽媽了?”


一次採訪中,徐崢坦陳他的“困境”。


大年初一年費上線的《囧媽》到底有沒有收服觀眾的心?


元素二:公路類型


“結婚之前,一定要有一次長途旅行,要麼鬧掰,要麼加固。誰也別想隱藏自己。”


這句話,想必也不陌生。旅途就像是一支超級催化劑,所有的矛盾都逃不了被無限放大的命運。


大年初一年費上線的《囧媽》到底有沒有收服觀眾的心?


假如,和媽媽來一次長途旅行,兩個人在綠皮火車上單獨相處六天六夜,那又會是什麼樣呢?


大年初一年費上線的《囧媽》到底有沒有收服觀眾的心?


“要‘瘋’,兒子年齡越大越‘瘋’”,話音剛落,隔壁小趙就這麼來了句,還配著副叫人匪夷所思的糾結表情,可見這一設定的“威力”有多大。而這,就是徐崢電影《囧媽》的一句話提綱。


行內有個“不成文的說法”——你的靈感如果不能用一句話闡述清楚並吸引受眾,它大概率就不具備產出為優質劇本的潛力。如果用這個評判標準,《囧媽》的一句話可謂是正中痛點,潛力無限。


產出如何?竊以為,親子關係+公路+喜劇,一手好牌握在手,徐崢打出了“囧”牌商業電影的一貫水準,卻沒能完全抵達這個點子的“應有之義”。


大年初一年費上線的《囧媽》到底有沒有收服觀眾的心?


先論片中的親子關係。有人指出,把王寶強、包貝爾的角色替換為“媽”,是這部影片最大的敗筆。這一點,小編非常不認同。


如果說要打造一個“囧媽”,中國一定是最佳“產地”。實際上,親子關係的矛盾幾乎存在於每一個家庭,“相愛相殺”可以說是基本形態。再加上傳統家本位觀念帶來的父母對子女生活的習慣性“控制”,以及子女不斷接受新思想產生獨立自主觀念後的“反叛”,母子之戰“一觸即發”。


大年初一年費上線的《囧媽》到底有沒有收服觀眾的心?


而我們以往的影視作品中,往往關注的是婆媳關係或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與父母的矛盾關係,卻忽略了中年人與老年父母之間的問題。對於很多中青年人來說,自考大學離家,就幾乎沒有機會與父母長時間相處,有了自己的小家後更是如此。在父母不經意間,他們已經成長為全新的個體。再做交流,往往難如登山。此前的影視劇《都挺好》中關於父女關係的探討就引發了許多觀眾共鳴。


因此,對於“囧媽”的選擇,不僅不是錯誤,反而是徐崢突破自我的第一步。


大年初一年費上線的《囧媽》到底有沒有收服觀眾的心?


但遺憾的是,許是出於商業考量,徐崢一續前作,試圖用“新瓶舊酒”的方式再現喜劇類型片《人再囧途之泰囧》,仍將中年男人徐伊萬作為主角,他的婚姻事業相捆綁的困境為副線,母親則作為喜劇擔當,接替王寶強、包貝爾之前的位置,去莫斯科唱歌則是她這一副線人物的行動目標。


被他忽略的部分在於,母子關係的獨特性。首先,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來說,戀母情結和弒父情節是人類共有的精神特質,與母親之間的關係很難達到劍拔弩張的地步。第二,就算通過情節設置強行製造大矛盾(比如片中的母親出走),母子關係的緊密血緣也使得觀眾毫不擔心他們分道揚鑣。這也是《人再囧途之泰囧》和《囧媽》中同為分離,卻給觀眾帶來完全不同心理感受的原因。


一場影片看下來,

真正生動有趣的反而是母親不斷給兒子喂水果,使用各種抖音神器,以及語音方陣轟炸兒子等日常段落。相反,出走、被熊追、冰上衝刺、坐熱氣球部分卻略顯尷尬,代入感弱。母與子的真實人物關係,沒能完整搭建出來。


大年初一年費上線的《囧媽》到底有沒有收服觀眾的心?


再論公路+喜劇的類型題材。對於這一點,導演徐崢是頗有經驗的。可以說,他開創了國內公路喜劇片賀歲的先河,成為了影視公司爭相仿製的對象。這部影片,說到底也是一部《俄囧》。


但由於前文所述一句話提綱的限制,本片多著力於長途火車上的故事,不像前作能那樣完整地展示泰國和香港的風土、地貌、人情。在看片之前,小編也曾想到這一點,卻並沒有為本片擔心,因為一列火車上能發生的故事已經太多太多,如果將問題聚焦於親子關係,矛盾點、喜劇點集中發力,完全可以支撐一部影片。再加上他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奪冠”一章對細膩情感把控力的體現,這基本已不成問題。但顯然,徐崢對此非常擔憂。


大年初一年費上線的《囧媽》到底有沒有收服觀眾的心?


他先是在火車上增加了一個漂亮俄羅斯女孩為副線,並以此為出口把火車的車頭、車餐廳、車頂等空間完整利用,最後又在影片中增加了大段的“公交出走”“樹林遇熊”“冰上衝刺”“氣球助行”等情節,儘可能多地展現路途之景。


結果呢,景色是齊活了,影片節奏點卻七零八落。


大年初一年費上線的《囧媽》到底有沒有收服觀眾的心?


說到底,徐導還是有點不自信。他想要跳出前作的藩籬,剖析人與人關係的真相,卻又不敢從已受認可的元素中完全抽離出來。而片中對於《伊萬的童年》《暖暖內含光》等片的致敬,則更像是導演對於影片藝術價值的自我試探與呼喚。


大年初一年費上線的《囧媽》到底有沒有收服觀眾的心?

大年初一年費上線的《囧媽》到底有沒有收服觀眾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