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來歷,吃什麼才地道?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又名上元節,燈節, 是農業社會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因此也稱為“過小年”。

據考證元宵節起源於漢代, 相傳是大將周勃在正月十五平定了諸呂之亂,當時的漢文帝為了慶祝,就開始每年正月十五舉行慶祝,於民同樂祈求國泰民安。這兩千年前開始的節慶,一直延續至今。

元宵節的亮點,在於各種花燈的展示而舉辦的元宵燈會,燈會活動中還有古代文人一直熱衷的猜燈謎。近幾年內地的元宵燈會辦的越來越沒意思了,反而國外各唐人街往往把元宵燈會變成春節真正的慶典。

不過我國吃貨輩出,吃的傳統還是保留下來了,我是北方人,自小吃的自然是元宵,大概12,13歲之後在超市裡發現了速凍湯圓,當時我爸媽還跟我說湯圓和元宵是一樣的,只是北方人叫元宵,南方人叫湯圓。但我第一次吃湯圓我就覺得比元宵好吃,對父母的話表示懷疑。長大後更是知道了元宵和湯圓的區別。 元宵是將餡斜切成小塊然後用放有面粉的竹篩不停搖滾而成圓形;湯圓則是用手包揉成圓形,因此也叫糰子,或圓子。

元宵或湯圓的餡料可以千變萬化,但好吃的還是傳統裡的黑芝麻餡

,創新裡的個人以為只有巧克力餡可取。湯圓的湯底除了白湯也有多種形式,上海的酒釀湯圓和臺灣的豆沙湯底湯圓也都是很美味的,在家自制也很容易,不妨試試。


元宵節的來歷,吃什麼才地道?

黑芝麻餡,酒釀湯底打上一個蛋花,好吃


元宵節的來歷,吃什麼才地道?

巧克力餡,巧克力切成小方塊,直接一包,省事又好吃

最後給大家出個燈謎, “一直紅杏出牆來” 打一個古代的官員職位。 謎底在評論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