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電視綜藝節目亂象 不要再把觀眾當傻子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更加渴求豐富的精神生活,於是電視綜藝節目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而誕生。如今,電視綜藝節目已廣泛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觀眾。

不過現如今綜藝節目風生水起,種類豐富、五花八門,看似一片大好,但其中也有不少嚴重問題。不說具體內容,光是看綜藝名字就能感受到不少節目存在同質化的問題,而且節目版權問題也是為觀眾詬病,真正優質綜藝可謂屈指可數。

整治電視綜藝節目亂象 不要再把觀眾當傻子

縱觀中國電視綜藝的現狀,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一、節目抄襲克隆嚴重

據有關資料統計,韓國綜藝是國內節目的重點抄襲對象。據18年韓國《中央日報》刊登的一篇文章顯示,中國曆年來抄襲的韓綜多達34檔。tvN的《尹食堂》被抄襲成《中餐廳》(湖南衛視),《三時三餐》變成了《嚮往的生活》(湖南衛視)。而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偶像練習生》抄襲韓國《produce 101》,前者還被國際節目模式保護協會(FRAPA)點名判定抄襲後者相似度達到88分。

二、同質化嚴重

聲音選秀類節目一直是國內綜藝的熱門,但2014年同一時間段就有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東方衛視的《中國夢之聲》、山東衛視的《天籟之聲》、湖南衛視的《快樂男聲》與《中國最強音》五檔節目。而最令人尷尬的是,有很多熟臉甚至在多檔節目中出現,而長此以往只會消耗觀眾對於此類節目的新鮮度。

整治電視綜藝節目亂象 不要再把觀眾當傻子


三、節目效果不佳

這其中包括參與節目的演員表現比較拘謹,節目效果缺乏創意。現在中國參與綜藝節目的藝人大多為演員或歌手,專業笑星、脫口秀演員等自帶笑料的群體嚴重缺乏,更多依靠剪輯和後期加特效故意創造衝突和笑料,導致節目效果差。而在節目形式和內容方面,沒有加入更多的新意,部分國內的綜藝節目尤其是真人秀節目雖然通過購買海外熱門節目的版權的方式引入,但不管在節目創意、製作水準和內容的設計方面都是離不開一定的套路,也缺乏本地化的思考。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娛樂節目被逐漸開發、重視和放大,娛樂類節目已經成為僅次於新聞類節目的第二大收視焦點。我國電視娛樂節目應該克服上述問題朝著健康良性的方向發展。為此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

整治電視綜藝節目亂象 不要再把觀眾當傻子


國家廣電總局公佈網綜細則

2月21日,按照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工作部署,在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指導下,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聯合央視網、芒果TV、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搜狐、嗶哩嗶哩、西瓜視頻、快手、秒拍等視聽節目網站制訂了《網絡綜藝節目內容審核標準細則》。

整治電視綜藝節目亂象 不要再把觀眾當傻子

綜藝節目的主創及出鏡人員,不得選用因醜聞劣跡、違法犯罪等行為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藝人;不得出現選用外國國籍或港澳臺籍人士不當的情況。綜藝節目造型、道具、舞美等佈設不得存在安全隱患;不得出現出鏡人員穿著並非節目場景或內容必需、刻意展示性感或性吸引力的服裝。綜藝節目的製作包裝,不得以流量藝人、製作經費炒作話題,進行過度營銷和誇大宣傳。選秀及偶像養成類節目中不得設置“花錢買投票”環節,刻意引導、鼓勵網民採取購物、充會員等物質化手段為選手投票、助力;主持人、嘉賓介紹或評價選手、節目參與人員時,不得使用帶有侮辱、歧視的言語,或者連帶侮辱、歧視某一特定群體的語言;不得有未成年人參與選秀類節目。

整治電視綜藝節目亂象 不要再把觀眾當傻子

而且針對情感交友類節目問題,《細則》規定,不得宣揚拜金主義、奢靡之風、享樂主義;不得以婚戀交友、感情考驗為幌子,對節目參與人員進行各種人性測試,揭露人性弱點。在少兒親子類節目中也不得出現少兒著裝暴露或模仿某些成年人裝扮,不利於其身心健康成長的情況;不得集中展現或宣揚炫富、享樂主義等不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價值觀;未成年人節目不得宣揚童星效應或者包裝、炒作明星子女。 針對遊戲比賽類節目問題,《細則》要求,對於存在安全隱患的遊戲,在比賽環節設置中不得沒有安全指導或安全提示;不得人為激化矛盾、故意製造低俗噱頭。

而且針對電視劇網絡劇注水、演員片酬過高等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簡稱廣電總局)日前發佈通知,要求從通知下發開始,電視劇網絡劇原則上不超過40集,演員片酬不能超過總成本的40%。此外,針對內容注水、人為拉長集數等問題,廣電總局提倡電視劇網絡劇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對於演員片酬問題,廣電總局表示每部電視劇網絡劇的全部演員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的的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70%。

總結

無論是電視劇製作行業還是綜藝製作行業其實真的是需要用心沉澱下來做的,一檔綜藝節目的背後是很多人創意的碰撞產生的結晶。電視劇不應哪個題材火就馬上跟進,綜藝節目也絕不是統一模式下看各大明星笑話的舞臺。而觀眾在經過多年海內外優秀節目的薰陶之後,也有了一定的審美和評判標準,想要打明星牌以製造話題吸引觀眾收看的方式會越來越行不通。希望在這次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細則發佈之後,會引領中國電視內容向著更加健康多元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