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智慧開釋:一切過程必結束於實踐之中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一切過程必結束於實踐之中


所謂學問,在於治事,事不治,縱學無益;所謂佛法,在於治心,心不治,縱修無成。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曾將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望改以現代文,當做自己的人生目標:一者禮敬諸佛,我願自今以後實踐人格的尊重;二者稱讚如來,我願自今以後實踐語言的讚美;三者廣修供養,我願自今以後實踐心意的佈施;四者懺悔業障,我願自今以後實踐行為的改進;五者隨喜功德,我願自今以後實踐善事的資助;六者請轉法論,我願自今以後實踐佛法的弘傳;七者請佛住世,我願自今以後實踐聖賢的保護;八者常隨佛學,我願自今以後實踐真理的追隨;九者恆順眾生,我願自今以後實踐民意的重視;十者普皆供養,我願自今以後實踐圓滿的功德。

大師有十大誓願,而最後一樁卻歸於對圓滿功德的實踐。一切過程都必將結束於實踐之中,學習亦是如此。星雲大師通過實證才洞悉佛法的真諦,每個有所成就的人,一定是在實踐的土壤上收穫他成功的果實的。沒有實踐,得到的不過是鏡花水月,一碰便破了;沒有實踐,一切終歸是虛妄,終歸是荒誕的想象。人生,必須去實踐才能得到真正的收穫。

只有在生活實踐中自悟自證,才能獲得禪旨的真諦;只有在生活實踐中反覆驗證,才能真正修成正果。世間的事正如玄奘法師的一句名言所說的那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那些只知道一味空想、與現實脫節的不思進取之人,是永遠不會理解人生真諦的:滿腹經綸卻不知如何運用的人被稱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樣的"矮子"很多,既有趙括紙上談兵成為千年笑柄,又有馬謖痛失街亭萬古遺恨。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一切過程必結束於實踐之中


哲學家問船伕:"你懂數學嗎?"

"不懂。"船伕說。

"你的生命的價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學家說。

"你懂哲學嗎?"

"更不懂。"

哲學家感慨的:"那你的生命價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個巨浪把船打翻,哲學家掉在河裡。

船伕問:"你會游泳嗎?"

"不會,不會!"

船伕說:"那你的生命價值就失去了全部!"


正所謂"不聞不若見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行,既是行動,也是行走,行動是一種隨時而發的實踐,行走是永遠身在途中的狀態,也就是說,修行與學習相伴相隨,永遠都不會停止。


唐代的智閒和尚曾靈佑禪師為師,有一次,靈佑問智閒:"你還在孃胎裡的時候,在做什麼事呢?"

"還在孃胎裡的時候,能做什麼事呢?"他冥思苦想,無言以對,於是說:"弟子愚鈍,請師父賜教!"

靈佑笑著說:"我不能說,我想聽的是你的見解。"

智閒只好回去,翻箱倒櫃查閱經典,但沒有一本書是有用的。他這才感悟道:"本以為飽讀詩書就可以體味佛法,參透人生的哲理,不想都是一場空啊!"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一切過程必結束於實踐之中

灰心之餘,智閒一把火將佛籍經典全部燒掉了,併發誓說:"從今以後再也不學佛法了,省得浪費力氣!"於是他前去辭別靈佑禪師,準備下山,禪師沒有任何安慰他的話,也沒有挽留他,任他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智閒來到一個破損的寺廟裡,還過著和原來一樣的生活,但心裡總是放不下禪師問他的話。有一天,他隨便把一片碎瓦塊拋了出去,瓦塊打到一棵竹子上,竹子發出了清脆的聲音。智閒腦中突然一片空明,內心澎湃。他感到了一種從未體驗過的顫抖和喜悅,體驗到了禪悟的境界。

他終於醒悟了:"只有在生活實踐中自悟自證,才能獲得禪旨的真諦。"於是他立即趕到靈佑禪師身邊說:"禪師如果當時為我說破了題意,我今天怎麼會體會到頓悟的感覺呢?"


真正的學禪絕不僅僅是參參禪,念幾句彌陀,更在於參悟禪宗道理,在於以慈悲的"行"來實踐開悟的"知"。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紙上得未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無論是自己在經典中學到,還是由聖人大德告知,都不是真正的懂得,仍然需要通過親身實踐來參悟。

佛法是需要修證的,一個人去修證、實踐佛法不一定能成佛,但一個不去修證、實踐的學佛者則絕不可能獲得解脫。星雲大師主張人要實踐的原因也是在此。

劉勰曾在《文心雕龍》中說:"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練習一千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一千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做個鑑賞家,也要多觀察實物,紙上談兵是不行的。所以,並非埋頭死讀書,讀書破萬卷與在讀書中實踐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如此,學習才能多有所獲。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一切過程必結束於實踐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