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育,屬於這6類教師!老師,你準備好了嗎?

新學期馬上就要開始了,老師們準備好了嗎?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著名教育學者袁振國教授,對未來教師轉型有這幾點判斷!

面對未來教育,教師職業要關注哪6個方面?教師角色如何改變?快來看看吧!

未來教育,屬於這6類教師!老師,你準備好了嗎?

圖:未來教育

1.缺點轉化師:讓孩子的特點變成閃光點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質與特點,有些特點可能被我們定義為缺點,比如好動、調皮。但是我們並不能簡單地將一個孩子的特質定義為優點或者缺點,一些貌似缺點的特質可能在某些地方和時機就變成了優點,甚至閃光點。比如“上課的時候愛說話”是一種缺點,但是如果把它引導到課下,那麼它就成為了給別的同學歡樂源泉以及為自己排解壓力的工具。

所以,老師和家長們應該善於引導,讓孩子的優點進一步擴大,把孩子的一些所謂的“缺點”引導到對的地方,變成孩子的閃光點。我們的教育不應該是讓每個人都相同,而是讓每個人更加不同。

2.綜合評價師:不是隻有好成績才是好孩子

現如今,有一些評價方式把人異化成了不同的等級,不合理,也不正確。人才沒有高低,教師有教師的評價標準,明星有明星的評價標準,所以不同行業也應該有不同的評價標準。

以往在學校裡,老師和家長會更多地把學習成績當作評價孩子的主要標準,但是這種觀念卻是錯誤的,也應該被摒棄。未來,我們教師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中不應只看成績,也應該關注他們的個人品質、興趣愛好、人際交往能力等等,這樣綜合而全面的評價才是我們需要的,才是有意義的。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特定領域的頂尖人士是不可能的,只要對社會有所貢獻,就是人才。

3.私房菜廚師:幫學生找到自己最愛的那盤“菜”

如果在請客吃飯的場景下,怎樣才能讓所有人的需求都得到滿足呢?自助餐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成了最佳的選擇。自助餐裡有上百種菜品,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我們的教育目標就是讓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最喜歡吃的那盤“菜”。

教師和學校也應該儘量提供足夠多的選擇給學生,這樣才有助於學生需求的滿足,也有利於其特長的養成。現如今,不同教育層次都已經開始了相應的改革,目前小初高中階段的各個學校都正在爭取開設多門選修課來給學生選擇。這也就意味著老師需要向學生提供更多的課程,關注學生更多的需求,這對教師的知識面和能力都是挑戰。

4.實踐動議師:讓孩子成為組織者、策劃者、實施者

有的老師和家長認為社團活動是高中、大學的專利,其實不是。不僅僅是大學,小初高也應該讓學生開展屬於自己的社團活動,並且在社團活動之中要讓孩子成為社團活動的組織者、策劃者和實施者。讓孩子自己設計、構思、招募,並且維持一個社團的正常運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得到豐富的鍛鍊。社團活動可以多種多樣,之前有個小學除了各種興趣社團,甚至還出現了刷牙社。總之,讓每個人在社團裡面找到自己的樂趣,讓每個人都能表現自己。

除了社團這種活動,把這種模式引入到我們日常的學習與課間生活中也是很必要的,但是具體操作還需要我們老師來進行相應的嘗試。

5.心靈按摩師:從傳統的講授者成為孩子的夥伴

在以往傳統教育之中,老師只是一個單純的講授者,這種角色過於單一,遠遠不能滿足新時期促進孩子多元化發展、自由化發展的要求。

在新時代中,我們要集導演、對話者、夥伴、心靈導師多種角色為一身,更多地對孩子以平等的姿態進行引導,改變以往一味向下輸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發揮自己的長處,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讓他們擁有自己的人生規劃。

6.智能協作師:投入技術懷抱,機械性工作交給“機器人”

隨著諸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不久之後的教育將演變為“智慧教師”與人類教師共同協作進行教學。雖然人工智能進入到了我們的教育行業,承擔起老師的部分任務,但是並不會取代老師的位置。

我們教師要敢於將批改作業等重複性的簡單工作放手給機器,自己則去從事一些機器無法完成的工作,諸如對孩子的引導以及對學生心理的關注。所以,我們現在也需要對人工智能有個大致的認識,接受它,並且學習使用它,這是對老師提出的一項新要求。

總之,老師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教育改革給我們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個老師也都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在我們教師群體的努力之下,相信迎來的必然是一個所有孩子自由發展、全面發展的新時代。


更多教育資訊詳情請點擊上方關注或關注微信公眾號:小學教案網(ID:xxjaww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