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部懸疑劇禁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近年來,受歡迎的懸疑劇(也可以歸類為罪案劇)很多,三部劇集《餘罪》《心理罪》《毛騙終結篇》深受觀眾歡迎,但因為種種原因,這三部劇集都被禁播過,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需要說明的是,這三部劇作後來常常被提及,也成為了經典劇作。

這三部懸疑劇禁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餘罪》,被禁播的原因很簡單,部分劇集的部分情節嚴重背離了生活常識。


《餘罪》有較強的藝術性,該劇向觀眾展示了什麼是“主角光環下的普通人”:劇情中反派傅國生在監獄中遭到暗殺被餘罪解救後兩人結下羈絆。後來,傅國生當著餘罪的面用割喉的方式虐殺了獄中暗殺他的殺手,給了餘罪很大的刺激。

這三部懸疑劇禁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餘罪一改平日的吊兒郎當,害怕到失態。他喝酒買醉,直勾勾瞪著傅國生說”你真殺人啊“,對許處長大喊”活命最重要。劇情發展到這類,就是把餘罪的內心赤裸裸地展示給觀眾,觀眾才會意識到——餘罪並不是一個機靈冷靜的痞子英雄,而是一個會害怕的普通人,但是目睹過殺人的餘罪如果選擇撂挑子不幹,也會是一個正常人的反應,但餘罪選擇了繼續做臥底,這是“真實反應”和“內心抉擇”的對比。

這三部懸疑劇禁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編劇設計的強烈矛盾,凸顯了人物的性格,也讓觀眾對人物報以深刻的同情和讚賞。

《餘罪》對這種人物塑造一反常規:罪犯雖然作惡多端罪該萬死,但是他們身上的故事也會令人唏噓;主角雖然光環加身,但是面對人性的拷問時也會做出普通人的正常反應。


總之,每個人都不是絕對的正義和邪惡,每個人身上都有光明和黑暗面。


儘管有較高的質量,《餘罪》前兩季依然被禁播過,主要原因是:部分劇集的相關有損警察的形象。

《心理罪》,被禁播的原因是:一味地展示犯罪細節。

這三部懸疑劇禁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心理罪》根據案件現場的腳印、車輪印深淺,推斷出犯罪人作案手法及足間距推測身高體重;依據屍體切口的發力方向判定兇手慣用手法;從受害人指甲、皮膚等推斷其生活習慣、職業年齡等大致特徵刑偵知識;女法醫依靠溫度溼度判斷死亡時間和傷口分析作案利器,這一系列的背後是專業知識的普及。

《心理罪》被禁播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細節問題,比如劇集涉及警察罵人、抽菸、畫面血腥暴力等問題,這些都需要修改。

這三部懸疑劇禁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心理罪》複製了一系列世界經典的藝術化殺人手法,觀眾雖沉迷劇情,但沒有獲得社會現實意義。也就是說,該劇一味地展示犯罪的過程,被禁播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毛騙》,被禁播的原因為:涉及的話題和凸顯的主題過於敏感。

這三部懸疑劇禁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所謂“毛騙“,指的是街頭的小騙子,他們有組織有紀律,混跡在城市的邊緣。趙寧父親被騙光所有財產後跳樓自殺,趙寧為報父仇,從此涉足江湖,彙集各路人物,組成一個詐騙團伙。

這三部懸疑劇禁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這一夥騙子非同一般,他們有點類似於“俠盜“,他們是不法分子,沒有高尚品德,但職業操守,他們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錢。

他們還是高智商的犯罪團伙,每一個人都精確算計著每一步,鎖定目標,制定計劃,精心佈局,誘敵深入,最後把貪婪好色和為富不仁者收入網中。


因為情節設計的巧妙,《毛騙》第一季到第二季,再到第三季的《毛騙終結篇》,經歷了5年,正如很多網友評價的那樣:“對很多觀眾來說,是他們的青春記憶,對我們來說,更多是一種成長。”


《毛騙》被禁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電視劇涉及的話題太敏感了,而且有“教唆”犯罪的嫌疑,不適宜用鏡頭語言來表述。

我認為,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被禁播總是有一定的理由,這也充分說明,電視劇製作必須符合規範、符合法律規定,也要符合藝術創作精神。

小夥伴們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