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猶太人自稱“哈爾濱人”,感謝中國收留,曾為東北做過貢獻


在哈爾濱道里區通江街82號,一座紅色的西式建築默默地屹立在城市街頭,這座很少被遊客光顧的建築便是猶太曆史文化博物館,它的前身便是哈爾濱猶太新會堂。

這座由猶太人自己設計,中國工人幫忙修建的老會堂,於1909年的寒冬落成。建成之後它可以同時容納800人左右同時做禮拜,是哈爾濱境內最大的猶太人建築之一。

後教堂在1931年遭遇大火摧毀,猶太人便於當年重新修復成功。現存的建築,是幾年前哈爾濱為保護文物花巨資重新修建而成,現作為猶太人在哈爾濱的歷史文化博物館。可能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麼一個西亞地區的民族會遠到中國?

眾所周知19世紀末期,俄國打開了中國的東北大門,這一時期不少俄籍猶太人沿著鐵路來到哈爾濱。在哈爾濱的猶太人很快就發現,比起西方普遍的反猶傾向,中國人對猶太人並沒有區分對待,即使到了今天以勤勞智慧著稱的中國人,也十分讚賞猶太人的各項成就。

自被羅馬帝國滅國後,猶太人分散在歐洲各地,無國可歸的他們渴望有一片一視同仁的土地。隨著越來越多的猶太人口口相傳,分散在俄國、德國等國的猶太人來到了中國的哈爾濱。20世紀在哈爾濱最高峰的猶太人人數,超過了2.5萬人。圖,原哈爾濱猶太人遷徙圖


善於經商的猶太人,很快就發現了東北地區的商機。富有的猶太人在哈爾濱開設了大量的商鋪、工廠、銀行。這對於古老的東北而言,先進的營商思想刺激了其迅速向工業方向轉變。到二戰期間,東北能夠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工業地區之一,與猶太人的貢獻有離不開的關係。

比起歐洲地區慘遭屠戮的猶太人,在哈爾濱生活便就猶如天堂一般,特別是中國人對猶太人的友好關照。所以哪怕後來的猶太人離開中國,分散在世界各地,人們也常常稱自己為“哈爾濱人”,對於曾經收留過自己的中國,人們是發自內心的感謝。

20世紀哈爾濱是遠東地區猶太人最大的聚集地,但今天的哈爾濱已看不到一位猶太人居民。上個世紀東北淪陷,猶太人經營了半個多世紀的成果,基本被日軍奪取,許多猶太人受不住日本壓榨,被迫離開。二戰結束後蘇聯又出兵東北,剩下的猶太人不是抓就是逃。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最後一位在哈爾濱的猶太人去世,這座城市就再無猶太人居住。


這段長達百年的歷史,都留在了這座歷史博物館內,它記錄著猶太人在哈爾濱的生活,以及和中國人的深厚友誼。不過因為鮮為人知,博物館平常時間鮮少有遊客光顧,看起來十分冷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