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04 習慣一積極主動:把精力放在影響圈

看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集中於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斷他是否積極主動。


每個人都有格外關注的問題,比如健康、子女、事業、工作、國債或核戰爭等等,這些都可以被歸入“關注圈”(CircleofConcern),以區別於自己沒有興趣或不願理會的事物。


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04 習慣一積極主動:把精力放在影響圈


關注圈內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則超出個人能力範圍,前者可以被圈成一個較小的“影響圈”(CircleofInfluence)。


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04 習慣一積極主動:把精力放在影響圈

影響圈:你力所能及改變的事情

關注圈:你只能發表評論,卻無法改變的事情


觀察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集中於哪個圈,就可以判斷他是否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的人專注於“影響圈”,他們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們的能量是積極的,能夠使影響圈不斷擴大。

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04 習慣一積極主動:把精力放在影響圈

反之,消極被動的人則全神貫注於“關注圈”,緊盯他人弱點、環境問題以及超出個人能力範圍的事不放,結果越來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當作受害者,並不斷為自己的消極行為尋找藉口。


錯誤的焦點產生了消極能量,再加上對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響圈日益縮小。

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04 習慣一積極主動:把精力放在影響圈

積極主動者:正確聚焦於影響圈,專心做力所能及的事,能夠使影響圈不斷擴大,促進個人成長


消極被動者:錯誤聚焦於關注圈,緊盯超出個人能力範疇的事,為自己的消極行為找藉口,導致影響圈日漸縮小


這是古今中外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特點。


孔子: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問題先從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現麻煩總是想方設法推卸責任,撇清自己,從不會去反思自己,從自身找原因。


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04 習慣一積極主動:把精力放在影響圈


范仲淹:我今天不好好讀書,見了皇帝有什麼用?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年輕時求學,有一次,皇帝正巧路過他們所在的學校,很多同學都放下手中的課本去看皇帝,唯獨范仲淹一個人,仍然在學習。有同學就問:皇帝來了,你都不去看看嗎?

范仲淹說:書沒讀好,見了皇帝又有何用?書讀好了,不見皇帝又怎樣?後來,所有同學當中,只有范仲淹一人入朝做官,天天見皇帝見得想吐。


范仲淹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去湊熱鬧,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影響圈。


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04 習慣一積極主動:把精力放在影響圈

對於各類問題,我們都可以從影響圈著手


可直接控制:問題與自身行為有關

通過培養正確習慣來解決


可間接控制:問題與他人行為有關

通過改進施加影響的方法來解決


無法控制:我們無能為力的問題

以微笑、真誠與平和來接受現實


不論是能直接控制的、間接控制的還是無法控制的問題,解決的第一步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我們都有選擇權。

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04 習慣一積極主動:把精力放在影響圈


尼布爾的祈禱文

萬能的上帝,

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

給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

賜我智慧,分辨這兩者的區別。


在生活中,要從語言,思維,行動開始改變


使用積極主動的語言

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04 習慣一積極主動:把精力放在影響圈

使用積極主動的思維方式

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04 習慣一積極主動:把精力放在影響圈

採取積極主動的行為

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04 習慣一積極主動:把精力放在影響圈


小結

如何做到積極主動?

1. 在任何情況下,不放棄自己的選擇權

2. 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影像圈

3. 從從語言,思維,行動開始改變得積極主動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