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歷史影像資料 美國家檔案館館藏 中國軍民抗戰時期老照片一


“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二戰中美友好合作影像展”以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二戰期間美國通信兵團164照相兵連拍攝的美國與中國盟軍在中緬印戰場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歷史圖片為主,輔以全國其他地區和其他機構所藏抗戰影像,以直觀的視覺和豐富的史料全面展現這一戰區的獨特性和重要性,以及在二戰格局中的地位;深入展示中國遠征軍浴血奮戰,全面抗擊日本侵略者,最終取得勝利的英勇表現。

二戰期間,美國通信兵團164照相兵連曾在中緬印戰區拍攝了數萬張抗戰照片,並且錄製了很多極其珍貴的影像材料。多年來,這些震撼人心的歷史史料一直在美國國家檔案館裡保存著,少有人問津。直至數月前,一些中國民間學者自籌資金,親赴美國國家檔案館,歷時兩個多月從中整理出所有的抗戰影像資料。這些資料包括兩萬三千餘張戰地照片和超過一百多個小時的原始影像記錄。

中國遠征軍中的少年士兵

1944年12月5日,這一位重裝在身的10歲中國軍隊士兵,隸屬於即將在緬北密支那機場登機空運回國的部隊。美軍通信兵拍攝。

在一間室內射擊場裡,年輕的中國姑娘們在用三角架上的步槍練習瞄準。她們刻苦學習,爭取提高射擊技術。

她勇敢地奉獻她的一小份。中國孩子們以與父母們同樣的技能和精神工作,將原材料製作成打擊日本侵略軍的武器。這個小姑娘在一座地下兵工廠裡用她靈巧的手指往絲綢袋裡填裝炸藥粉末,用於在工廠另一車間所生產的迫擊炮彈內。美國國防部戰爭信息辦公室官方照片。

中國南寧,小孩們豎起大拇指,展示存在於這座城市的一種精神。這是一種典型的讚揚的手勢,他們嘴裡還唱著聽起來很熟悉的“頂好”歌。攝影師:勞埃德·瓊斯技術軍士美軍通信兵。

“槍支從地下生長”出來。照片中的輕機槍到了裝配的最後階段。兩位熟練的技工在作業臺上作最後的檢測,之後槍支會運往前線。成千上萬的槍支供給中國的戰士們。凳子上放的竹斗笠和檯面上的油紙傘是工人們在雨季天氣裡遮風蔽雨的必須用具,因為工人們需要經常進出地下防空洞。戰爭信息辦公室發佈照片。

1945年5月8日。中國昆明,一位老者正把目光聚焦在中國戰區的官方報紙頁中國燈籠上,頭條標題報道日本軍隊繼續威脅進攻中國腹地。旁邊的海報告訴人們德國已向盟軍投降。 攝影師:約瑟夫·帕桑汀諾中尉美軍通信兵。華盛頓國防部公共關係局准予公開。

戰爭遺孤福利基金。中國政府承擔照顧這些幼小的日本侵華戰爭受害者。殘酷的戰爭奪去了他們的親人和家園。被戰爭孤兒院收容兩個月之後,他們的衣食住行條件如圖片所示。

1945年1月30日,中國童子軍搭建浮橋。中國童子軍利用空汽油桶做漂浮體,搭建一座浮橋。訓練有素的孩子們戰時擔任發出空襲警報、照料受傷戰士、募捐、幫助難民等角色,支援保家抗日。無論戰爭時期或和平年代,童子軍都為民生和愛國事業貢獻力量。

1945年7月22日,中國昆明,17歲的李文廣腦海裡和幻想中充滿了對軍旅生活的嚮往,他正在昆明郊外的村莊小學的課堂上背誦課文。李文廣是同學中已經決定參加學生軍的男孩,即將報名參加中美訓練營的無線電培訓班。李文廣將接受八週的無線電收發報課程培訓,畢業後立即奔赴前線。 攝影師:路易士·瑞克佐科斯基技術軍士美軍通信兵。華盛頓國防部公共關係局發佈。


1944年3月31日照片所示體現了現代機械與傳統民工的強烈對比,表現這群民工奮力拖拉一個巨石碾子滾過跑道,用血肉之軀鋪築通往民族解放之路。

1944年9月6日,威廉·H·皮克斯上校和少霖上尉,一起目送中國第五陸軍士兵登上昆明機場的飛機。

中美士兵在展示是繳獲的日軍國旗和槍支

手持迫擊炮做裝填狀的中國士兵

中國飛行員逗著一個印第安男孩對著鏡頭行美式軍禮。

中國飛行員還要學習英語,空中射擊,跳傘和參加各種體育訓練。這是飛行員在打棒球。

中國軍人認真學習電臺操作技術

中國軍人和兒童在圍觀美軍攝影師擺弄攝像機

手拿攝像機從飛機舷窗向下觀望的美軍攝影師

1945年1月30日 中美士兵在緬甸中部的一個機場圍觀救援隊從飛機殘骸中拯救飛行員和三名步兵乘客。這架美國聯絡飛機在嘗試降落時撞到樹尖上。三名步兵乘客隸屬於瑪斯作戰部隊。最終,飛行員及三名步兵乘客均獲救。

美軍攝影師在駐地不堪蚊蟲騷擾對其錘擊

在機場警衛的中國士兵

運送傷員上飛機

中國士兵駕駛著坦克正在通過浮橋

中美士兵交談中

戰鬥結束後中國士兵展示繳獲的日軍戰利品

美國軍人在幫助中國部隊士兵觀察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