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創業,農業產業化企業如何才能實現盈利?

目前,農業產業化企業要想提高盈利水平面臨以下幾個難題:一、農業的生產週期長,這是自然規律。二、因為各種原因,農業資產的流動性比較差,投入到農業土地上的資產很難流通起來。三、勞動力短缺,有素質的勞動力缺少培訓。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為了解決以上幾個難題,通過多年的生產經營實踐,摸索出了五點。

第一、作為農業產業化企業一定要做到單一品種規模化

  只有在一、兩個單項的品種中實現大規模的生產,才能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降低培訓費用,增加產品的品質,才能真正跟銷售平臺、銷售市場實現對接。對農業生產來講,一個品種就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一個黃瓜,一個人一輩子只能研究其中幾個品種,但是黃瓜有那麼多種品種。番茄呢,這是蔬菜,還有花卉、還有果樹,所以一個企業不可能做太多,所以單一品種規模化,將同一產業做精做細。


在農村創業,農業產業化企業如何才能實現盈利?

第二、農業園區設施化

  農業的園區一定要實現設施化生產。大家都是做設施農業的,所以對壽光非常熟悉,也經常到那裡開會。只有農業生產設施化,才能真正做到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有效環境保護,才能真正做到水肥一體化過程控制,才能量體裁衣,保障環境的同時適當地調配農業生產的週期,出產的時間,來跟市場對接,才能真正保證品質。所以,園區生產必須要設施化,如果沒有設施化的生產,企業就沒有辦法有效地穩定地完成市場的訂單。


在農村創業,農業產業化企業如何才能實現盈利?

第三、農業的生產技術一定要科技化

  農業產業化企業一定不能用原始的手段進行生產,一是市場不認可,二是這樣也爭不過農民,一定會被市場淘汰。所以,農業生產的科技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一定要儘可能地實現機械化。用機械來代替重複的繁瑣的勞動,當然只能是儘可能的代替,有一些勞動是代替不了的。

  2、儘可能實現智能化。要通過一些參數、一些技術標準、一些智能的控制手段,來減少企業對傳統農業生產經驗的依賴,這就是工廠化農業的核心所在。

  企業做到精準,才能做到某種程度上的可複製,才能做到生產團隊、技術團隊的流程化、標準化和階梯化。只有做到這種程度也才能延伸。


在農村創業,農業產業化企業如何才能實現盈利?

第四、企業管理的現代化

  如果是作坊式的管理,那是沒有辦法的,肯定規範不了,方方面面的資源引入不來,又混亂。

  第五、企業效益的社會化

  因地制宜,帶動當地的農戶,以家庭為單元進行承包的,對外以園區為核心,組建一系列的合作社,通過合作社來把我們的技術產品輻射出去,通過不同類別的農產品進行社會分工。這樣新型農民得到了培養,農業科技得到了普及,農業產業化得到了實現,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對市場,面對所有的銷售渠道和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