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成立的第一支騎兵支隊,司令和政委授中將,參謀長未授軍銜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

“遠看是高山,近走似平川。騎馬一奔子,走路兩三天”

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在內蒙大青山地區廣為流傳的一句順口溜,這幾句話反映了大青山的地形特點,也就是地勢開闊,適合騎兵作戰,而抗戰初期我軍以步兵為主,說明了我以步兵與敵人騎兵作戰的困難。

八路軍成立的第一支騎兵支隊,司令和政委授中將,參謀長未授軍銜

在抗戰中,在大青山地區有多種軍事力量,有偽軍、國民黨的自衛軍和土匪,他們都是騎兵,而我軍120師的部隊到達這裡後成立了大青山支隊,但主要都是步兵,難以適應對敵作戰的需要,於是決定將大青山支隊改名為大青山騎兵支隊。

1940年2月,大青山支隊正式成立,他是八路軍的第一支騎兵支隊,其負責人主要有4位,司令員姚喆、政治委員張達志、參謀長陳剛、政治部主任彭德大。

八路軍成立的第一支騎兵支隊,司令和政委授中將,參謀長未授軍銜

司令員姚喆,於1906年8月出生於湖南省邵陽縣第二區永安鄉橫塘衝村(今邵陽市雙清區渡頭橋鎮光輝村)的一戶中農家庭,是4個負責人中年齡最大的,他1925年11月加入農民協會,翌年任鄉農協主席,1928年參加了彭德懷、騰代遠領導的平江起義,隨後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由於表現出色,很快便加入中國共產黨。

八路軍成立的第一支騎兵支隊,司令和政委授中將,參謀長未授軍銜

他於1929年8月便提升至紅五軍第四縱隊大隊長,在井岡山的革命鬥爭中,他參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圍剿”作戰,並參加了震驚中外的二萬五千里長徵,1936年4月至1937年8月調任中國人民抗日紅軍陝甘獨立師師長。紅軍改編成編成八路軍後,他被任命為第120師第358旅參謀長,帶領一支部隊到大青山地區,建立了大青山支隊。

解放戰爭中,他曾任西北野戰軍第八縱隊司令員、軍第一野戰軍第八軍軍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後來他曾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1979年5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歲。

八路軍成立的第一支騎兵支隊,司令和政委授中將,參謀長未授軍銜

政治委員張達志,於1911年出生於陝西葭縣(今佳縣),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葭縣縣委書記、陝北特委委員,1934年冬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後任紅27軍84師政治委員兼1團政治委員,紅15軍團81師政治委員、78師政治委員等職。

在解放戰爭中,他曾任陝北軍區司令員、第一野戰軍第四軍軍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於1969年11月至1977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1992年1月15日,張達志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1歲。

八路軍成立的第一支騎兵支隊,司令和政委授中將,參謀長未授軍銜

參謀長陳剛,1913年生,湖北省漢川縣人。1929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紅二方面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從戰士一直提升至團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抗戰後他隨120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歷任358旅715團3營營長、大青山騎兵支隊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在解放戰爭中,他曾任過軍分區司令員,但是他沒有參加授銜,1988年被授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0年11月19日在成都逝世,終年78歲。

八路軍成立的第一支騎兵支隊,司令和政委授中將,參謀長未授軍銜

政治部主任彭德大,於1914年出生,江西省吉安人,1928年參加游擊隊,1930年10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先後在紅十二軍、紅九軍團政治部任文書、秘書、幹事等職,參加了長征。到達陝北後,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7年秋畢業。10月,任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第七一五團第一營教導員,之後任大青山騎兵支隊政治部主任,1940年3月,他參與組織綏西地區反頑鬥爭,3月12日在綏遠省武川縣後堖包戰鬥中犧牲。

八路軍成立的第一支騎兵支隊,司令和政委授中將,參謀長未授軍銜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