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線上工具做到閱讀一本書

艾德勒在上世紀40年代寫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系統的闡述了閱讀的目的、層級、閱讀的方式等,是閱讀書籍的實用工具書,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藉助各種線上工具強化閱讀能力的提升。

思維腦圖找準框架

讀書的過程實際上是總-分-總的過程,通過閱讀封皮、序言、後記、目錄,做到整體上的瞭解;仔細閱讀各章節、瞭解各章節的過度過程,做到細處的掌握;最後對書的觀點和知識進行整體性的覆盤,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實現在實踐中的整體應用。如今我們可以藉助借用“百度腦圖”等工具,快速高效的完成線上思維導圖的梳理。我們甚至可以借用“百度腦圖”等工具,對照目錄,對書籍框架進行硬解,同時結合閱讀序言、後記,對思維導圖進行完善,實現對書籍系統性的掌握。

用線上工具做到閱讀一本書

網上聽書處處強化

紙質閱讀的最大問題,就是降低了部分成人閱讀興趣,無形中提高了閱讀門檻。互聯網時代不僅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碎片化,也形成了這個時代特有的碎片化效益。像《樊登讀書》《得到》《喜馬拉雅》等APP,越來越多的人參與講書,使得我們可以藉助聽書軟件,對書籍進行高頻率的“漫灌”,既提高了“閱讀”頻率,也降低了檢視閱讀時間成本,解決了紙質書籍入手枯燥的問題,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


用線上工具做到閱讀一本書

發佈書評做實精讀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人人發聲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結合自己的閱讀體會,撰寫書評,發佈在豆瓣、簡書、頭條號、百度號,甚至朋友圈中,讓更多的人參與你的閱讀討論。同時也可以閱讀相同書籍優秀書評,找到自己閱讀的盲區、空白點,取長補短,全面提升閱讀書籍的質量。


用線上工具做到閱讀一本書

參與問答推動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很多時候閱讀完一本書,很難有多方位利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困難的場景。參與知乎、悟空、百度知道等問答活動,就是創造了這樣一個虛擬場景,讀者通過解答一個個具體問題,可以全面檢驗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解答實際問題時,全面提升讀者的實踐能力。


用線上工具做到閱讀一本書

時代是思想之母,理論是實踐之源,優秀的閱讀者要善於學習,善於用新工具提升學習效率,強化學習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