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晨光絢麗的一個早晨,陽光透過窗戶,暖暖地落在建國路老字號“五芳齋”裡靠窗靜靜坐著的老謝身上,一箇中肉粽,一碗小餛飩。看看窗外人流漸漸增多的建國路,再看了下依舊有節律走動著的上海牌老手錶,輕微的滴答聲扣動著心絃,時光恍然如夢,像一首老歌……他迷上眼陷入沉思,享受著這悠閒的一刻。…

“師傅,來兩碗鮮肉湯圓!”一口大鍋裡,漂浮著一粒粒白白的糯米湯圓,一會兒長著角的鮮肉湯圓盛到了碗裡……老謝和女兒大飽口福……時間拉回到三十年前一個禮拜天的中午。

老謝家住在壇弄,平時在上海工作,今天禮拜天,準備去建國路上給寶貝女兒買買買。早上,父女倆出了壇弄口,往左拐是北京路,往右拐就是北麗橋頭,不過橋直走就是中基路。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北麗橋一帶俯視

今天是去建國路逛街,就得過北麗橋,北麗橋東北橋堍就是大名鼎鼎的陸稿薦熟食店,創辦於1935年的嘉興“老陸稿薦”,以醬鴨聞名。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北麗橋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陸稿薦

父女倆走過北麗橋,來到建國北路,建國北路當時嘉興人稱“北大街”, 清末民初就是全城的商業中心,據1929年出版的《嘉興新志》記載:“北大街有商戶280家。”而北大街正是如今建國路的雛形。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建國北路環城北路口

北麗橋南橋堍30米路西側,是童天成藥店,門面上方有一個老壽星和一頭鹿的雕塑,象徵福樂壽。童天成藥店是(1856)期間開的“來鳳堂藥店”, (1899)上海商人童樂國接盤,更名童天成藥店,自制膏、丹、丸、散,以“三才封髓丹”為最有名。(1998年因嘉興舊城改造,拆遷至建國中路。)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搬遷後的童天成藥店

童天成藥店對面是磁麻席總店,專營瓷器和草蓆、鐵鍋等生活用品,向南兩個門面是祥源漆店。再往南走就到水關橋了,中百公司就在水關橋的對面。說起中百公司老嘉興人都知道,也是當時嘉興最高的建築,是座四層樓的西洋建築,前身是永瑞興布店。

1949年後,這裡改為中百公司,它的南面半幢是1949年後續建的,當時在樓頂的一個屋中有個24寸的大彩電,可以直接接收上海的電視節目,在三十年前是多麼令人嚮往的地方。

中百公司彷彿是一座島,四周都是馬路,所以東面、北面、南面都是店的入口,它的西面就是荷花堤,很多附近居民經常會拿著大盆小盆去荷花堤運河邊洗衣服,堪稱一景。中百公司對面是韓同德鞋帽店,韓同德鞋帽店的隔壁是義泰南貨店,這裡後來是食品公司的醃臘商店。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建國路環城北路口的中百公司

說話間父女倆來到了建國路環城北路口,第一副食品店就坐落在路口東南角,副食品店是女兒最愛去的地方了,老謝當然也摸出鈔票給女兒買了愛吃糖果餅乾。第一副食品店面向環城北路的斜對面是個老虎灶(泡開水的場所),附近的居民時時成群結隊的來老虎灶泡開水,比自己生煤爐燒開水來的實惠。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老虎灶

張萃豐蜜餞門店後來就開在第一副食品店南側隔壁頭,第一副食品店對面是爿醬油店,老謝的油鹽醬醋基本都在這裡買,南側隔壁是爿小百貨店,再過二個門面是爿理髮店,理髮店斜對面是綢大祥布店,綢大祥對面就是於1915年開辦的非常引人注目,有著西洋派的建築風格的正春和綢布店。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建國路正春和綢布店

當時的布店結帳都是營業員開了票、收了錢之後,票和錢會被一起夾在夾子上,通過一根繩子滑到收銀臺。若找錢,也會如此滑回來。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布店收帳的場景

今天老謝要為女兒買布做新衣服的,正春和綢布店是必到的,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擠出布店,就想去斜對面的調劑商店(舊貨店)看看手錶。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建國路調劑商店

舊貨店開在建國路眾安橋北側一邊,眾安橋是建國路連接人民路的一個入口,過橋往東五、六十米右轉就是人民路了。當時人民路和建國路中間隔著一條河,靠河西側大多是建國路磚木結構的店面,河東側便是密密麻麻的居民房,這張圖應該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國路商業分佈及周邊的大致狀況。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建國路部分商業大致分佈情況

沒看中舊貨店的手錶,出了舊貨店又去對面的明星鐘錶店看手錶,還是沒看中。女兒說斜對面還有一家鐘錶店的,還是女兒的指引老謝終於買到了一塊價值100塊的上海牌手錶,這手錶至今還依舊跟著老謝不停的在走,瞧瞧咱這國貨才對得起質量二字!

給女兒買了布,老謝戴上了新表,走路精神倍加,瞬間就到了隔壁的鞋帽服裝商店,當時嘉興人都稱呼這店為十間頭門面,因為有十個連著的店門面而得名,裡面男女鞋、服裝衣帽、勞保用品應有盡有,反正買皮鞋似乎都到這裡買。女兒今天肯定又多了一雙鞋,高興無比。

十間頭門面對面是嘉興一家刻字店,刻字店隔壁是建國路三家藥店中的一家,蘭臺藥局, 藥局隔壁就是生生照相館,對於當時嘉興人來說拍照幾乎都在建國路上的生生照相館和天真照相館。

生生照相館開業於民國初年,文革時改名為紅衛照相館,文革時又改名為風光照相館。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生生照相館照片紙袋

天真照相館開業於民國,文革時改為紅旗照相館,文革時又改名為紅藝照相館。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天真照相館照片紙袋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中午了,父女二人都逛得餓了,前面就是復興湯糰店,在這裡父女倆大飽了口福。

老謝是個動手能力很強的人,久不在家,家裡的很多設備老化或壞了,今天既然到了五交化商店門口,豈能不進去採購點?五交化商店在建國路天寧寺街口北側,復興湯糰店正對面,是當時嘉興最大的五金、交電、化工等產品的綜合商店。

天寧寺街南側是很有名氣的清真菜館春華園,南側隔壁就是前面提到的天真照相館,老謝想著先去理髮,好了再跟女兒一起來天真照相合影。

路過天真照相館就到來女兒最愛來的兩家店,一家是天真照相館隔壁的大眾文化用品商店,另一家是文化用品店對面的新華書店。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建國路大眾文化用品商店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建國路新華書店

大眾文化用品商店的門面很長,當時裡面還有氣槍等可買,今天老謝給女兒買了一把口琴,拿著口琴的女兒帶著父親走進了對面的新華書店。小人書可以說是女兒的最愛,老謝有點緊張,擔心女兒會不會把店搬回家了……

花了一塊錢多買了幾本小人書,看看時間不早了,想著去新湧洲理髮的,就帶著女兒一路南行,很快到了塔弄口,塔弄北面是爿肉店,在往北是書場,今天沒有好的評彈,故路過沒進去看錶演。

塔弄往南就是五芳齋了,在外地人心目中,嘉興最有名的莫過於“南湖”和“五芳齋”了。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五芳齋的變遷

老謝應該算是目睹了五芳齋店的變遷史,從小到大不知道多少次進出五芳齋了,現在是翻造一新的五芳齋,今天是要買些五芳齋粽子送上海同事的,也是今天的任務之一。

出了五芳齋,對面是味香齋(副食品店),也算嘉興的老字號了,再往南就是新湧洲美髮美容廳,老謝來到了新湧洲美容美髮店,今天他要剪個精神點的頭髮。新湧洲樓上是女子部,主要燙髮,樓下男子部,有4排理髮椅。裡面的設施也都是一流的,椅子是包銅的寬大理髮椅,鏡子是進口的。根據行業中不成文的規定,技術最好的理髮師傅坐頭椅,依次類推。老謝走到了頭椅對應的師傅後面,坐著等待理髮。理髮師傅高超的技術和優良的服務態度不禁讓老謝心裡美滋滋的。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新湧洲美容美髮廳

剪好了頭髮的老謝顯得格外神清氣爽,老謝和女兒站在天真照相館精美的櫥窗外,決定進去拍張合影照片留作紀念,當然照片要過些時日才能拿到的。

走出天真照相館,就快到晚飯時間了,來到了勤儉路建國路口。

這裡是嘉興平時最熱鬧的路口,東北角是家副食品店,西北角是嘉興當時裝修很時尚的鴛鴦樓酒家,西南角是嘉興第二百貨商店,東南角是家水果的,空氣中飄著各種食物的香味。

許久不去“杏花村”了,老謝想著,便帶著女兒到了建國路勤儉路口的杏花村線粉店,叫上一碗熱騰騰的肺葉粉絲湯,再來上一碗甜酒釀,父女倆愜意地享受著這美妙的晚餐。

……

“老先生,你好,請問這邊上有人嗎?”老謝睜開模糊的雙眼,這才發現剛才自己的一覺揚州夢,他回到了自己的過去,回到了那條陪伴自己長大的建國路,那時樸實的街坊,老舊的商鋪,簡單而美好。如今眼前的建國路,早已不復當年模樣……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知青下鄉遊行路過建國路(正春和布店附近)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建國路中山路口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待拆遷中的建國路西側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1984年7月中山路建國路口


夢迴三十年前·建國路 | 記錄了嘉興商業歷史興衰榮辱與底蘊

1991年建國路中山路口

從前的建國路南起中山路,北接北麗橋,長八百八十五米,寬九米。舊時南段稱大落北,北段稱北大街,抗戰期間,沿路房屋多被日寇燒燬。童天成、正春和、綸華、四明堂、春華園、韓同德、稻香村、震泰甡、宏光、吳震懋、久大、五芳齋、志來福、泗湘池、中百公司、十間頭門面……這些老店大都已在歲月流逝中像煙霧一樣隨風飄去,但依然是很多人珍貴的記憶。

建國路作為嘉興歷史和商業的載體,真實地記錄了一個地方的興衰榮辱,積澱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也體現出嘉興人的精神追求。

建國路於你,有沒有值得回憶的故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