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裁員、降薪……面對逆境,美的比這狠多了

關店、裁員、降薪……面對逆境,美的比這狠多了


作者 | 魏文

來源 | 潤商財經(ID:runshangcaijing)


何享健說:“我最大的成就,就是發現了方洪波。”


01


突然到來的逆境


“我聽到了美的正在瓦解開裂的聲響。”方洪波發現危機時,正是美的的巔峰時刻。

那是2010年10月29日,為了慶祝美的總部大樓落成以及公司進入“千億俱樂部”

,美的籌備了一場中國家電行業前所未有的盛大典禮。

現場,廣東省政府要員、十幾位市長,以及上千名合作伙伴、數萬名員工共同出席。當晚,美的還在附近的廣場舉辦了一場晚會,眾明星輪流出演,形式和規格都極力模仿春晚。

鮮花、綵帶、掌聲、歡呼,當天,凡能看到、聽到的都和慶功有關。

當天剪綵的、高128米的美的總部大樓,由銀灰色玻璃和鋼筋構成,其外立面呈45度螺旋扭動。美的老闆何享健很喜歡打高爾夫球,據說,大樓的設計藍圖就是何享健打高爾夫球的樣子。

關店、裁員、降薪……面對逆境,美的比這狠多了

那天,站在舞臺C位,意氣風發的何享健提出了“再造一個美的”這一大膽計劃:2015年,美的營收擴大一倍至2000億元,力爭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

然而,意外來得很突然,甚至無聲無息。

何享健朝著2000億目標剛邁出步子沒幾個月,美的就出現了“瓦解開裂的聲響”——一筆大約價值3億美元的海外訂單出現了高達3億元人民幣的虧損。

這種情況,在美的內部已經多年未見。

作為一名奮戰在一線的職業經理人,方洪波卻敢於在公司內部扮演“吹哨人”。隨後,他與老闆何享健進行了一場深入交談。

一貫低調的何享健公開喊出驚人目標時,外界知道了他比看起來要膽大。而關上門反思時,何享健也比外界看起來的要心細。

那次對話,何、方二人思考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美的近年的高歌猛進到底是不是虛假繁榮?

美的正式邁入家電領域是在1980年,當時計劃經濟的慣性還很大,洗衣機、電視機、冰箱,和現在的房子、汽車一樣,都是結婚的“標配”。

物資的緊缺,決定那是“賣方為王”的時代,電器店門口經常看到排隊的長龍。改革開放讓以美的為代表的中國家電業完成了初期積累。

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內家電企業憑藉廉價的代加工、貼牌獲得成本優勢,因此抓住機會趕上出口浪潮的企業,逐漸成為了行業的主宰。

因此,方洪波總結,2010年之前中國家電公司所有的成功,都可用兩個詞來概括:低成本、大規模。

而當人力、材料成本升高,競爭加劇,過去的優勢不再,時代的順風車搭不上了,掙容易錢的時代就過去了。

危機很快應驗,2011年年中,美的交出三年來最差成績。在銷售規模同比增長近六成的情況下,除冰箱以外的所有產品均呈現利潤下降。

家電行業已經利薄如紙,不過不斷擴大的產業規模,仍對外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此時,不論是天災還是人禍,任何經濟領域的風吹草動,都可能對美的帶來致命一擊。自己不主動革命,遲早也會有人來革自己的命。

在華為內部,任正非信奉“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指揮戰鬥”。何享健不是任正非,不過,他也把指揮大權交到了前線。

2012年8月,45歲的方洪波接過了美的掌舵大權。美的進入了完全由職業經理人操盤的時代。

關店、裁員、降薪……面對逆境,美的比這狠多了

方洪波上任之後,就進行瘋狂裁員、砍業務。尤其是裁員,招致了美的內外的一致“討伐”。

同年,美的集團的收入驟降近1/3,比2011年減少了300億元,股價跌幅遠高於同業。2年前還奔著2000億航向前進的大船,突然轉向。媒體也開始唱衰美的。


02


改革不講人情


“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新拿到掌舵權的方洪波,工作遇到困難時,都會找到何享健溝通。不過,何享健幾乎每次都只說這一句話。

何享健給出的答案,與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提倡的經營哲學一樣,聽起來簡單,卻很難下手。何為正確?

過去的順風順水讓美的的戰略一度散焦,根據其產品經理回憶,當時的打法是“有什麼技術,就生產什麼產品,然後向消費者營銷推廣。”

2011年“輝煌”時期,美的產品的型號曾多達2.2萬個。然而,面對浩如煙海的自家產品,當時一位一路摸爬滾打坐到副總位子的美的高管卻直言,“我都不知道這是不是美的的產品。”

關於打仗,毛澤東歷來主張,“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一個師。”

副總不認識產品,就是“將不識兵”,一盤散沙全面出擊,不可能取勝。美的的戰略已經到了不得不調整的關鍵時期。

有了老闆“無條件”的支持,上任之後,方洪波就對美的進行了一場大手術:從規模導向轉變為效率驅動。

關店、裁員、降薪……面對逆境,美的比這狠多了

新官上任半年,方洪波就砍掉了7000多個產品型號,關停了30多個產品平臺。天津、江門等城市,7000畝的廠房用地和設備、十幾個工業園區,以及越南等國外投資的工廠,只要與核心業務無關,一概關閉。

此後,他不斷關閉諸如電熨斗、剃鬚刀等非家電業務,聚焦白電。

整頓業務的同時,方洪波對營銷渠道進行大力整頓,那些因“家電下鄉”政策結束而顯得過於臃腫的代理商隊伍被砍掉大半,並首次將利潤率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要求利潤增長要高過收入增長。

2011年美的員工近20萬人,管理層就達2.5萬。方洪波上任後,短短一年就裁撤了7萬員工、1萬管理人員。其中,不少員工還是董事會成員及其家屬。然而,法刀之下,他不允許任何通融,即使是跟著何享健一路打天下的老將。

很快,大砍大削之後,2.2萬個產品型號只剩下約2000個。保留下來的項目也不斷進行精簡和優化,崗位由“經歷過長征與圍剿”剩下來的員工擔任。

何享健之所以把權柄交到方洪波手中,並非方洪波每週陪自己打高爾夫。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方洪波的“不近人情”。

“方洪波的車被砸了。”

那是1997年,何享健首次向方洪波委以大任,讓其擔任美的集團空調事業部國內營銷公司總經理一職。

那時的美的也面臨一個艱難的局面。由於亞洲經濟危機帶來整個市場波動,廣東省政府著手美的、科龍、華寶的合併計劃,讓三家“抱團取暖”共渡難關。但是,何享健拒絕了。然而,拒絕的代價就是,要拿成績說話。

美的當時面臨的尷尬是,新的經濟挑戰下,此前曾經依賴的統購統銷、大代理銷售模式全部失靈了。

方洪波接手之前的總經理,與何享健一樣都是廣州順德人。並且前總經理一手帶起來的銷售隊伍中90%以上都是順德老鄉。裙帶關係,錯綜複雜。甚至,在2000年前,美的公司內部的年終會議幾乎都是以順德方言進行的。

為了更換新的銷售體系,安徽出身的方洪波幾乎將90%順德員工進行全盤換血。對於順德員工的負面情緒,何享健給出的回答還是,“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

1997年,美的空調招收了19批全國各地的營銷人員,這些人都是由方洪波親自面試。並且,方洪波率領團隊,對市場進行摸底,重新打通生產——銷售的通道,集中精力只做“明星產品”。

方洪波的改革在1998年就見到了效果,在這一年美的的銷售取得了爆發式增長,銷量超過了合併華寶的科龍。

2012年,美的面臨更大的危機,何享健也把更大的權柄交給了方洪波。


03

猛藥和真刀真槍


在進行轉型之前,方洪波找到了馬雲,問他到底應該怎麼轉型?

馬雲的回答是,董事長想轉就能轉。

好在何享健想通過轉型救公司,而比何享健年輕25歲的方洪波,更有轉型的精力和手段。已近老年的何享健需要一把利劍,正值中年的方洪波則需要一個舞臺。

不過,方洪波的雷霆手段只是“安內”的猛藥,要想在市場立得住腳,就要具備“攘外”的真刀真槍。

時至2012年,傳統家電製造已經產能過剩。而且,不僅互聯網已經普及,移動互聯網也正在成為基礎建設。電商、物聯網、AI等新興科技正在不斷解構舊的商業模式,“賣家為王”、“渠道為王”的日子一去不返。

新的市場挑戰中,商業更加回歸其本質:商品和服務。消費者正在掌握市場的話語權。

方洪波的目光從關注外界市場規模,轉向了關心自己後院。

此時,他為美的確定了“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的變革方向。這個戰略看起來並無新鮮之處。

然而,已經看慣了規模增長的董事成員、投資人,看到2012年、2013年美的股價不斷下跌。方洪波不僅未曾增加過一條產品生產線,反對的聲音一直很大。曾有公司元老當眾指責他戰略出了問題。

方洪波卻堅持將幾乎所有的資金投入到了研發和創新領域,大量聘請國內外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購買最先進的測試設備和軟件平臺。

除此外,方洪波還對美的的組織和文化進行改造。切掉冗繁的層級,將管理層下沉,讓管理者都能聽到前線炮火聲。並且,杜絕一切形式主義。比如,高管專用電梯、專用食堂小包廂等,方洪波上任後取消了這一系列特權。

各種矛盾不斷髮酵,事情鬧到何享健那裡,何老闆依舊是“哲學式”回答:“我只管公司能否健康持續發展,上游的供應,下游的渠道,該調整就調整,不換思想就換人。”

關店、裁員、降薪……面對逆境,美的比這狠多了

很長一段時間,何、方二人見面,不論是否在打高爾夫,什麼話題都聊,就是不聊公司的事情。這樣就保障了公司做最高決策時只能聽到方洪波的聲音。

方洪波回憶稱:“我的權威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常言道,“人一過百,形形色色。”何況擁有十幾萬員工。儘管確定了權威,在方洪波的支持下建立的美的中央研究院,還是歷經了三次被否三次重建。

就這樣,美的一邊破舊,一邊立新。

對於各事業部,方洪波則要求加強用戶調研中心建設,把用戶體驗前置,確保研發方向符合消費者需求。

美的從當初的有什麼技術,就做什麼產品,變成了“客戶需要什麼,就做對應的技術研發以及配套服務。”

並且,在全球市場全面推行數字化,24小時在線,所有業務和流程由軟件推動,提升各環節效率。

當初只注重把規模做大的“村企”,一步步改造為要把產品和服務做精的現代化企業。

新的產品負責人甚至曾設想像通用電氣那樣做事——確立一個超過二十年的項目計劃,然後從一張白紙開始,一兩代工程師前赴後繼,看到最終的產品可能已經是三四十年以後。

不過,電器市場瞬息萬變,需要一邊走路一邊找路。事實上,美的的研發和創新體系完善後,沒過幾年就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2015年,美的營收達到2011年的水平。然而,淨利潤卻逆勢增長至127億元,達到2011年的3倍。美的規模未變,抵抗意外的能力,卻空前提升。

2016年,美的集團營收實現1598.42億元,在家電三大巨頭中排名第一。其中,海外營收佔比約50%。

消費者用錢投了贊同票。方洪波當初所提的“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戰略方向,也不再有人質疑。


04

危機永不眠


“危機已經在堆積,敲打沉浸在掌聲中的美的人。”“時不我待,美的這次變革要比2012年更堅決,更徹底,更迅速。”

2018年1月18日,美的在廣州召開年會。此前一年,美的集團剛剛以近4000億市值在中國製造業上市公司中獲得第二名的成績,如果放在過去,美的會召開一場堪比2010年“春晚級”的盛典。然而,此時的方洪波卻發表了2個小時的“盛世危言”。

事實也的確如此,用戶需求和行業環境不停在變,市場無情,企業危機始終都在。要麼在最好的時候就做好最壞的打算,要麼就等著別人悄悄取代你。

《財富》世界500強曾是何享健、方洪波共同的奮鬥目標,然而,此時的方洪波已經注意到,“2000年至今,財富500強中的一半公司已經消失。”

2012年前的及時轉身,讓美的打破了千億魔咒。當下的美的,則要避免重蹈500強的覆轍。

“過去五年,美的一直在為過去的粗製濫造、砍成本補課。”不論是從市值還是製造行業排名,都看得出這種補課已經取得了成效。不過,在方洪波看來,這些仍是量變,還沒有達到質變。

在家電領域,不論國內還是海外,美的都是頭部企業。鮮為人知的是美的已經成為了當今世界最大的壓縮機制造商,並向全球的家電公司提供產品,甚至包括競爭對手。

然而,收穫成果越喜人、增速越快,就越接近天花板。成長中,下一波危機已經襲來。

諸如GE、西門子、東芝、松下這些曾經的家電巨頭,觸達瓶頸後,都紛紛拋棄這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另闢蹊徑。

方洪波也決定帶著昂揚向上的美的,進行第二次“革命”。

早在2014年,美的就發佈了M-Smart智慧家居戰略,計劃未來三年投入150億元的研發費用,圍繞“空氣、水、營養健康、能源”四個領域打造了智能管家系統。並與阿里巴巴、騰訊,構建了物聯網開放平臺。同年,還引入小米這一戰略合作者。

2016年5月,美的以45億歐元收購庫卡公司。這是美的眾多併購案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庫卡生產的機器人不僅被用於奧迪、寶馬、波音等汽車及飛機制造商,庫卡還被歐洲視為“工業4.0”時代的領軍者。

把工業過程數字化,打造完全自動化和聯網的工廠,是庫卡長期以來的使命。

只有“新型生產力”領域的投資,才會給企業帶來下一輪次危機中的安全感。相對於傳統家居和製造,智能家居+智能製造,則代表更高生產力。

基於在“兩智”領域長期、大手筆投入,2017年,美的也因此更新定位為“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智能供應鏈的科技集團”。

據悉,從2014年至2018年,美的五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340億元。美的全球研發中心的數目增至28個。

2019年10月10日,美的舉辦了一場發佈會。此次,美的一反常態,閉口不談家電,只專注科技。

會上,除了發佈了多項智能家居創新成果,還對外正式發佈美的IoT開發者平臺。美的IoT已與華為、阿里、蘇寧、京東等平臺實現云云對接。與合作伙伴則達成嵌入式合作關係,實現生態共建、共享資源、開放系統,打破信息孤島,實現相互賦能。

當天,站在舞臺C位的方洪波發言稱:“全面數字化、智能化,是美的今年乃至未來三年最重要、最核心的戰略。”

在外部業務、合作關係開放,伸出更多觸角的同時,美的內部也更開放,同樣伸出更多根系。早在2007年,經大老闆何享健批准,美的向董事長方洪波為首的7位核心管理層發放股權激勵,核心高管持股比例約為11%,方洪波持股最高為2.1%。

2014年以後,美的連續推出“合夥人”激勵計劃,先後對數千名核心骨幹授予股權激勵。

外部業務與產業打通,內部股權與員工打通,美的從個人的美的,成長為企業的美的、社會的美的。抗擊風險和意外的能力越來越強。

關店、裁員、降薪……面對逆境,美的比這狠多了


美的最大的危機,正如方洪波所說:“美的不缺資金,不缺人才也不缺規模,唯一缺少的是改變現狀的決心和勇氣。美的真正的對手是時代,與任何競爭對手無關,無知、無能、無力不是我們發展的障礙,傲慢和自以為是才是。”

企業家群體常說,“創業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因為,危機永不眠。新的成果落袋之時,就是要打破“傲慢和自以為是”之時。

因此,企業家必須時時思考“何為正確”。要時刻注意鮮花和掌聲中,可能會出現的“瓦解開裂的聲響”。

至於應對危機的答案,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曾在自傳中寫下:懦夫從不啟程,弱者死於路中,只剩我們前行,一步都不能停。


(加入潤商財經讀者群,請添加微信:yyqsgdmn13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