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豆豆&爆米花,二月二的標配,你吃了嗎?


炒豆豆&爆米花,二月二的標配,你吃了嗎?

“二月二,龍抬頭,家家戶戶炒豆豆,你一把,我一把,剩下這把喂螞蚱,螞蚱撐得伸了腿,喜得小孩咧著嘴。”小時候,每到二月二,村裡的小朋友都會每人端著一碗炒豆豆,有豌豆、黃豆、黑豆等。聽大人們說:“這叫癟跳蚤,吃了炒的豆子,今年家裡沒有跳蚤,跳蚤也不會叮咬吃了豆豆的人。”因此孩子們都特別的喜歡吃。

炒豆豆&爆米花,二月二的標配,你吃了嗎?

這一天,還要吃爆米花,不管是村裡還是街道上,到處都有米花爺爺在爆米花,每家每戶都要去給自己家的孩子爆米花,有玉米花,大米花,還有黃豆也可以。

炒豆豆&爆米花,二月二的標配,你吃了嗎?


炒豆豆&爆米花,二月二的標配,你吃了嗎?

為什麼要吃爆米花呢?在我國北方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據說,因龍王違背玉皇大帝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的旨意,私自為人間降雨。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次年農曆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裡供上開了花的"金豆"。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從此,民間形成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炒豆豆&爆米花,二月二的標配,你吃了嗎?

龍抬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這一天的相關的活動很多,由於地域不同,全國各地的風俗也各有差異。寧夏在吃食的習俗上,除了炒豆豆和爆米花之外,眾所周知的,就要數剃龍頭和吃龍食了。

炒豆豆&爆米花,二月二的標配,你吃了嗎?

剃龍頭

炒豆豆&爆米花,二月二的標配,你吃了嗎?

農曆二月初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故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吃龍食

炒豆豆&爆米花,二月二的標配,你吃了嗎?


炒豆豆&爆米花,二月二的標配,你吃了嗎?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寧夏漢族人民還有"龍抬頭,吃豬頭"的習慣。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