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暴露:喜歡一個人,就要把關係迅速世俗化


自我暴露:喜歡一個人,就要把關係迅速世俗化

過度美化是本能,自我暴露才是修養

人與人初次見面,尤其是在有好感的人面前,人們總是習慣過度的美化自己,抬高自己,以便於讓對方欣賞自己。這是人在心理層面的一種本能,誰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喜歡的人。但是這意味著你並沒有想要把關係發展到親密狀態,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你本來真實的面貌就會完全暴露,而你也因此承擔更大的心理壓力。

自我暴露:喜歡一個人,就要把關係迅速世俗化

有太多這樣的案例,他們前來詢問“明明我已經表現的很好了,對方也很欣賞我,為什麼彼此關係不夠親密呢?”歸根結底是過度美化造成的,你把自己誇的跟不食人間煙火一樣,縱使別人再怎麼欣賞你,也只是站在平地,仰望你的感覺,不會把你當做真心朋友。這種現象常見於曖昧關係中,雙方都具有文藝氣質,處處講求浪漫,但是你發現即便是相處很久,也沒有任何結果,還在追求浪漫而已。人與人相處,總是遵循某種規律,這種規律就是心理期望曲線。

有趣的心理期望曲線

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你首先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某人,那麼隨著時間的發展,對方會逐漸發現你的缺點,然後就是越來越失望。但是如果你一開始就暴露出自己個性上的缺點,那麼對方會在以後的時光裡,不斷髮現你的亮點。那麼,我們應該在喜歡的人面前,將自己貶的一文不值嗎?不是這樣的,你需要掌握尺度,學會深藏不露,不要一下子把自己全部展示出來,這樣對方就對你沒有探索的慾望了。按照這樣的心理期望曲線,我們應該想方設法將彼此的關係世俗化。

自我暴露:喜歡一個人,就要把關係迅速世俗化

如何將彼此關係世俗化?

1、不嬌柔、不造作,自然大方

一個常見的心理陷阱是,我們總是試圖通過嬌柔、造作的行為,來吸引那些令我們有好感的人。但是通過這種方式建立的關係,熱得快、涼得也快。唯有順其自然的建立聯繫,並通過自然、大方、真實的行為表現,來讓對方認識自己,才能夠建立長期的聯繫。

2、有風花雪月,更要有柴米油鹽

在認識初期,人們喜歡談論一些風花雪月,因為這些都屬於安全話題,不會引起不必要誤會。隨著更深入的瞭解,可以談論一些現實的處境。包括個人發展、家庭背景、情緒變化等。生活中越細緻的問題,越容易引起彼此的共鳴,越容易拉近彼此的關係。

自我暴露:喜歡一個人,就要把關係迅速世俗化

3、坦誠自己的缺點,直言不諱對自己的認知

沒有人是完美的,只有無知的人認為自己是完美的。在心理學中,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是認知層面的突破。成熟的個體,應該直面自己個性上的缺點,並且努力去克服它。在親密關係中,隱瞞自己的缺點,無疑會給自己帶來更大壓力。你明明沒有那麼“聰明”,你卻裝作很“聰明”的樣子,等到遇到問題你解決不了的時候,對方就會對你很失望。

總而言之,真正親密無間的關係,應該是榮辱與共的關係,而不是隻圖虛榮,不肯面對真實的屈辱。真正把彼此關係拉近,就應該放下過度的虛弱,真誠的對待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