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縣: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

“不要扎堆”“注意距離”“挖坑深度寬度要合適”“來幾個人負責擺好樹苗”……

3月5日,在鄢陵縣大馬鎮任營村紅葉石楠扶貧基地,10多名黨員幹部、20多名群眾錯開距離,戴著口罩進行勞作,鐵鏟、鋤頭頻頻揮動,一會兒,一株株石楠苗立了起來。

抗疫不鬆勁,佔貧不停步。鄢陵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疫情防控,讓“零確診”保持住;返崗復工,讓打工者有活幹;農資保供,讓田間地頭活起來;產銷對接,讓咱家的貨走出去;拿出實招,讓扶貧車間的機器“唱”起來……

疫情防控 零的記錄不能破

自1月20日武漢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鄢陵沒有出現一例冠狀病毒感染者。

疫情一日不解除,防疫一刻不放鬆。縣裡一方面,持續抓好防輸入工作。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要求各鎮、各單位要宣傳發動群眾,做好對重點疫區意欲返鄢人員的勸說工作,規勸其在疫情尚未完全解除之前不要返鄢。在保障交通正常通行的基礎上,在各鎮主要交通路口和小區出入口,保留監測點,加強對外來人員的檢查和體徵檢測。同時,全面啟動了聯防聯控信息系統,在全縣各鎮和城區小區、公交車輛、商場超市實施人員出入掃描二維碼登記個人健康信息制度,有效防控疫情輸入和傳播。對縣域外入鄢人員及時進行短信提醒,提示其及時鏈接我縣聯防聯控信息系統進行註冊登記,確保其進入鄢陵能夠得到有效監控。另一方面,持續抓好重點人員管控。對來自省外(重點是湖北)和省內重點疫區的人員繼續加強排查,落實“四包一”(一名鎮幹部、一名村幹部、一名醫生、一戶鄰居)工作機制,確保各項監測隔離措施落實到位。對排查出的重點人員已全部進行了居家隔離觀察,目前,來自湖北(包括武漢)的重點人員已全部完成隔離觀察,來自許昌市外的人員(不包括湖北)尚有1009人正在進行居家隔離。

返崗復工,收入來源不能斷

鄢陵縣柏梁鎮境內的河南姚花春酒業有限公司釀造車間,50歲出頭兒的陳秀山帶領夥計們,正在蒸鍋旁使用鐵鍬翻動酒糟,車間內瀰漫著濃濃的酒香。他告訴記者,姚花春酒業生產形勢喜人,一直到臘月二十九下午才放假,節後2月12日(農曆正月初八)正式復工生產。“夥計們加班加點,幹勁十足,齊心協力確保完成今年首季度生產目標任務。”陳秀山稱。

“大米、高粱等蒸熟之後,在發酵池內經過一個月的發酵,然後放在蒸鍋內再次進行高溫蒸煮,就會成為釀酒的原料酒糟。”陳秀山邊幹活兒邊介紹說,姚花春酒業生產形勢喜人,一直到臘月二十九下午才放假,節後2月12日(農曆正月初八)正式復工生產。從1994年進廠算起,他已經在這個車間幹了20多年。工作環境好,工資待遇也不錯,離家也不遠,他覺得在酒廠上班挺好的。

鄢陵縣根據本地實際,印發了《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將分包聯繫全縣117家重點企業的縣級領導和科級幹部、選派企業黨建指導員、企業負責人納入工作體系,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原材料供應、運輸、用工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指導非公企業黨組織建立上下聯動、群防群治、科學有序的疫情防控體系,督促各企業、車間、班組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規定要求,對出入廠區人員車輛進行檢查登記,並通過採取向職工發放防控專用口罩,定時對工作區、餐廳、宿舍消毒,一人一桌分段就餐等措施,切實做到穩人心、穩企業、穩就業。同時,堅持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兩不誤、兩手抓”,引導群眾分時下地、分散幹活、做好防護,鼓勵實施機械化生產,提高春耕生產效率。組織農業專家、人才深入田間地頭,瞭解選種、育苗等情況,指導農民合理施肥、打藥、備播等。

精準施策,脫貧增收不能緩

春冬兩季,正是花木熱銷時。今年受疫情影響,陳化店鎮後杜村貧困戶杜發勝望著銷售無門的玉蘭,急的上火。

“老杜,別擔心,你家的玉蘭,我們幫你銷”。縣直幫扶工作隊隊長何春生和隊員們利用電商平臺和線下“以購代捐”方式,為村裡貧困戶家的花木找到了銷路。

疫情發生後,不少幫扶隊員化身網上推銷員,村幹部當上了農資物流配送員。暢通渠道、對接產銷、用活電商平臺,讓疫情防得住、產品出的去、農資進得來。

在鄢陵花藝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的大棚裡,一盆盆顏色各異的鳳仙花整齊排列,匯成一片花海。戴著口罩的張海霞搬一把矮凳坐在花叢中,細心為花兒修剪枝葉。張海霞今年43歲,因體弱多病常年在家休養,孩子要上學,賺錢養家的重任落在了同樣身體不好的丈夫一人身上,家庭陷入貧困。兩年前,她經鄉親介紹來花藝公司做了花工,每個月能賺2000元。“這些活幹起來不累,身體能承受。而且每天和花花草草打交道,心情也變好了!”張海霞說。

在鄢陵,像花藝公司這樣的花木扶貧基地有25家,像張海霞一樣靠著花木產業增收的貧困戶有126戶442人。

近年來,鄢陵縣始終把花木產業作為強縣富民的主導產業來培育,全縣花木面積已發展到近70萬畝,花木企業1147家,花木從業人員21萬人。根據花木生產種植週期長、用工多、用地量大等特點,鄢陵縣把70萬畝花木產業作為產業扶貧車間進行培育和打造,積極引導貧困家庭人員務工或以土地參股等形式參與,助推貧困戶穩定增收。

作為鄢陵縣傳統產業的花木種植業,對脫貧至關重要。全縣將貧困戶納入花木種植、養護、盆景製作、綠化工程等產業鏈條中,探索出了“花木+”模式,全面解決了貧困戶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缺信心、缺技術、缺資金、缺帶動的問題,帶動了1500餘戶貧困戶增收,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精準扶貧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