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滔滔小清河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禮樂文化,奠定了中國成為“禮樂之邦”。仁、義、禮、廉政、孝忠……華夏兒女身上的優良品德順著脈脈流淌的小清河,在齊魯大地上孕育生髮,綿延傳承。“泰山奶奶”碧霞元君,萬家憂樂在心頭的范文正公,治水先人宋彥德、遊百川,賣身葬父的董永……一代代生長在在濱州的先賢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

禮樂滔滔小清河

濱州範公祠地處濱州市鄒平縣境內長山城南,孝婦河畔,與趙執信別墅(因園)南北鄰立,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享堂,始建於明代。其建築以範泉為中心,清新幽雅,肅穆巍然。 站酷海洛/供圖

子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位於山東省北部的濱州,身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北擁渤海,黃河橫貫,既有滔滔江水的博大寬厚,也有小清河含情脈脈的浸潤。小清河,其幹流全長237公里,流域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約佔山東省總面積的1/15。小清河上段與黃河平行,下段與支脈河並流,北側並無較大支流匯入,西南側則支流眾多,有鉅野河、漯河、繡江河、孝婦河、勝利河、杏花溝和淄河等,形成半羽毛狀水系。

這裡是齊文化的發祥地,也深受毗鄰之地魯文化的薰染。回顧堯舜文武,人們樂觀而務實。縱看齊魯大地,孔老夫子把中庸之道,整合架構,世代傳承。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是儒家正統思想的高度凝練。廉政而長久,孝忠以修身,則為齊地文化寫下注腳。禮樂思想順著小清河的潺潺流水,以涓涓細流的溫情姿態,靜默相守,撫育無數才人將士。

禮樂滔滔小清河

仁者,愛人也。

儒家思想的中心,即為無比精煉的“仁”字。它默然卻亙古地熔鑄在歷史長河中,中華兒女的血液裡無不流淌著仁愛的光輝。

禮樂滔滔小清河

泰山雪景 亓偉東/攝影

相傳宋朝李家村有一官員,家中有兩位長工,夫妻二人名喚劉碧君、李榮霞。夫婦二人恩愛相守,喜得一女,女娃生得冰清玉潔,玲瓏剔透,故取名時各擇父母名字中的一字,喚作碧霞,這便是赫赫有名的碧霞元君了。碧霞元君天資聰穎,又有慧心,3歲精通四書五經,琴棋書畫,且善意待人,溫婉可愛。孰料碧霞7歲時,一場洪水突降於濱州,看著百姓苦不堪言,無家可歸,碧霞痛苦不迭,仰天大喊:“以我的生命換取這方人民的平安吧!”奇蹟真的發生了,只見洪水來勢漸退,一點點地落了下去,百姓們驚歎之餘,更感念上蒼和碧霞救護。

禮樂滔滔小清河

中國民間向來有“北元君,南媽祖”的說法,“元君”即碧霞元君,全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奶奶”。其普度眾生,捨己為人,是道教中的山神信仰形象。彭濤/攝影

三日之後,碧霞應諾,歸位於天,其父母和濱州百姓失聲痛哭。看到村民們錐心之痛的場景,碧霞不忍,告知父母:“小女將被派去做泰山之神,如需我相助,可到山腳下呼喚我的名字,我便知是家鄉故人。”

碧霞元君的故里李家莊為了紀念她而改名為“劉木皂村”。“劉” 乃碧霞元君父親之姓;“木”乃碧霞元君母親之姓“李”,因失子故取其字“木”;“皂”乃碧霞元君歸位時辰在白天,年齡為七歲,故為“皂”。這座至今坐落在濱州市濱北鎮的村子,恬淡又靜謐,人民無不時時感懷碧霞元君仁愛救民、善良無私的優秀品質。

禮樂滔滔小清河

泰山之上的碧霞元君祠香火旺盛 亓偉東/攝影

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少年時期曾在濱州鄒平縣讀書的范仲淹心懷蒼生,為儒家的仁愛思想總結出這句千古名言。碧霞元君的傳說縱然是傳說,卻像那汩汩而流的小清河一樣,無休止地向前,帶著最澄澈明淨的情感,將仁的思想推向日新月異的時代。

未完待續

下期預告:義


聯繫人:劉豔飛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聯繫人:王瑞琨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