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人有四種福相,兩大凶德

人有四種福相,一定要修成

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

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曾國藩日記》

第一福相:端莊厚重

端莊厚重,就是說一個人氣度沉穩,不輕佻;做事紮實,不浮躁。

《易經》曰:君子以厚德載物。

《道德經》上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

自古以來,厚重就是一個極高的評價。

一個人有過沉澱,有過積累,為人做事有一定的經驗,才能不浮躁。

一個人心有敬畏,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心有所守,才能不輕佻。

宋哲宗皇帝早夭後,諸大臣和太后商議立哲宗弟端王趙佶為帝。

蘇軾好友章敦竭力反對,說:“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

果不其然,趙佶即位之後,大宋不久便亡了。

輕佻浮躁的人,做事無忌,自由散漫,這樣的人擔當大任,是一個國家的災難。

曾國藩說:“言語遲鈍、舉止端重,則德進矣。”

他在創建湘軍之時,特地挑選了一批舉止端重的將領。

告誡他們要:訥言緩行。禁止浮誇的舉動,輕佻的言語。

時間不長,整個軍隊一掃過去的油滑氣息,斷絕了過去綠營的兵痞習氣。

厚重的人,說話慢,辦事穩,思慮周全,眼光長遠,讓人安心,讓人放心。

明代大思想家呂坤說:“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

頭腦聰明、能言善辯不過是三等資質,英雄豪傑氣象不過是二等資質,具有厚重品格的人才是真正一流的人物。

第二福相:謙卑含容

《易經》講: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在易經六十四卦中,唯有謙卦全吉,無不利。

山外有人,天外有天。

一個人必須保持敬畏,才能規避禍患。

目中無人,驕矜之心一起,整個人就會失去一份謹慎,從小錯到大錯。慢慢就會衰敗下來。

曾國藩平叛有功,升任二品大員。

但是他卻沒有把自己的藍轎子換成高級官員的綠轎子。

出行儀仗,一切從簡。

路上有大臣衝撞了他,他也毫不在意,寬恕對方的過錯。

攻克南京,平定太平天國之後,他不敢居功,反而讓弟弟辭職回家。

自己主動裁撤湘軍,低調謙遜。

滿招損,謙受益。

唯有保持一顆謙遜的心,才能有福氣,人生才能順遂。

第三福相:事有歸著

所謂事有歸著,就是辦事沉穩有著落,言下之意也是腳踏實地。

件件事都做得有頭有尾,有始有終,既是克勤小物,又是持之以恆。

曾國藩年少魯鈍,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名臣,皆因他持之以恆。

就像愚公移山,每日都肯下一番功夫,時間多了,積累起來,自然就能見到成效。

他的日記、筆記從三十歲一直寫到去世,真可謂幾十年如一日。

他曾在家書中寫道:“餘於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爾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這世上沒有一步登天的好事,遇到困難時更要肯下苦功夫,才能多一分的精進。

事業起於積微,功名需要寸累。

專注做好眼前的事,不要幻想捷徑,一心一意,腳踏實地,才能堅持到底。

第四福相:心存濟物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對母子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個乞丐。

別人家的母親會說:你要好好學習,將來不至於流離失所。

這位母親卻說:你要好好努力,將來讓這些人有工作,有飯吃。

心存濟物,就是懂得關心別人,關心天下,關心社會。

他們真心實意理解人、愛護人、成就人。

孟子云“愛人者,人恆愛之”。

曾國藩對手下從不吝嗇,有了功勞總要一起分享。

官職賞銀,從不進私囊。

所以,手底下的人敬重他,也願意幫助他。

老子說:“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只有懂得給予,才能真正獲得。

人有兩大凶德,一定要戒掉

古來言凶德致敗者約兩端:曰長傲,曰多言。

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囂訟,即多言也。

歷觀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敗家喪生。——《曾國藩家書》

第一凶德:傲,敗亡之道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

一個人目中無人,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就容易出事。

關羽敗走麥城之前,呂蒙低聲下氣,故意讓關羽看不起他。

關羽驕矜之心一起,誰的話也不聽,更加麻痺大意,一不留神中了圈套。

這才有了後來的敗走麥城。

王陽明說,“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為弟而傲,必不能弟。”。

一個高傲的人,必然不能容忍別人,無法處理好人際關係。

最終,只會在驕傲中毀了自己。

位居人上,不要目中無人;

屈居人下,不必諂媚求人。

強者不是人上人,弱者不是人下人。

永遠懷著一顆謙遜的心,平等友善地尊重每一個人。

這才是為人處事之根本。

第二凶德:多言,貽害無窮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病是從口裡吃進去的,禍是從口裡說出來的。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有失,說話不注意就會招來禍害。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說話特別不講究,為此得罪過很多人。

一次,曾國藩的父親過壽,他酒後忘形,對前來祝壽的好友鄭小珊誇誇其談,結果令對方拂袖而去。

事後曾國藩深刻反思,給自己定下了“戒多言”的目標。

他通過寫日記,記錄自己每天言語上的過失。

也經常告誡自己的孩子:“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該說的話,三思後說;不該說的話,忘而不說。

《禮記》講:“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

禍從口出,不妄語,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曾國藩:人有四種福相,兩大凶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