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營企業家的戰“疫”情懷:吳健民和他的舒朗人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孫雅楠、記者尹明波、殷曉旭報道 湖北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舉國上下全民動員、同仇敵愾,打響了舉世矚目的疫情防控保衛戰,風馳電掣的“中國速度”再次被雷神山、火神山兩所醫院的建設過程所證明!在 “中國速度”裡自然少不了“山東速度”,而“山東速度”裡又添加了“舒朗高速”:4天整整96小時,位於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舒朗集團火速趕製出首批“戰衣”併發往戰“疫”前線,真真為“山東速度”注入了活力元素!

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战“疫”情怀:吴健民和他的舒朗人

圖為舒朗員工將所生產的防護服裝車發往武漢。攝影:張蕾

這個活力元素中,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吳健民——山東省政協委員、舒朗集團董事長。這位1990年夏天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的人大學子,在這場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和他的舒朗人都“拼了”,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個民營企業家的博大胸懷和責任擔當,講述了一位人大學子“國民表率、社會棟樑”情結和初心。

為了企業家的那份家國擔當,吳健民“豁出去”了

庚子歲首,本該喜樂安康的中華大地卻被疫情染上了灰色。痛苦、恐懼的氣氛隨著新冠肺炎病毒一起傳播開來。但與此同時,也有人成為了黑夜裡的光而結成星星之火,匯聚成這場疫情保衛戰背後的巨大力量——吳健民就是這麼一個人。

中斷假期,回國支援。山東省兩會剛剛勝利落幕,身為省政協委員的吳健民圓滿完成了2019年的工作,終於得以休息一段時間的他正在海外享受難得的愜意時光。但聽聞祖國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後,他首先想的是,此時自己能為國家做些什麼:疫情已然發生,無法改變,但一定還有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當他聽說前線防護服告急後,第一時間了聯繫了自己公司的技術團隊,詢問目前舒朗是否有能力生產防護服。在得到了肯定的答覆後,他立即中斷假期,從海外緊急回國。在回程的飛機上,吳健民才意識到,自己也是被危險疫情包圍的普通人,但他說“自己沒有時間去顧慮個人的安危了”。為了保險,他帶了三層口罩,一路上沒有喝一口水。

一聲令下,一呼百應。回國後還未來得及休息,他就迅速徵召煙臺市內的技術人員,嚴格按照國家藥監局關於防護服的標準開始了技術研發。舒朗集團是一家大型服裝企業,緊急轉產防護服,等於一切都要從頭開始。經過兩天兩夜不眠不休的攻關,技術團隊終於將第一版舒朗牌防護服制作出來。在聽聞公司要製作防護服支援前線的消息後,舒朗的員工們也紛紛上陣,整理廠房、搬運設備、聯繫供應商資源等等。自2020年1月31日公司成立緊急工作小組,2月2日舒朗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就申報成立,2月4日首批民用級防護服縫合下線,從有想法到落地,舒朗集團僅用了4天時間。多年來對吳健民的信任,讓舒朗的員工們積極行動起來,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這場聽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家人支持,勇往直前。從生產防護服的想法產生,到親自上陣,吳健民從未後悔過自己的決定。但他害怕女兒會因為擔心自己而反對,可當他告訴女兒後,卻得到了她的大力支持。女兒只是反覆叮囑他,一定要注意防護,保重身體。放下心來的吳健民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防護服的生產中。有那麼十幾天,他基本上是凌晨一兩點睡覺,三四點又要迷迷糊糊地爬起來工作。為了節省時間,每天只能吃盒飯,他自嘲地說道,他可能把這輩子的盒飯都一下吃完了。“防護服告急!防護服告急!防護服告急!”這句話讓他不斷壓榨自己的休息時間,只為了早一點,再早一點,將這批戰衣送往武漢。

政企聯合,綠色通道。“當你決定做一件對的事情,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吳健民多次說道,從舒朗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到投產,經歷了廠房、資金、人手短缺等一系列困難,當然都離不開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綠色通道開通了,提高了工作效率,才能在這個抗擊疫情的特殊時間,創造出驚人的舒朗速度。“時代的一粒沙,落在個人頭上,便成了一座山。”吳健民表示,祖國有難,身為民營企業家更應該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現在舒朗防護服的生產線正在有序地步入正軌,這批舒朗牌防護服交到前線醫務人員的手上,就成為他們戰鬥必需的鎧甲。吳健民期盼:願春暖花開時,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為了支援戰“疫”前線,舒朗人拼了

車間裡機聲響徹,熱火朝天;工人們開足馬力,專心致志;輔料配送、剪裁、縫合、壓膠、檢驗,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苟、流水順暢,這是抗疫期間,舒朗集團加工防護服車間主要的一幕。大家都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爭分奪秒,加快生產,支援前方,抗擊疫情。

——舒朗的4天。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防控阻擊戰的打響,前方防護服的告急,舒朗集團果斷決定緊急轉產生產防護用品支援一線。

1月31日,決定成立舒朗醫療公司;2月1日晚上立項申報,政府連夜開通道、幫辦代辦;2月2日,煙臺舒朗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月3日,報批《醫療器械應急審批表》;2月4日,首批民用級防護服縫合下線。短短4天時間,舒朗集團用緊急轉產詮釋了趕製“戰衣”的“抗疫速度”。

2月10日獲批醫用非無菌防護服生產資質,2月18日獲批醫用無菌防護服生產資質。而獲批生產資質,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接下來,廠房、資金、原料、人手各種各樣的困難接踵而至。那時候班子成員的協調會總是一個接著一個;那時候大家的撥打電話總是如此之頻繁;那時候,中飯連著晚飯,大家似乎總不知道飢餓;那時候微信群裡的通知在零點之後發出也是常態。

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战“疫”情怀:吴健民和他的舒朗人

圖為舒朗員工正在緊急趕製防護服。攝影:劉峻江

而公司的轉產,也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省、市、區市場監督局、煙臺市工信局,煙臺開發區經發科創局、招商局、業達孵化中心以及恆豐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先聲藥業、諾信檢測……他們凝聚成磅礴力量,使得舒朗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防護服日產量從0件到10萬件,緊急支援一線。

——舒朗的24小時。

24小時,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非常的普通,而對於舒朗集團來說,24小時要通宵生產,甚至要搬家,要連夜將防護服運往武漢。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而今年的上元夜,舒朗集團卻是在一派繁忙,齊心協力中創造了奇蹟。正月十五晚上十點多,大家接到搬家的指令,將符合條件的設備搬到潔淨工廠。指令發出,大家迅速行動,搬設備,搬原料,兩人架,三人抬,短短10個小時內,作業聲在新的潔淨車間內響了起來,各條生產線在新車間暢通起來。這是舒朗集團加班加點生產的一個縮影。

在緊急轉產的那段時間裡,舒朗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恨不能把24小時,變成25小時、26小時,甚至30小時。指揮團隊的領導有的一天睡覺不足三個小時,一個辦公椅就是席夢思;倉儲團隊24小時在崗待命,時刻準備日超數萬件防護服的入庫、發運。因為24小時無休,職工的一日三餐變成一日六餐,食堂的供應可口、準時,而且還是熱的。

——舒朗人的風采。

“我來,讓我來”;“我能行,叫我扛”;“主任,我還能在多做一件”,在舒朗集團,這樣的擲地有聲,隨時能夠聽到。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每一個人都是戰士。

白天組織生產,晚上指揮籌建各分廠,最初的七個晝夜幾乎沒合過眼,十八天時間參與了三個防護服廠的創建、醫療防護服產量從零到突破萬件,他領導的團隊被稱為舒朗“鐵軍”,他是舒朗四分廠廠長那傑;

帶領技術團隊日夜攻關,從結構到工藝事無鉅細,一個月時間內已取得多項技術專利,引領舒朗防護服在技術領域攀升到了行業新高度。她是舒朗集團技術總監梁華;

她負責將防護戰袍向全國輸出,每天接上百個電話、上千條微信的諮詢,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全盤調度,幾百萬個訂單的談判、出貨、派單,保證及時準確地將防護產品輸送到防疫最前線,她是舒朗醫療營銷中心總經理田園;

她日夜奮戰在生產一線上,清脆的嗓音變沙啞,直至說不出話來靠比劃下達生產指令,她是舒朗集團三廠廠長李修明;

她身材纖細,不足百斤卻可以和夥伴們通宵搬運重型設備。一天工作13個小時,汗水浸透了衣衫,仍然只專注於縫紉機下的工作。她是舒朗防護服三分廠員工李佩佩……

的確,舒朗人,個個都是敢拼的戰士。

一花獨放不是春天,百花齊放春滿園。全體舒朗人彙集出的力量,必將助力掃除陰霾,助力趕走“新冠肺炎”,迎來春暖花開。

為了應對戰“疫”考驗,“舒朗速度”誕生了

舒朗集團的戰“疫”歷程刷新了“山東速度”,且看他們都經歷了怎樣的歷程和考驗。

——考驗一。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國人才發現缺少防護用品的自己,在疫魔侵襲下如此無助!口罩、消毒液、防護衣樣樣奇缺!而作為具有醫用防護用品潛在生產能力的企業,國難當前該怎麼做?轉產則廠房、資金、人手樣樣短缺,生產後一旦疫情消退,面對生產能力迅速過剩,企業又將如何存活?吳健民作出緊急決策:拋開一切顧慮,讓集團立刻轉產醫療防護用品,動員2000名工人和現有1280臺設備進入戰時狀態!舒朗集團領導層果斷立下“軍令狀”——“十天,建成日產25000件防護服的醫療科技公司”!激昂鏗鏘,氣振山河!

——考驗二。“你需要緊急聯繫政府相關部門,緊急取得各種許可,為生產醫療防護用品掃清障礙!需要第一速度辦理各種證照手續,不可以有太多耽擱!”得知集團立刻轉產醫療防護用品的決定後,對口服務舒朗的煙臺開發區招商局黨委委員、智能裝備產業中心主任鞠錦源當即表示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醫用防護物資就是‘武器’,大力支持。”2月1日晚19點40分,煙臺開發區行政審批局接到舒朗集團成立舒朗醫療公司用以生產防護物資的信息後,連夜開通通道,幫辦代辦,安排專人聯繫了企業,對投資人、註冊資本、人員信息逐一確認後,開展了“一對一”的材料網上指導。鑑於企業申請2月2日成立,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一早便到達政務服務中心調試系統,並把登記信息提前錄入系統,確保企業登記順利完成;同時,為減少與企業見面,告知企業通過一樓自助終端打印了營業執照正副本,企業從進大廳到打印執照前後不過用了十幾分鍾時間。疫情當前,政府第一速度、舒朗一路綠燈!

——考驗三。緊急轉產,需要技術團隊在4個小時內將全球標準防護服的要求和工藝進行研究並按照國家標準打出樣版,隨即轉給一線生產工人,並由集團設計總監梁華全程盯住,不許出現一點疏漏過失!談何容易?但是,舒朗集團做到了。

——考驗四。春節假期,集團員工早已放假,需要馬上召回2000多名生產人員準備復工,如何緊急召回、來之即戰?集團人力資源部啟動企業員工應急召回方案,並聯絡全市招聘單位進行煙臺市範圍內生產員工的招聘,全力以赴投入戰鬥。24小時內拿出召回、招聘方案,所有召回員工必須符合開發區應急辦的各項標準制度,不允許出現哪怕一個感染源,舒朗集團著實不易。

——考驗五。欲先工其事,必先利其器。“需要找到廠房,廠房需要緊急改造!”生產醫療防護服口罩需要高級別的潔淨車間,煙臺開發區招商局、市場監督局緊急協調,在區內尋找符合醫用防護服生產的潔淨車間,先後聯繫燕園科瑪生物、深圳大街鴻立工業園、業達孵化園,對接潔淨生產廠房、產品檢驗事宜。在此之後,需要集團工程部迅速反應,和設計院、潔淨工廠的設備廠家組成緊急工程建設團隊,負責防護用品廠房、無菌車間的改造建設。不僅如此,還要在最困難的時候召喚基建工人,火速增援加快工期。

——考驗六。項目緊急啟動,資金從哪裡來?材料、工人工資、運費……無處不需要資金的潤滑!需要金融部門的大力支持,煙臺開發區財政金融局第一時間協調恆豐銀行與企業進行了對接,恆豐銀行三級聯動、接力賽跑,限時加急處理,開闢綠色通道,僅用了1天時間就走完了授信全部流程,2月6日,為企業提供了2000萬元的授信額度,先行投放的1000萬元將專項用於企業購買生產防護服所需原材料,為企業釋放產能提供助力。

——考驗七。現代工業生產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物流鏈。即使有了生產線,還需要相關的配套設備,還需要採購各種相關的原材料、包裝製品。一旦正常生產,需要應對特殊狀況下急劇增長的防護服訂單,而如何採購到相應的設備和原材料,又是一個難題,但舒朗集團闖過去了。

——考驗八。從未有過醫用防護品生產經驗的舒朗集團,需要迅速清楚瞭解防護服的國家質量標準,將之分別對應細化到原材料配貨、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保證每一件出產的產品都至少達到國標!疫情當前,而且容不得半點差池馬虎。

——考驗九。需要集團行政後勤人員精心做好全方位的保障,車隊隨時調配,保障物資到貨時間;餐廳隨時就位,保障一線員工的溫飽;保潔隨時就位,保障環境清潔、殺毒徹底……舒朗人都應對及時,妥妥的。

讓我們把目光拉回到2月4日,這一天舒朗生產的首批民用防護服縫合下線,為急需抵禦兇惡的新冠肺炎疫魔的一線人員送去了盔甲!“艱險雖千重,關山度若飛。我們集團上下同心,眾志成城,與時間賽跑,彰顯的正是我們舒朗人的戰‘疫’意志和家國擔當。”吳健民感慨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疫情面前舒朗集團盡己所能、共克時艱,主動轉型集中設計生產防護服,不計成本與利潤,充分展現了一個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也受到了政府與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和讚譽!

武漢10天建成醫院,舒朗4天轉產防護服,目前舒朗防護服日產能已達10萬件,這就是吳健民和他的舒朗集團為抗疫”作出的貢獻。

讓我們吶喊: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舒朗人加油!

讓我們相信:光明在前,黑暗在後,中國人無所畏懼!中國人無往不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