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如果您喜歡古建築,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建築,請關注作者頭條號

“古建築設計師”後面長期更新中華民族建築文化,如果您有古建築設計項目,文物修繕設計,寺廟規劃設計,仿古街改造項目,祠堂項目等仿古建設計及施工請關注並私信作者,請認準古建築設計師,專項古建築設計二十年!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一、徽州的文化概念

徽州是中國傳統村落分佈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特色最鮮明的地區之一。由於其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發源於徽州的傳統村落和建築,均表現出鮮明的地域技術特徵和文化藝術品格,其中以為氣勢恢宏雄偉,雕刻細緻精湛的祠堂建築最具代表性。 從徽州婺源明清祠堂建築的地域技術特徵。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二、徽州祠堂的地域技術特徵

徽州祠堂的地域技術特徵徽州號稱“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農田和莊園”,群峰錯落,溪水迴環,氣候溼潤,風景秀麗。因其丘陵眾多,平原稀少,所以村落往往在山體與河流交界處的河漫灘上建造,房屋鱗次櫛比。人口的急速膨脹與緊張的土地之間產生了巨大的矛盾,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大為受限,所以婺源人便以經商求生存。祠堂是村落最為重要的景觀標誌建築之一,幾乎是每個村子正式開始營建之時就需要著重考慮其選址的建築物。祠堂往往是全村內部空間佈局的核心,常常位於村口、或者全村中心,風水佈局合理,祠廟外大多配合建設廣場,以利祭祀集會之用。 俞氏宗祠是徽州祠堂建築的代表,其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 俞氏宗祠位於村東部,祠堂外則是兩河交匯處,並且是村子由石橋通向河對岸的交通樞紐地帶,在陸路不甚發達的古代,這裡曾經一度是古村面向外界的大門。俞氏家族於此建立宗祠,氣勢浩大,雕刻精美,很好地對外展現了其家族實力和宗族文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徽州之地多祠堂。徽州祠堂是除徽州民居之外的最重要的建築類型。 祠堂在徽州人的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徽州宗族文化的象徵。 徽州地區曾經千祠林立,數量很多,從目前保留下來的祠堂即可感受到當年祠堂的盛況。 祠堂建築的種類也很多,除了宗族祠堂之外還有女祠、先哲祠等特別的祠堂。 本文論述的主要是宗族祠堂,要了解它們的分類和規制以及各類型之間的內在的聯繫和區別,就必須先了解祠堂的起源以及祠堂與宗族的關係。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三、徽州祠堂起源與發展
祠堂是中國人祭祀祖先的場所。 中國人自古就重視對祖先的祭祀。《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周代建立了分封制,並規定了祭祀祖先的宗廟制度。其後經過漢唐數百年的發展,祠堂形制已漸成熟。宋代,理學大力發展。理學家對於祭祀之禮的重新解釋,使得民間祭祀祖先的風氣逐漸流行開來。這一時的祠堂規模很小,更多地被稱為家祠,即在居室之正中或之側設立祭祀祖先的場所,與明清時期的宗族祠堂有很大區別。祠堂規制真正的變化是在明代中期。 嘉靖皇帝允許民間聯宗立廟。 於是,民間開始了興建祠堂的高潮。 這之後,徽州便出現了大量的宗族祠堂,一時間內,祠堂林立。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四、徽州祠堂與宗族
徽州祠堂的大量建造與徽州地區強大的宗族密不可分。 祠堂主要是用於祭祀祖先,如若一個祖先的後代眾多,枝繁葉茂,形成一個大宗族,那麼這個宗族就有足夠的人力和物力去建造祠堂以彰顯宗族的顯赫和祖先的地位。宗族,是以父系血緣關係為紐帶的社會群體,由同宗又同族的群體組成。 所謂同宗,就是有一個共同的始祖(由外地遷入該地),始祖的後裔之間的關係即為同宗;所謂同族,就是有一個共同的高祖(始祖


的後裔),高祖的後裔(即高祖的五世孫)之間的關係即為同族。 因此,一個宗族的形成,必須等到一個既同宗又同族的群體出現,才可稱為宗族。徽州地區為群山環繞的丘陵地帶,可耕地少,居民多聚族而居,以發展。 徽州人重視教育,培育了眾多的科舉仕人,外加徽商的強盛,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徽州地區宗族的形成、發展和繁榮。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五、徽州祠堂的類型
徽州人認為“追遠溯本,莫重於祠" “無祠則無宗,無宗則無祖" 。宗族祠堂是祖先接受子孫祀饗之所,是凝聚宗族人精神力量之地,也是一個宗族的精神象徵,其建設不可不慎重。 自明朝中期嘉靖皇帝允許民間建立祠堂以後,徽州地區的祠堂如雨後春筍般一個接一個出現,形成千祠林立的局面。在徽州地區,宗族祠堂主要有三大類:宗祠、支祠、家祠。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六、徽州祠堂的建築佈局
宗祠,作為一個宗族的最高等級祠堂,承擔著諸多的功能。 除了舉辦盛大的祭祖儀式,平時還兼作宗族長老商議處理宗族內外事務、宣佈宗族大事和宗族規制、執行族規族法以及教育宗族子弟、娛神娛祖等功能的場所。從祭祖要求來說,宗祠作為最重要的祭祖之處,必須要有較大的供奉祖先的寢殿,祭祀之時,族長、各長老、支丁人數眾多,必須要有一個容納眾人立足之地敬拜先祖,所以需要一個寬大的享堂。一個


宗祠最重要的形象就是儀門(即外面的大門),儀門的等級彰顯著宗族在村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儀門與享堂之間、享堂與寢殿之間通過天井空間組織起來,天井兩側一般設置廊廡和必要的輔助空間。 中國古代重要的建築群或者重要建築的內部空間往往採用縱向軸線佈局,以體現其嚴肅性和使用者的威儀,宗祠便是其中的一個代表類型。祭祀的人數眾多,宗祠儀門外要有必要的集散空間。這樣,集散空間、儀門、大天井、享堂、小天井、寢殿,這一大縱向的空間序列,形成了三進院落式的宗祠空間佈局,縱向的軸線感強,氣氛嚴肅。支祠的功能佈局大體同宗祠類似,也是縱向的空間序列。 由於等級和用地的侷限,享堂、寢殿、天井院落三者的縱向進深或者橫向面闊都有可能被不同程度地壓縮,縱橫比例顯得較短或者較長。如昌溪鄉安禮堂即是橫向壓縮,建築空間較小,沒有宗祠的莊重大氣感。 有的支祠是縱向壓縮,如黟縣南屏村的咸宜堂,直接將二進天井去掉,使得享堂和寢殿的空間相連,進深感減弱。 因此,支祠的寬敞感和肅穆感較宗祠弱。家祠一般只有門屋、天井和寢殿,由於祭拜的人數較少,享堂的空間合併於寢殿之中成一個大空間,祭拜時只需在寢殿中設立案桌即可。 如西遞村的迪吉堂,其由住宅改為家祠,共分為三進,除第一進的空間為清朝時期加建,二三進均為明朝時期的原本住宅。第二進大門、天井院落和正堂迪吉堂為家祠空間,第三進為居住空間。潛口村的司諫第是另選地塊專建的家祠,縱向的門屋、天井、寢殿的格局十分明確。家祠空間的縱向與橫向的尺寸相差不多,嚴肅感最弱,小空間的親切感增強。從宗祠到家祠,基本的趨勢是採取諸多手段壓縮建築縱向或者橫向空間,橫向壓縮削弱了建築空間的寬敞感和大氣感,縱向壓縮則削弱了祠堂的嚴肅感,增加了親切感,這些變化一則是受到祠堂所在的地形的限制,更主要的是由宗族制度所決定的。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七、徽州祠堂的平面佈局
徽州祠堂形制多為兩三進院落,沿中軸對稱佈局。大門之後是用來進行祭祀祖先等重大活動的享堂,享堂之後是寢堂,主要用來供奉祖先的牌位。 院落兩側則是左右對稱佈置的廂房。 例如俞氏宗祠坐北朝南,由大門、享堂和後寢共3部分組成,進深44m,面闊16m。其空間緊湊而精緻,是用地侷促條件下祠堂建築的典型代表.祭祖的規制和規模決定了建築的縱向佈局,而建築的平面規模進一步決定了建築的等級。


通過宗祠、支祠、家祠的門屋、享堂和寢堂的進深開間比較,可以具體地看出各空間的開間進深大小基本呈現出逐漸降低的趨勢,開間數的降低趨勢比較明顯,有些支祠的進深數和宗祠的相同,也有家祠的開間數和支祠的相同,但基於佔地面積的不同可以得出每開間的尺寸大小、每進的長度是不一樣的。建築規模、開間進深大小的區別,反映的是宗族的等級制度的秩序分明。
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嚴肅空間,除了在平面佈局中採用縱軸法加深層次感和嚴肅感,在豎向空間設計上,也往往採用抬高建築基底面的做法來提升建築空間的神聖和隆重感。宗祠中,享堂比門屋高,寢殿又比享堂高,而且寢殿高出享堂的高度比享堂高出門屋的高度更高,門屋的地面高度最低。 以昌溪鄉周氏宗祠為例,平面佈局中一進天井縱深比二進天井縱深大,所以從門屋處看享堂,,仰視基本能看到全貌,假定人的平均視高為1.6m,則仰視角度為23度左右;而二進天井由於進深較小,寢殿的高度較之享堂高出好幾級臺階,且寢殿的層數為兩層,所以能看清寢殿全貌的位置,大致位於享堂後簷柱附近至天井處約3米多的範圍內,範圍很小,但仰角範圍比較大,約在42度至55度之間。踏上寢殿臺階後,只能看見寢殿的內部。 所以從門坦空間看見門屋,仰角增大,門面的威嚴陡然增加,從門屋處看到寬敞的享堂全貌,仰角平緩,再到享堂處看到聳立的寢殿,仰視角度又瞬間增大,且很難看清其全貌,神聖感和敬畏感在此處達到高潮。高差的巧妙設計結合縱深佈局形成行走中視角的變化,這是提升建築肅穆感的常用手法,宗祠是最適合的場所。

八、徽州祠堂建築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古建築設計:淺析徽州祠堂設計構造及建築語言(全套設計施工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