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買到5G手機不一定支持5G,這五款5G芯片,它們有什麼不同


您所買到5G手機不一定支持5G,這五款5G芯片,它們有什麼不同

隨著5G這項技術從概念慢慢開始商用,它正在逐步走入我們尋常百姓家中。每次技術的更新初期,都會出現魚龍混雜的情況,這次5G的及時更迭,也是同樣,現在市面上出現的5G芯片,那也是良莠不齊,今天讓我們撥開外表,來看看它們的本質。


您所買到5G手機不一定支持5G,這五款5G芯片,它們有什麼不同

目前在售或準備發售的5G芯片中,有5類比較接近用戶,它們分別是麒麟990(整合基帶)、驍龍855(外掛基帶)、驍龍765(整合)、驍龍865(外掛基帶)、天璣1000(整合)。這五款芯片都號稱自己是5G芯片,但其中差距巨大,甚至有些芯片在目前這個4G~5G的過渡階段都不能跑出真正的5G速度。這是為什麼呢?

這裡要先和大家聊兩個概念,第一、5G網絡制式;第二、5G波段。

先從5G的網絡制式說起

在5G標準制定之初,天下兩分,NSA(非獨立組網)和 SA(獨立組網), NSA(非獨立組網),並不是獨立、完整的5G網絡,其部分業務和功能繼續依賴4G網絡,包括了4G核心網。也就是說用現有的4G網絡基礎設施支持5G業務,4G與5G共同存在。而SA只支持5G網絡,不能隨意切換到4G,這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技術方案,但從技術上講這個制式是更加先進的,可是5G的普及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技術的超前,會導致其它輔助工作無法跟上,運營商的成本也會大幅增加。

您所買到5G手機不一定支持5G,這五款5G芯片,它們有什麼不同

再說說5G波段

目前波段主要分為兩個技術方向,分別是 Sub-6GHz 以及高頻毫米波(mmWave)。

太過複雜的理論不講,白話言之,就是高頻毫米波的波長只有1~10毫米,可以提供更快速的網速,但是覆蓋距離短,傳輸過程中信號損失大,所以產業的基礎建設落地困難,也就是實施成本高,目前預估能商用的時間在2021年。而Sub-6GHz頻段,傳輸距離長、蜂巢覆蓋範圍較廣,相對於高頻的毫米波而言,其對基站數量的需求也會相對較少,Sub-6GHz頻段所使用的技術可以沿用4G時期開始發展的技術,技術上程度,成本較低, 因此在5G商用初期,5G網絡的競爭是圍繞著Sub-6GHz的開始。高頻毫米波主要是美國廠商所推崇的,例如:高通。Sub-6GHz標準是更多國家和廠商推崇,例如我國的海思、聯發科。

您所買到5G手機不一定支持5G,這五款5G芯片,它們有什麼不同


那目前市面上的幾款5G芯片又都是怎麼情況呢?下面介紹一下目前這5種芯片的的基帶。

X50外掛機帶

初期高通為了搶佔市場,率先推出的X50外掛基帶,這款基帶必須搭配著驍龍855的4G基帶功能工作,X50比較致命的是,所採用的工藝相對落後10nm工藝,在實際使用中,耗電量大發熱明顯,並且由於該基帶完全是面向美國市場開發研究, 使得它的頻段上以高頻毫米波為主,對於Sub-6GHz的支持並不那麼好,特別是在我國分配為26GHz和39GHz,X50並不支持。所有購買了X50外掛基帶的手機,其實是不能在我國完全支持5G的,也就是很多媒體上說的假5G。目前市面上在售外掛X50基帶的手機有很多,小米MIX3 5G版、OPPO Reno 5G版、聯想Z6 Pro 5G版、MOTO Z4/Z3+5G 模組、努比亞mini 5G版、一加7Pro 5G版、三星Galaxy S10 5G、三星Galaxy Fold 5G、VIVO IQOO 5G版,在購買前要小心謹慎了。

X55外掛機帶

這應該是高通的真正5G成品, 採用了7nm技術,功耗低,發熱量小同時支持NSA和SA,並支持全部NR頻段(TDD和FDD都支持),支持NR上下行解耦、支持最高帶寬200MHz的NR載波聚合,這一點對於移動是非常重要的,移動N41頻段帶寬160~190MHz,可部署2個NR頻,並支持26GHz毫米波頻段。

光看上面,大家可以會覺得,這就是完美的解決方案了,其實不然。高通偷奸耍滑了,雖然該基帶支持Sub-6GHz,但是隻支持到2.3Gbps,而後面要介紹聯發科天璣1000支持到4.7Gbps,這就意味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外掛X55基帶的手機,下載速度趕不上其它芯片。

預計採用該芯片的機器有小米10、三星 Galaxy S11、8848 Titanium M6 5G

驍龍765G(集成了X52基帶)

這也是高通第一款內置基帶的產品,同樣支持X55所有特性和缺點,在此不再累述。採用該芯片的機器有紅米K30、RealmeX50、OPPO Reno3 Pro等。

麒麟990(集成了巴龍5000)

同時支持SA/NSA兩種5G組網模式,並支持TDD/FDD全頻段。下載速率2.3Gbps,上行峰值速率1.25Gbps;疊加LTE後,更可達到下載峰值速率3.3Gbps,上行峰值速率1.32Gbps。可以看出巴龍5000的在Sub-6GHz的下行速度也是2.3Gbps,也是留了偷手的。不過基於華為愛吹牛的傳統,用還不能商用的技術來標榜它宣傳成5G新標杆了,大家也就當個笑話看吧!當然,並不是黑華為,華為近兩年在國產芯片領域所做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麒麟990的高水準,也讓國產芯片又進一步,就是以後不要過度宣傳就好。集成該芯片的手機在,在發稿時,還只有MATE30Pro。

天璣1000(集成HelioM70)

從參數看出,聯發科在天璣1000上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最新A77+G77架構,集成了HelioM70基帶,並且支持雙卡雙5G, 雙5G載波聚合的SoC,這個功能確實秒殺在做各位了, 在雙5G載波聚合功能的加持下,天璣1000達到了最高4.7Gbps下行、2.5Gbps上行的速度表現,與之相比的話,剛才介紹的其它芯片,只有2.3Gbps,勉強說也只能到它的一半。在5G上,看來聯發科要打一次漂亮的翻身仗了。預計採用該芯片的手機有紅米K30Pro。

性能綜合列表


您所買到5G手機不一定支持5G,這五款5G芯片,它們有什麼不同

總結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這五款芯片中天璣1000的基帶在目前這個時段最完美的,雖然高頻毫米波能夠提供更高的下載速度,但那還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技術,真正商用後效果如何,還不得而已。但是聯發科的芯片性能,一直被人們所詬病,肘子本人對它家的芯片也是頗有微詞,不過這次,聯發科要改變自己的形象,推出天璣系列,不僅在基帶上保持領先,而且在性能上又有所突破,不知在5G的戰場上能否能夠打出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而在這次大戰中,高通由於剛開始技術站隊錯誤,使得它的基帶技術脫離市場,做了好高騖遠、紙上談兵的事情,也希望它能懸崖勒馬,亡羊補牢來追趕華為和聯發科。

文中若有錯誤,請給予指出,立刻改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