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三千年江州城 八百年重慶府"

渝中是重慶母城

清晰地保留了重慶三次建都

四次築城的歷史脈絡

是我市歷史文化資源大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深厚的歷史人文稟賦

獨特的兩江四岸風貌

為渝中區建成集"山水 人文 城市"三位一體的

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奠定了基礎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按照全市加快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大都市總體要求,渝中區加快了人文渝中建設步伐,出臺《渝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規劃和實施工作方案》,對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進行了明確部署,到2022年,推動渝中區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1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開展資源普查 完善保護規劃

底數清、情況實、方向明是幹事創業的前提。為此,渝中區將從七個方面發力,實現保護普查全過程、保護體系全要素、保護規劃全覆蓋、保護手段全智能。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全面開展歷史文化資源普查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持續推進歷史文化街區、傳統風貌區、歷史建築申報工作。完成渝中區歷史文化資源普查、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劃定公佈工作。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挖掘山城江城特色要素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深入挖掘兩江碼頭渡口、特色街巷、索道纜車等山城江城特色要素,整治提升長江索道,恢復朝天門纜車、望龍門纜車,復建嘉陵江索道,發掘打造一批特色歷史街巷,加大工業遺產保護利用。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著力發掘巴渝獨特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尋找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景觀,結合朝天門、人民公園、洪崖洞、佛圖關公園等片區的景觀提升,重現巴渝十二景中的"字水宵燈、金碧流香、洪崖滴翠、佛圖夜雨"的景象。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配合梳理渝中區特殊地名文化,將具有山體、江河、傳統街巷特色的特徵地貌納入保護體系。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持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持續開展渝中區傳統技藝、民風民俗、傳統醫藥、傳統美術、傳統體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收集、整理彙編、申報認定等工作,進一步充實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策劃組織形式多樣的非遺主題活動,傳唱巴渝詩詞歌賦,讓市民和遊客感受李白、李商隱等著名詩人在渝中留下的不朽詩篇。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建設歷史文化資源信息庫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收集全區歷史文化資源基礎數據、測繪資料、保護規劃,建立渝中區歷史文化資源信息庫。每年持續通過拍攝照片、文字研究等方式充實檔案,記錄歷史變遷。在此基礎上,配合完善信息庫功能,以及搭建申報評估系統和監控管理平臺。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高水平編制保護規劃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新編、修編一批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規劃。截至目前,渝中區已完成魯祖廟傳統風貌區保護規劃的編制和報批工作,完成中山四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編制工作;今年將完成燕子巖飛機碼頭傳統風貌區申報及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完成湖廣會館及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9個保護規劃的修編工作。有序組織編制歷史建築保護規劃。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開展重慶曆史人文核心展示區專題研究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今年將完成《重慶曆史人文核心展示區保護傳承專項規劃研究》《重慶曆史人文核心展示區保護傳承項目規劃實施導則研究》的規劃編制。以專項規劃研究總結的重慶曆史人文核心展示區歷史文化價值體系為基礎,依託"母城渝中、人文半島"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加強渝中半島區域內價值載體、環境及其空間關聯的保護,統籌協調城市發展與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保護建設,突出文商旅城深度融合的發展方向。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2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推進保護修繕 塑造人文精品

積極穩妥推進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修繕利用,讓歷史文化"活"在當下、服務發展,是新時代渝中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遵循,渝中區將緊扣山水、人文、城市三位一體,著力塑造多項人文精品。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落實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方案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項目化、清單化推進解放碑—朝天門片區的整體提升,精心塑造朝天門"山水之門、人文之門、開放之門",整體提升7公里長的濱江岸線品質,統籌建設解放碑—朝天門片區成為高品質的文商旅片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推進實施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文化風貌片區保護提升實施方案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規劃建設大田灣體育場與勞動人民文化宮連接的人行公共通道,開展大田灣體育場、勞動人民文化宮、大禮堂片區保護修繕和綜合整治。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依託自然資源本底和歷史人文內涵,重點推進半山崖線步道、西南大區步道、環城牆步道以及兩江三橋步道建設。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結合群眾需求、資源稟賦和實施條件,將山城步道打造成為綠色出行便民道、山水遊憩休閒道、鄉愁記憶人文道、城市體驗風景道。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提升歷史文化街區和傳統風貌區品質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序推進湖廣會館及東水門、中山四路歷史文化街區以及十八梯、白象街、山城巷、李子壩、重慶古城牆遺址、打銅街、魯祖廟傳統風貌區的保護修繕利用和環境品質提升。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保護修繕歷史建築和重點文物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保護修繕十八梯"六·五隧道慘案"遺址及其環境,充實提升展覽水平;加快老鼓樓遺址片區保護利用建設;推進聚興誠銀行、中蘇文協舊址等重點文物周邊環境品質提升。每年遴選1-2處歷史建築開展保護修繕利用,按照《重慶市渝中區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工作方案》要求,推進已批准公佈的歷史建築修繕,推進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推出一批可展示、可借鑑的保護利用實踐案例。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加強城市有機更新和歷史文脈傳承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在舊城改造過程中,將改造思路由"拆、改、留"調整為"留、改、拆",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採用微改造,下足"繡花"功夫,嚴禁隨意拆除和破壞,堅決杜絕"拆真古蹟、建假古董"。推進勝利巷、戴家巷、三層馬路等山城老街區,解放西路、人和街等特色老社區的保護修繕和品質提升。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3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傳承歷史文脈 弘揚優秀文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的軟實力。為唱響重慶品牌,講好母城故事,渝中區將立足資源優勢,著力從五個方面提升人文魅力。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推動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串聯革命領導人在我區的足跡路線,選址建設重慶談判紀念館,推進中共西南局紀念館建設。實施紅巖革命文物保護傳承工程,完成《新華日報》總館舊址修繕和環境整治。結合重慶山城公園建設,加強"紅色三巖"(紅巖村、曾家巖、虎頭巖)整體銜接,配合推進紅巖村、紅巖革命紀念館品質提升。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突出文化鄰里中心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效利用散佈於區域內的歷史建築和文物建築,植入文化博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圖書閱覽、美術藝術展覽、音樂廳、小劇場等功能。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推動巴將軍博物館、重慶築城史館、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十八梯山城記憶館、解放碑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選址建設;推進大坪、望龍門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提升改造;充分挖掘山水自然資源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民俗文化,有效利用全區歷史建築和文物建築,賦予巴渝民宿豐富文化底蘊,進一步推進我區巴渝民宿建設工作。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建設文化旅遊線路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堅持"文商旅城"融合發展,依託傳統風貌區、山城老街區,聯動打造紅巖村、WFC觀景平臺以及長江索道等一批重點景區,結合山城步道建設、文物建築、歷史建築形成古城牆遊、抗戰文化遊、紅色文化遊、歷史街巷遊等一批精品旅遊線路。大力發展母城文化研學旅行;策劃引進一批有影響力的大型展演,提升精品文化劇目和文創產品軟實力、吸引力和影響力;推進歷史文化價值闡釋體系建設,圍繞老城門城牆、文物建築、山水名人、街巷地名等梳理歷史人文故事,開展"渝中有故事"系列叢書的整理策劃、編撰出版工作,講好渝中故事,彰顯厚重歷史文化底蘊。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加強歷史建築活化利用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對全區歷史建築使用現狀和使用效率進行評估,開展歷史建築功能業態策劃研究,探索歷史建築展示形式和使用功能,鼓勵用作社區服務、文化展示、參觀旅遊和公益辦公等功能。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針對市、區產權分散的文物建築,爭取市區統籌力度,整合唐式遵公館、中國民主革命同盟舊址,活化利用中國銀行舊址、川康商業銀行舊址、聚興誠銀行舊址等文物建築。推進開放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修繕,充分利用法國領事館舊址、中英聯絡處舊址等打造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強化國際交往功能。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將文旅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支持鼓勵非遺傳承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手藝、地方元素、傳統工藝等開發文創作品和文創產品,研發推出有特色、有市場的文化旅遊紀念商品,推進建設一批非遺體驗中心,藉助文博會、智博會等大型展會推出一批優秀作品。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深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研究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依託重慶大學、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市遺產研究院等研究機構,聘請國內知名專家,配合搭建考古挖掘、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名城保護等多專業參與的研究平臺。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在研究平臺的基礎上,擇優選取專家,建立歷史文化研究團隊,長期性、針對性地為渝中區歷史文化保護利用提供專業指導和技術諮詢,配合研究名城保護的理論、方法、標準、措施等。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城市有歷史

街巷有情懷

步道有記憶

建築有故事

環境有文化

渝中將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延續城市文脈 留住母城記憶

讓優秀歷史文化活在當下 服務當代

更好地推動城市發展從歷史走向未來

有歷史 有情懷 有記憶 有故事 渝中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