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抑鬱症了!網友:孩子動不動就抑鬱,做父母的沒法活

前陣子工作室做了一場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知識普及講座。一位媽媽慕名而來。她的孩子已經抑鬱嚴重,現在正在服藥。她來其實是想看看我們否能夠幫助她的孩子。

她說當孩子說自己抑鬱的時候,她根本沒有在意,她覺得孩子是在撒嬌。因為孩子從小到大很安逸,沒有過什麼大風大浪,一切都被安排的很好。應該沒有什麼事情讓她想不開。孩子在初中以前一直很乖巧,學習優秀,老師表揚。但是初中以後,就開始請假,害怕去學校。孩子上的是一所非常嚴格的重點學校,現在沒辦法上學了。一直很陽光很乖巧的孩子說她抑鬱了,誰會相信呢?

抑鬱狀態已經成為初高中孩子嚴重的心理問題。

大多孩子出現這狀態的時候父母並不會在意,以為孩子不懂事,是一時不開心,相信孩子不久就會好起來的。

豈不知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做的事及時給予孩子幫助,及時干預,讓孩子儘早脫離這種不適應狀態。

一個高中生因為家庭的屢次變故,3歲母親棄他而去,至今沒有音信,父親在他6年級的時候,酒精中毒身亡,死在自己的老家。

後來到縣城讀書,和姑姑住在一起,但畢竟不是一家,所以少言少語。初中後伯父家居住,伯母潑辣無忌,常常叫他做事,他自然有寄人籬下之感。

後來又搬家到二伯家,和爺爺住在一起。但是很不幸,很愛他的爺爺,卻也在一天夜裡他放學回家時,心梗去世。

留下他不知道要到哪裡去,當時他覺得世界為什麼這樣殘忍拋棄他。他開始不說話,對他人總是戰戰兢兢。連煤氣開不了他都不敢叫人,只在那裡走來走去。

姑姑知道後,不得不將他帶來諮詢。還好及時,他能夠打開心扉。但是由於時間較短,並沒有能夠處理完他的創傷。

高一男生,第一個學期還沒有結束,就不想上學。他和媽媽說他想自殺。媽媽沒在意,覺得不會有問題,拖延了很長時間。

但是孩子每週都請假。最後不得不帶他去腦科醫院做檢查,結果是重度抑鬱。

其實孩子在很早的時候,家庭就發生變故,父母吵架厲害,父親常年不在家。母親脾氣暴在。

在孩子3歲時兩人離婚。離婚後各自又有了婚姻。但是母親找的對象也很不理想,他們吵架,動武。有一次竟然拿刀出來,孩子情急之下報了警。在動盪的家庭中,孩子的身心受到巨大的重創。

孩子在小學一直很乖巧,父母們都覺得他不會有什麼。但是孩子描述,在小學的時候就有過被母親吼,說很難聽的話,他當時就想自殺。

但是這個事情如果不是諮詢,或許沒有人會知道。後來是初中的時候也有過想自殺的念頭,因為一個好朋友無緣無故的和他斷交了。上高中,與老師關係密切。

因為不想參加軍訓,那個孩子和老師對幹起來。不理那個女老師。那老師把事情告訴了他的媽媽。

媽媽批評了他,他覺得老師和媽媽都是針對他的,所以又有了想自殺的念頭。後來來諮詢時覺得自己沒有存在的意義。

當然還有很多的抑鬱案例,有一個女孩初三,現在正在服藥。父母一致認為沒有給孩子任何壓力,但是卻不知打孩子內心的想法。

在家對孩子很寵溺。小時候時時表揚。孩子很乖,沒有什麼不良習慣。但是初中後開始人際關係不良,不能適應學校的生活。

一去學校就害怕同學的眼光。現在無法上學,休學在家。其實媽媽早就和諮詢師有過交流但不願意下決心進行干預。媽媽本身就很焦慮。安全感也很不足。

抑鬱似乎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戕害青少年成長的殺手。越來越多的孩子陷入這種抑鬱的魔抓中,前天剛上班,就有老師說有一個孩子跳了。

痛心之餘不經讓人寒心父母們在做父母這件事上的責任心。

抑鬱其實是每個人都有的狀態,但是有的孩子為什麼走不出來,大多是受到了來自家長的生活影響。

關注青少年的狀態,抑鬱是一個很好的警示信號!但大多父母沒有解讀正確對這個信號。

媽,我抑鬱症了!網友:孩子動不動就抑鬱,做父母的沒法活

孩子說抑鬱是在向父母伸出的求救之手

當孩子告訴你,我抑鬱了,父母應該停下來,和孩子好好的談一談。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受到了哪些影響。哪些事情讓他感受到了壓力,哪些事情對他來說他無法接受。

比如在遭遇重大創傷的時候,我們需要及時的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不要給孩子留下後遺症。

孩子在每個成長的階段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事件,有些事情他無法跨越然後用抑鬱的狀態表現出來。

細心的父母如果能夠捕捉這種信號孩子一般就很容易走出困境。

很多抑鬱的開始,只要父母能夠靜心聽取孩子的表達,及時修正自己的行為,給孩子一個自我的機會,幫助他走出迷惑的處境,往往都能很快解決抑鬱的問題。

媽,我抑鬱症了!網友:孩子動不動就抑鬱,做父母的沒法活

父母誤讀孩子的求助信號導致嚴重後果

大多有問題的孩子都因為父母沒有將問題處理在問題的發展的萌芽狀態,以致延誤問題處理的最佳時機,造成嚴重問題難處理。

有的父母安全感不足,錯誤的認為孩子抑鬱是孩子不夠勇敢的表現。所以強制孩子面對自己很難應對的困境。例如有一個家長,她什麼都擔心。

因為自己很膽小,很不安。所以孩子在學校有什麼事情就會特別的憂慮。

孩子有些什麼事情和她說,她給予的多的是負面的擔心,常常說你這樣這樣那可怎麼辦。父母不能給孩子有力的支持。

孩子說一兩次後就不再說了。其實孩子說自己遇到的困難是希望父母能夠幫助他們,但是父母卻沒有意識到,最後孩子抑鬱了,但父母卻不知道是自己沒有抓住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而導致了嚴重後果。

有些父母比較強勢,孩子不能自由表達自己。所以以抑鬱來保護自我,然而父母卻以為是孩子在聽話,直到孩子以死相逼不去學校,他們強勢才稍微緩一緩。

但是那個強勢無時不跟隨著孩子,連來做諮詢都強勢的干預諮詢師。有的父母要求說,你能不能幫我說服他不要休學。他們希望通過諮詢師來控制自己的孩子。

有一些孩子,抑鬱了很長時間,自己找不到幫助孩子的辦法,又捨不得尋找專業老師幫助。

孩子最好的學習時光因為不能及時走出心靈的陰影而延誤。看著那麼多孩子抑鬱,不禁心寒父母們那些養育中的冷漠力量。

媽,我抑鬱症了!網友:孩子動不動就抑鬱,做父母的沒法活


父母如何避免孩子的抑鬱?下面來給大家幾點建議:

1. 能夠和孩子自由融洽的相處,有生活的幽默感。

父母和孩子相處要有親密感,親密感是孩子依託家庭,獲取感情的基礎。如果一個母親憎恨自己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就會貶低自己,就不能很好的表達自我。

所以在家庭中我們應該有身體上的接觸。我常常擁抱我的孩子,孩子和我很親近,他們在很脆弱的時候常常願意來我這裡獲取安撫。

有時候我們會和孩子開玩笑,在玩笑中我們會把一些負面的情緒化解掉。幽默感有時候是我們調解人際關係的最佳方式,沒有幽默感的家庭往往是很沉重的。沒有安全感的。

有安全感的家庭,孩子就像擁有了一艘航空母艦,在他受傷或受挫時,他會想到你,他知道父母是他們前進的力量。

他們因為父母的支持而獲得走出困境的動力。所以創建融洽的家庭氛圍,幽默的化解矛盾,孩子會更加放鬆自己,抑鬱自然遠離。

媽,我抑鬱症了!網友:孩子動不動就抑鬱,做父母的沒法活


2、能夠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

沒有人不希望別人瞭解自己,因為被理解是每個人獲得他人認可的方式和途徑。

如果連自己的朝夕相處的孩子都不能瞭解,那麼這個父母你是做得很失敗的。有的父母說我是放養型家長,孩子的一切都由他自己做,我什麼都不管。

其實這種對孩子需求無知,興趣愛好都不知道的家長,是沒有責任的,是不合格的父母。

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你才能瞭解孩子的內心。在支持孩子的過程中,他獲得是更多的認可和肯定,他會充滿力量的去表現自我。

多數抑鬱的孩子說,父母根本不理解他們。我的一個高一孩子想攝影,但是父母說學習為首,那些東西浪費時間。他又想做繪圖設計,父母又反對。

來諮詢時說,我連一點興趣愛好都不允許,你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媽,我抑鬱症了!網友:孩子動不動就抑鬱,做父母的沒法活


3、能夠包容孩子的缺點。

世界上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那種追求完美的父母常常會帶出抑鬱的孩子。

孩子的缺點其實不是孩子天生的,一定是家庭的養育導致的。

所以父母在指責孩子的毛病時可能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導致了孩子毛病的養成。

但是如果孩子已經有一些小毛病,我們也不必耿耿於懷,放過那些小瑕疵。給孩子一些包容,給他改進的機會。

這是避免與孩子衝突,避免孩子抑鬱需要考慮。一個寬鬆的,有愛的家庭,抑鬱是可以避免的。

媽,我抑鬱症了!網友:孩子動不動就抑鬱,做父母的沒法活


4、和孩子共建休閒時光

沒有共同的連接時間,你和孩子的情感就會因為生活的繁忙而掉鏈,沒感情基礎的養育是無力的。

所以時刻要記得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共同時光的重要性。我和孩子每月要出門去喝一次咖啡,這個時間裡他們可以隨便點吃自己喜歡的美食。

這種時光既促進他們的自主性,又促進親情的深度,既休閒又娛樂何樂不為呢。

5、家庭富有儀式感

儀式感是家庭一種給予孩子情感連接的又一種重要方式。我的孩子需要的安撫的時候他們常常過來索取擁抱。這種儀式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實行。

那時孩子比較小,正處於感覺運動期,他們身體的感覺是很敏感的。我那時每次下班回來打開門,第一就是和孩子擁抱。

然後在他的耳朵邊說悄悄話:媽媽想你了。後來孩子也學會了這一套,幼兒園回來首先會和我擁抱一下。

現在雖然不再每天擁抱,但是孩子心情不好或者情緒低落的時候,他就會跑過和我擁抱。這種儀式成為他緩解焦慮和抑鬱的方式。

當然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創建的儀式,只要是家庭成員認可的。比如,搞家庭聚會,按時打電話問候家人,贈送禮物,過節走親戚等等,都可以建立起強大的心靈後備力。

當孩子有抑鬱狀態時,就可以用這些人,這些方式去緩解他們的困境。

媽,我抑鬱症了!網友:孩子動不動就抑鬱,做父母的沒法活

關於孩子的養育你還有哪些好的聯繫,快來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