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危機》:空間扭曲下的白堊紀探險!淺談輝煌過後的隕落之謎


《恐龍危機》:空間扭曲下的白堊紀探險!淺談輝煌過後的隕落之謎

關於《恐龍危機》的故事……

《生化危機》與卡普空第四開發部

卡普空(CAPCOM)的遊戲製作人藤原得郎,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耳聞。正是他根據黑澤清導演並編劇的電影《甜蜜之家》,製作出了紅白機平臺的同名恐怖遊戲。

幾年後,他叫來了自己的後輩三上真司,讓其在新的遊戲機平臺PlayStation上製作《甜蜜之家》的續作,面對既是前輩又是老師的提攜,三上真司便熱火朝天的投入其中。

由於技術上的變革太快,就算是藤原得郎,也心裡沒底,這款《甜蜜之家》的續作究竟能做成什麼樣子,只能聽天由命了。只不過,比起這些不確定,一個意外卻提前到來了……在開發途中,《甜蜜之家》陷入版權糾紛,最終卡普空也丟掉了相應的遊戲改編權。


《恐龍危機》:空間扭曲下的白堊紀探險!淺談輝煌過後的隕落之謎

只有日版的《甜蜜之家》卡帶


為了不浪費這些資源,卡普空決定創立一個新的IP,三上真司也將故事的架構變更,尤其是把鬼怪的設定消除,變成了更符合邏輯的特種病毒。這部作品,便是家喻戶曉的《生化危機》,三上真司也因此一戰成名。

說起來,《生化危機》在某些卡普空高層的眼裡,並不被看好。不過,PlayStation的版本成為了北美與英國的銷售冠軍,初版銷量275萬份,幾個版本合計銷量突破500萬套,最終成為了不折不扣的佳作。

卡普空也因為《生化危機》的成功,建立了第四開發部,部長便由三上真司擔任。


《恐龍危機》:空間扭曲下的白堊紀探險!淺談輝煌過後的隕落之謎

《侏羅紀公園》日版海報


新作誕生:受《侏羅紀公園》啟發的恐怖作品

《生化危機》的續作,肯定是接下來的開發重點,但第四開發部還想借用《生化危機》的核心玩法,創建一款新的作品。

大家集思廣益,加入偵探元素,或者是殺人狂模式……總之大家討論的熱火朝天,最終的結果是:對抗野獸!

和殭屍的緩慢不同,野獸的衝擊力和迅猛程度,一定會對玩家造成更強的壓迫感,這種恐慌感,或許會帶來和《生化危機》完全不同的恐怖體驗。

這個思路,讓三上真司想到了1993年上映的電影《侏羅紀公園》,恰逢1997年上映的續作《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又創造了6.18億美元的票房(成本預算7300萬美元)。這一切,都說明了,恐龍熱潮正在全球蔓延。


《恐龍危機》:空間扭曲下的白堊紀探險!淺談輝煌過後的隕落之謎

小林裕幸


三上真司決定,將野獸更換為更兇殘,也更可怕的恐龍,這部作品自然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恐龍危機》。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作品的導演兼製作人是三上真司,主策劃則是逆轉之父巧舟,另外巧舟還負責了一部分的編劇工作,同樣是未來明星製作人的小林裕幸,也在開發中途加入了這個項目。

不過由於《生化危機2》在開發中途,發生了意外,最終造成了推倒重來,再加上《生化危機3》的研發工作,都使得《恐龍危機》的開發進度一言難盡,人手被抽調的厲害。

直到1999年的7月1日,《恐龍危機》終於發售了。要知道,《生化危機3·最終逃脫》在兩個多月之後(9月22日),也已經發售了!還有件趣事,當初《恐龍危機》發售美版的時候,已經是1999年的8月底了,為了促進銷量,卡普空乾脆贈送了《生化危機3·最終逃脫》的Demo試玩,也算是蹭了一波熱度。

儘管銷量稍稍遜色於初代的《生化危機》,但日本賣出75萬套,全球銷量達到240萬套,一樣讓卡普空喜出望外。他們堅信,《恐龍危機》和《生化危機》一樣大有可為!


《恐龍危機》:空間扭曲下的白堊紀探險!淺談輝煌過後的隕落之謎

女神蕾吉娜


S.O.R.T.小隊降臨,空間扭曲的白堊紀小島之旅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煤炭與石油等資源已經面臨著枯竭,而核能等資源卻因為汙染與危險等問題,無法成為常用能源。在這樣的背景下,人類希望研究出一種新的能源,以解決切實的生存與發展問題。

在2006年的時候,由於政府的耐心被消耗殆盡,停止了對研究能源的專家愛德華·柯克博士的資助,結果在關閉其研究所的時候,遭遇了事故,博士也在這場事故中死亡。

幾年後,南海的波爾吉尼亞共和國的一座小島上,傳出了最終兵器的情報。政府不得不重視起來,就派遣了一名特工去調查,結果不但發現這裡繼續著對新能源的研究,還發現了本已經應該死亡的愛德華·柯克博士。

為了奪回研究資料和愛德華·柯克博士,S.O.R.T.小隊被派遣到島上執行這個任務,一代玩家心中的女神主角蕾吉娜便在其中。

《恐龍危機》的故事也由此展開……


《恐龍危機》:空間扭曲下的白堊紀探險!淺談輝煌過後的隕落之謎

《恐龍危機》PS版


由四人組成的小隊,趁著夜色跳傘進入了小島,結果隊員庫柏卻被不明生物襲擊致死。

等到剩下的三人通過調查,發現了一個簡直難以接受的真相,這座島上的不明生物竟然是來自白堊紀的恐龍。

這種現象,原來是因為新能源的實驗,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失控狀況,結果就是空間上的扭曲,這座小島上的一部分區域,被替換成了白堊紀的地區。

通過層層的考驗,小隊剩下的成員隊長蓋爾,隊員女神蕾吉娜與裡克找到了愛德華·柯克博士,原來幾年前的博士並沒有死,而是得到了波爾吉尼亞共和國的資助,並將研究的主題轉向軍事領域。

最終,眾人跳出昇天,而相應的研究資料,也都交給了政府。本作並非單一結局,隊長蓋爾的生死,或者是能否找到並帶走博士都會出現分歧,只有全員倖存,才算完美結束。


《恐龍危機》:空間扭曲下的白堊紀探險!淺談輝煌過後的隕落之謎


對比:全3D建模的副作用&續作系統大改

說起《恐龍危機》本身,不免要拿來和《生化危機》來比較一番。

最為明顯的不同,便是全3D建模的構建方式,大家知道,最早的《生化危機》所採用的是靜態圖作為背景的方法。

但這種全3D建模,在進化的同時,也帶來了副作用,畢竟在當時PlayStation的主機機能和技術還並不足以全面支撐這種方式,所以遊戲的場景,不得不轉移到了相對封閉的建築當中,而非叢林曠野。

另外,無法在移動中射擊,也是《生化危機》裡的一個小缺憾,舉槍移動射擊也成為了《恐龍危機》裡的一個進化,只不過在舉槍移動的過程中,速度會降低,但這也還算是能夠接受的設定。

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巧舟為《恐龍危機》初代設計的謎題,頗有難度,並且涵蓋的類型也相當豐富。


《恐龍危機》:空間扭曲下的白堊紀探險!淺談輝煌過後的隕落之謎

《恐龍危機2》


不過要說最為明顯的區別,直觀來說,就是來自恐龍的絕對壓制感。

和行動緩慢,給玩家充分應對時間的喪屍不同,恐龍的破壞力,體型差距,都會帶來感官體驗上的不同。還有就是由於戰鬥力懸殊,玩家並不能和恐龍進行所謂的正面硬鋼,利用場景和特殊的裝備,與恐龍周旋,反而是制勝之道。

順帶一提,續作《恐龍危機2》的製作人小林裕幸,或許因為謎題難,玩得壓抑,乾脆將二代改成了以擊殺恐龍為主的激戰遊戲,放棄瞭解謎與調和等系統。

當然,新一代作品的銷量也明顯不如初代,日本本土33萬套,全球120萬套。不過玩法的改革,還是獲得了媒體和玩家的肯定。只不過由於當時的潮流已經轉向PlayStation 2,《恐龍危機2》仍舊選擇PlayStation,也就不得不冒著被遺棄的風險。


《恐龍危機》:空間扭曲下的白堊紀探險!淺談輝煌過後的隕落之謎

《恐龍危機2》


更為強調戰鬥!卻有個錯綜複雜的穿越故事

以激戰為主的《恐龍危機2》,讓人意外的是,她卻擁有著非常錯綜複雜的主線劇情。

在帶回了愛德華·柯克博士之後,政府開始在接管了開發資料,並且選擇繼續研究。

不過,此時卻引發了一次更大規模的空間扭曲,整座研究都市的超過一千名相關人員全部失蹤。

政府不得不派出TRAT小隊,利用尚未完善的時空轉移裝置,去解決事件,在這個小隊中,便有女神蕾吉娜的身影。

穿越過後,小隊遭到了恐龍的襲擊,最後只有迪蘭,大衛與蕾吉娜三人倖存,結果在這座研究都市中,沒有任何生氣,滿地橫屍。


《恐龍危機》:空間扭曲下的白堊紀探險!淺談輝煌過後的隕落之謎

還有一部外傳作品


除了恐龍的攻擊,還有一夥人也對三人展開了進攻,蕾吉娜還抓到了他們當中的一個金色頭髮的少女,不過少女卻無法用語言與他們溝通,卻救了迪蘭一命。

隨後在確認了都市的狀況後,關鍵時刻大衛犧牲,蕾吉娜也與迪蘭走散。後來迪蘭知道了金色頭髮的女孩竟然是自己未來的女兒,這裡也不是多年以前,而是未來!

原來這些都是拜能源失控所賜,甚至連白堊紀恐龍的發展,都因此被改變。最終相關的研究部門發現,如果放任不管,或許地球的生態將完全不同。最終他們只好研製時空轉移裝置,將恐龍先移送到未來某個時間點,然後躲過危機後,再給弄回來。

不過最終,蕾吉娜還是和迪蘭集結,並且擊退了恐龍,不過準備回去的時候,迪蘭的女兒卻被倒下的機箱壓住了腿,最終迪蘭決定讓蕾吉娜帶著資料回去,自己在這裡守護女兒,等到利用資料研究出完美的時空門,再來解救自己……


《恐龍危機》:空間扭曲下的白堊紀探險!淺談輝煌過後的隕落之謎

《恐龍危機3》竟是一場雙輸的合作

《恐龍危機》的隕落,或許早已註定……

說來有趣,儘管這一作銷量不高,但卡普空還是決定繼續製作三代。

此時,微軟的Xbox入局,對《恐龍危機3》產生了影響,他們將這款作品納入了獨佔的行列。

可誰也沒想到,本想借助《恐龍危機3》開拓日本市場的Xbox,和卡普空經歷了一次雙輸的合作,Xbox在日本銷量低迷,而《恐龍危機3》的處境同樣頗為難堪,或許這也與遊戲本身的素質有一定關係吧,把我的女神蕾吉娜還來。

結果便是,《恐龍危機》系列從此隕落,慢慢淡出了玩家們的視野……

如果大家有興趣,下次,我們就繼續來聊聊《恐龍危機3》的故事,還有之前的重製傳聞,感謝大家的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